【摘 要】
: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超验主义者梭罗在接触儒家的生态智慧后,结合美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体现出中国儒家生态智慧与美国超验主义生态思想的融合.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瓦尔登湖》被视为“绿色圣经”,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生态思想的渊源之一.这种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儒家生态智慧的美国之旅及其精神还乡,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互鉴创新”现象.
【机 构】
: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超验主义者梭罗在接触儒家的生态智慧后,结合美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体现出中国儒家生态智慧与美国超验主义生态思想的融合.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瓦尔登湖》被视为“绿色圣经”,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生态思想的渊源之一.这种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儒家生态智慧的美国之旅及其精神还乡,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互鉴创新”现象.
其他文献
茶作为极具中华特色的传统饮品,绝妙在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点之得宜”.本文以茶叶包装为研究对象,站在历史的语境之下,通过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茶叶包装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了中国古代茶叶的四类主要包装材料,并基于此对不同茶类的包装形式、色彩、形态等加以解析,以期更加深刻、深入地理解包装品本来的功能与属性,并管窥古人的茶叶包装艺术审美与造物精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中国今后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任务.采取何种制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转型路径选择错误,好的愿望也极有可能带来坏的结果.英国就是这样一个明显的例子.虽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国家,但路径选择的不当,却没能使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安全也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此,一方面,应认识到绿色低碳转型制度设计是一个由现实语境支撑的多重动态逻辑,需时刻避免制度安排的简单化;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制度设计亦须防范对市场与政府基本规则的偏
明代茶馆遍布城乡.在明代小说中对茶馆有大量描述.小说中的茶馆可分为城镇茶馆、景区茶馆以及乡村茶馆.茶馆中的从业人员主要有茶馆主和茶博士.茶馆的主要功能是歇脚小憩、获取信息、承担中介、交际交流、品饮进食和娱乐休闲等.
唐代,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胡汉开始融合.根据融合程度,分为融合期与后融合期,并据此探讨内迁民族的婚姻.总的来说,处于融合期的内迁民族以族内通婚为主,部分首领与汉族士大夫通婚,婚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至后融合期,婚姻中的民族观念逐渐淡化,文化亦逐步融合,族内通婚逐渐减少,无论贵族,还是普通民众,均广泛与汉族等联姻.在融合的过程中,亦必须考虑政治、文化等因素,三韩、日本与汉文化相近,故融合较易,但三韩等内迁,未形成有效的部族势力,故与汉族高层联姻较突厥等困难许多.
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的茶具按功能可以分为焙茶用具、碾茶用具、贮茶用具、煮茶用具、饮茶用具、茶滓用具;初唐—盛唐时期,茶具种类和数量较少,中唐—晚唐时期,茶具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且出现较多银质茶具,这一现象应与唐代不同时期流行的饮茶方式关系密切;唐代饮茶之风不仅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而且对后世及周邻国家饮茶风俗、茶道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各类(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于不同类型(异源性)环境污染的减排效应差异较大.从政府角度出发,从制定层面将环境规制分为复合污染规制、空气污染规制、水污染规制、固体污染规制、噪声污染规制五类.从执行层面出发建立全面核算环境规制执行力的指标体系.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研究各类环境规制及环境规制执行力度的减排效应发现:现阶段针对空气、水、固体、噪声等各类污染的专项规制,会加重其针对的该类型污染,只有固体污染规制减少个别固体污染指标,同时专项污染规制对其他类型污染的影响也以"挤出效应"为主,会加重其
清末民初,北京茶馆林立、种类繁多.根据营业性质与经营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等类型.茶馆与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赋予了信息与社交中心、交易与雇佣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等多重角色,同时它还是北京市民观看表演和进行围棋、虫鸟、灯谜等游戏的场所.透过茶馆的时空变迁,可以一窥近代北京社会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过程中新旧文化的熔融与冲突,是北京城市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具不仅透露出辽代饮食风俗的嬗变,而且成为文明互鉴与融合的媒介.忽洞坝辽墓出土的一套盏及盏托,系迄今为止辽代西京道地区的唯一银质茶具,外形优美而独特,茶酒同器并赓续盛唐之风,融合南北交流,昭示出辽代西部地区文化的多元性特色.忽洞坝墓葬地处农牧交错带与草原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区域位置为文化的多元融合提供了可能.以小观大,对忽洞坝墓葬出土的辽代茶具及其文化多元特征进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辽代茶具面貌的了解,另一方面对辽代西部地区文化多元性的进一步研究亦有所裨益.
《香港华字日报》是晚清民国时期该地区著名的商业报纸.本文通过对该报1898-1923年间刊载的有关茶业原始资料的爬梳和研究,希望能还原同期香港茶市情形之一部.
渔洋关是近代鄂西茶叶贸易的集散中心,其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茶叶种植广泛基础和国际市场需求等因素促进了渔洋关茶业的兴起,水陆交通、国际市场变动和时局变迁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渔洋关茶叶贸易的兴衰,茶业经济在艰难中曲折发展,但同时推动了区域茶业社会的形成.近代渔洋关茶叶贸易的发展表明了区域与其外部时空的整体联动性,并且在与全球化的并接融合中,区域茶业也在不断调适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