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赢在起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作文,就是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低年级儿童通过阅读这一途径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汉字、词语、句式后,逐步产生了写一写的冲动。但作文需要素材,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是一种新生事物,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什么素材。因此,他们在文章内容、遣词造句、字数等方面把握不好,很多时候就会出现句子写不通顺或者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不会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等现象,甚至一部分学生干巴巴几句话就完成了一篇作文,这与他们缺乏语言积累,腹中空空有关。所以说,作文需要早起步,要让学生赢在起点。
  一、故事先行
  指导作文入门的方法有很多,以故事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赏析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提高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案例1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一堂作文课时,他先出示一段《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用鲜活的动漫形象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想象的目的,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狐狸和乌鸦的直接对话。然后又选择一组学生分别戴上狐狸、乌鸦的头饰上讲台进行表演,使下面的学生沉浸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里去,在心理和情感上都获得了愉快的享受。学生情绪达到了高潮。此时,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拓展练习:要求学生以“狐狸叼起肉走回洞里”为开头,发挥想象,续编这个故事。教师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叽叽喳喳,学生们相互讨论,小手举得高高的。最后,教师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加以整理写下来。学生有写狐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的;有写狐狸改变说好话骗乌鸦为大骂乌鸦,最终又骗到肉的;有写乌鸦通过自己的教训告诫自己孩子的……总之,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因为初学说话、写话,对他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再写“放胆文”。要鼓励他们放开胆子,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写)什么,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其大胆运用词语,积累词汇及句式的好习惯。
  二、观察跟进
  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很多时候都是从观察训练起步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观察范围缩小,引导学生具体观察一个点或一个事物,让他们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做到有话可写。特别是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时,教师更要巧妙引导学生观察。
  案例2正在上语文课,校外突然响起鞭炮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让师生无法正常上课。学生变得疯狂起来,有的站起来向鞭炮声传来的方向望去,有的在教室里大喊大叫,有的则用手捂住耳朵……看到这种情况,教师灵机一动,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观察当时的情景,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写得很真实。
  通过这件事,学生知道了怎样去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去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初尝了写作带来的乐趣。
  三、生活交流
  生活是作文写作的不竭来源。因此,语言积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或者课外阅读所得是不全面的,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要辅以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等形式,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低年级作文训练主要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手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大概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一举一动,想象图中的人物可能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力求说话、写话做到语句通顺,能表达一定的意思,做到言之有序。
  案例3在指导学生看图写关于植树的“放胆作文”时,图上有整洁美丽的公园。时值春季,有几个小学生在公园里植树,有的扶树,有的浇水,还有的培土……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仔细观察图画,相互说说图里都有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有一个学生写得非常简洁:“有几个学生在公园里植树。”他根本没有好好看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又进行了引导,重新复习看图写话的方法。最终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中所反映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了新鲜生动,具有个性的文章。
  由此可见,指导看图写话,看图是个基础工作。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写话这个新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特别对刚融入小学生活的孩子来说,经常会出现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把握不住重点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和指导,一开始可以要求学生写完整,写具体即可。接下来根据情况,要求其完整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分层提出要求。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的这首《池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浅显易懂,明白如话,孩子们读过两遍之后,基本上就能理解诗意。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讲什么。又应该怎样引导呢?以下是我教学《池上》的部分记录及体会。    一、以字带句,初步理解诗意    这首诗有4个生字,分别是“撑”、“艇”、“浮”、“萍”,还有一个多音字“解”。既然小诗学生一读就懂,能不能把字词教学和对诗句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实体验。我曾布置一篇作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其中廖必顺同学的一篇作文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  一件有趣的事──青蛙“解剖”  今天是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说,今天是我生日,中午饭桌上的菜由我做主。我走过一个个摊位,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群人围成一圈,好像在看什么。哇塞,原来是一位叔叔在活剥青蛙呢!旁边还放着一大网兜活蹦乱跳的大青蛙。只见
今年由于自学考试的缘故,我认真研读了司马迁所著的《报任安书》一文,司马迁在此文中述说了自己因李陵事件而受奇耻大辱的始末,发泄了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述说了自己受辱之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明了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创作的决心。了解这些以后,我认为我很有必要在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把这些资料呈现给学生,这些材料对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非常有必要。于是一节崭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课堂实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考试,是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考试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有效的教,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让语文课程更为有效的发展。这里,让我们试着审视当前如火如荼的语文考试改革,点击语文考试命题中出现的若干关键词,拨云见日,触摸课程改革的脉搏,看清有效教学的方向。    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语文命题导教导学的功能。如何让语文命题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何让语文检测与课堂教学和谐统一呢?坚持依据《标准》,紧扣课本,应是语文命题始终不渝的追求。    依标——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一、以读为主线    于老师在上课伊始,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遍,用笔留下思考的痕迹;请默读完课文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读得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十册第17课《月光启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散文,写了作者回忆起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母亲搂着自己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是精神成长的根基,是生命历程中不可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全文语言在质朴中带着柔美,字里行间渗透着母亲的关爱,无形中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爱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为读者展现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神奇”在哪里?一是生长环境恶劣,二是在恶劣环境中却生长得奇高奇大、奇坚奇硬、奇绿奇深。它令“我”“生畏”的是什么?是精神和品格。我认为本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怀着敬畏的心情,去领略这株奇柳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从中感悟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一品奇柳寻常的外貌  1.这段
教材分析  《识字6》是一篇用“词串”组成的识字课文。课文写在夏天的夜晚,小丁丁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庭院里纳凉,巧妙地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配以相应的插图,要求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3.学会本课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过程 
一、激活积淀——在“接受”中实现语言的再积累    [教学片段一]  教学内容:揭题质疑后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引导对有关课题的理解。  师:读了课文以后谁再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像。像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生动,像真的鱼游到了纸上。  师: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说说青年的鱼画得有多像吗?  生:逼真。  生:栩栩如生。  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