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6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高校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从改善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设想出发综合有关理论、方法制定运动干预计划与具体实施计划。通过前期与运动干预后进行对比,证明: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程度,改善其精神状态,从而使其生活质量、身体素质等得到提高。
关键词:亚健康 高校教师 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b)-0009-02
高校教师在承担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种压力下,为承担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为社会提供智力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累的职业之一,他们的亚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综述、实验、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2 运动干预实验设计
2.1 运动干预研究对象的抽取
采用目的抽样,在问卷调查的山西大学教师中随机抽取6名教师作为运动干预研究对象。
2.2 运动干预研究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参与性观察、量表测试和指标检测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生理、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制定体育干预计划,并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基线期、运动干预第一阶段、运动干预第二阶段。
运动干预第一阶段与运动干预第二阶段中男性教师均选取武术与羽毛球项目,女性教师均选取健身操与羽毛球项目,其中穿插力量性练习,包括平板支撑与仰卧起坐或立卧撑。
2.2.1 运动干预阶段项目要素及解析
第一阶段(1个月):男女每周各运动干预3次(男性为晚一小时 女性为早一小时,运动强度均较弱)。
第二阶段(2个月):男女每周各运动干预4次(每次晚各一小时运动强度适中-强)。
2.2.1 实验地点和测试人员
测试地点:以山西大学北操场、山西大学南操场、旧体育馆等地作为运动干预地点。
测试人员:作者、课题组相关成员和一名体育专业教师指导。
2.2.2 测试评价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
测验共包括身体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俯卧撑、1min仰卧起坐、纵跳)等指标。
(2)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是被实验者的自我感知,从而更直观的分析出运动干预对被实验者的作用以及效果。
3 运动干预结果分析
3.1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指标及身体机能测试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6名教师体重不变或有略微的减轻;男性教师最多减去6kg,最少减去4kg;女性教师最多减去4kg;6名教师肺活量均有所略微升高,且年龄越小升高幅度越大,并有持续向好发展的趋势;男性教师最高增加315mL,最低增加121mL,女性教师最高增加146mL,最少增加48mL。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评分也均有所增加。
3.2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实验结束后发现,6名教师的两项身体素质指标在前期略微下降后,均有升高,且大体上年龄越小升高幅度越大。男性教师俯卧撑项目最高增加7个,最少增加2个;原地纵跳项目最高增加3.4cm,最少增加2.0cm;女性教师1min仰卧起坐项目最高增加8个,最少增加2个;坐位体前屈项目最高增加2.7cm,最少增加1.7cm。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的标准,评分均有所增加。
3.3 运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实验结束后发现:6名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自测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原本得分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即6人亚健康自测状态均有所好转,且原本亚健康程度越深好转越明显。处于中程度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已基本变为低程度亚健康状态;处于高程度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已变为中程度亚健康状态。
3.4 运动干预前后结果直接评价
3.4.1 身体机能、素质运动干预前后结果评价
对6名教师进行运动干预两个阶段后,所有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自测得分与程度均有所下降,亚健康自测状态均有所好转;肺活量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所提升,大部分体质测评得分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平且在大体上年龄越低升高幅度越大,体重越低升高幅度越大。充分证明运动干预对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4.2 个人精神面貌运动干预前后结果直接评价
对6名教师进行运动干预两个阶段后,所有教师精神状態均有所好转;体力、力量等素质有明显的提升;从开始的忍耐体育锻炼,变为后来的享受体育锻炼。也能证明运动干预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教师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
3.5 运动干预前后结果间接评价
实验前为了解f教师的情况曾对其学生进行访谈,结束后,再对其学生进行回访,学生认为f教师3个月的变化非常大,从原来的不下讲台,变得爱走到学生中间,也能把原本枯燥的课讲的更有意思。c教师的家人也认为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晚上吃了饭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不想出去走也都没话说,现在话多了不少,还拉着我和他一起去跑步呢。变化真的是挺大的。”
3.6 运动干预研究小结
(1)系统的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对其身体素质均有提高作用。
(2)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进行系统运动干预时,干预效果与年龄、亚健康状态程度、性别有较大关系。年龄越小、亚健康程度越重干预效果就越明显;年龄越大、亚健康程度越轻干预效果就越不明显;同时男性干预效果好于女性。
(3)系统的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身体状态的影响具有持续向好的趋势,坚持体育运动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运动干预对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有明显作用。亚健康程度越重,运动干预效果越明显。运动干预的效果受年龄影响,越早进行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意义越大。
4.2 建议
(1)高校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自身亚健康状态,及早进行运动干预,提高运动干预效果,改善健康水平。
(2)继续宣传亚健康知识,使更多人了解亚健康的危害。对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干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运动干预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华桂茹.亚健康状态评估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 罗仁,赖名慧,戴红芳.亚健康评估与干预[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 孙涛.亚健康学基础[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关键词:亚健康 高校教师 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b)-0009-02
高校教师在承担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种压力下,为承担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为社会提供智力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累的职业之一,他们的亚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综述、实验、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2 运动干预实验设计
2.1 运动干预研究对象的抽取
采用目的抽样,在问卷调查的山西大学教师中随机抽取6名教师作为运动干预研究对象。
2.2 运动干预研究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参与性观察、量表测试和指标检测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生理、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制定体育干预计划,并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基线期、运动干预第一阶段、运动干预第二阶段。
运动干预第一阶段与运动干预第二阶段中男性教师均选取武术与羽毛球项目,女性教师均选取健身操与羽毛球项目,其中穿插力量性练习,包括平板支撑与仰卧起坐或立卧撑。
2.2.1 运动干预阶段项目要素及解析
第一阶段(1个月):男女每周各运动干预3次(男性为晚一小时 女性为早一小时,运动强度均较弱)。
第二阶段(2个月):男女每周各运动干预4次(每次晚各一小时运动强度适中-强)。
2.2.1 实验地点和测试人员
测试地点:以山西大学北操场、山西大学南操场、旧体育馆等地作为运动干预地点。
测试人员:作者、课题组相关成员和一名体育专业教师指导。
2.2.2 测试评价
(1)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
测验共包括身体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俯卧撑、1min仰卧起坐、纵跳)等指标。
(2)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
是被实验者的自我感知,从而更直观的分析出运动干预对被实验者的作用以及效果。
3 运动干预结果分析
3.1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指标及身体机能测试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6名教师体重不变或有略微的减轻;男性教师最多减去6kg,最少减去4kg;女性教师最多减去4kg;6名教师肺活量均有所略微升高,且年龄越小升高幅度越大,并有持续向好发展的趋势;男性教师最高增加315mL,最低增加121mL,女性教师最高增加146mL,最少增加48mL。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评分也均有所增加。
3.2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实验结束后发现,6名教师的两项身体素质指标在前期略微下降后,均有升高,且大体上年龄越小升高幅度越大。男性教师俯卧撑项目最高增加7个,最少增加2个;原地纵跳项目最高增加3.4cm,最少增加2.0cm;女性教师1min仰卧起坐项目最高增加8个,最少增加2个;坐位体前屈项目最高增加2.7cm,最少增加1.7cm。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人部分)的标准,评分均有所增加。
3.3 运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自测量表测试结果比较
实验结束后发现:6名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自测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原本得分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即6人亚健康自测状态均有所好转,且原本亚健康程度越深好转越明显。处于中程度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已基本变为低程度亚健康状态;处于高程度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已变为中程度亚健康状态。
3.4 运动干预前后结果直接评价
3.4.1 身体机能、素质运动干预前后结果评价
对6名教师进行运动干预两个阶段后,所有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自测得分与程度均有所下降,亚健康自测状态均有所好转;肺活量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所提升,大部分体质测评得分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平且在大体上年龄越低升高幅度越大,体重越低升高幅度越大。充分证明运动干预对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4.2 个人精神面貌运动干预前后结果直接评价
对6名教师进行运动干预两个阶段后,所有教师精神状態均有所好转;体力、力量等素质有明显的提升;从开始的忍耐体育锻炼,变为后来的享受体育锻炼。也能证明运动干预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教师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
3.5 运动干预前后结果间接评价
实验前为了解f教师的情况曾对其学生进行访谈,结束后,再对其学生进行回访,学生认为f教师3个月的变化非常大,从原来的不下讲台,变得爱走到学生中间,也能把原本枯燥的课讲的更有意思。c教师的家人也认为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晚上吃了饭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不想出去走也都没话说,现在话多了不少,还拉着我和他一起去跑步呢。变化真的是挺大的。”
3.6 运动干预研究小结
(1)系统的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对其身体素质均有提高作用。
(2)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进行系统运动干预时,干预效果与年龄、亚健康状态程度、性别有较大关系。年龄越小、亚健康程度越重干预效果就越明显;年龄越大、亚健康程度越轻干预效果就越不明显;同时男性干预效果好于女性。
(3)系统的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身体状态的影响具有持续向好的趋势,坚持体育运动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运动干预对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有明显作用。亚健康程度越重,运动干预效果越明显。运动干预的效果受年龄影响,越早进行运动干预,对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意义越大。
4.2 建议
(1)高校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自身亚健康状态,及早进行运动干预,提高运动干预效果,改善健康水平。
(2)继续宣传亚健康知识,使更多人了解亚健康的危害。对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干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运动干预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华桂茹.亚健康状态评估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 罗仁,赖名慧,戴红芳.亚健康评估与干预[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 孙涛.亚健康学基础[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