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既要关注其职前的培养,更要关注其职后培训,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途径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双师型”教师只有不断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现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职后培训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想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选择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一、自我培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教育,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培训。事实上,自我培训既是教师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师资素质,会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培训。
首先,一定要有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自我培训的意识就是教师不断进取的源泉,倘若高职教师缺乏自我培训的积极性,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就会将职后培训看成一种负担或者任务,这种迫于某种压力而参加的培训就是一种被动的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高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培训的计划,采取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高职教师可以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虚心向有丰富的教學及技能操作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制定周密的自我培训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借助校本培训或相关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断自我完善。随着网络的出现,高职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爱课程网、高校微课比赛等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教学资源,“高职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能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2】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自我培训建立合理的动力机制。虽然高职教师自我培训的意识来源于自身的主观力量,但是学校作为培训环境的孕育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助推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完善自我培训的激励机制。凡是高职教师通过自我培训获得一定的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学校可以给与配套经费支持;一方面,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式培训,不确定培训主题,不确定培训内容,“由教师们自由讨论,围绕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3】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
二、挂职锻炼
目前,高职教师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历,对于专业领域里的很多问题研究不深入,很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即使后面有部分教师通过其他途径达到了“双师”的标准,但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依然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职教师可以赴企业挂职锻炼。
高职教师在企业里,不论是作为经营管理者,还是车间操作工人,他们都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高职教师在企业里应该要有岗位的轮换,也就是说,高职教师去企业锻炼不能仅仅局限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而要拓展眼界,全面发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高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动态,还可以捕捉到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这样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还可以密切校企关系,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后备力量,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高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首先要确定好挂职的企业,所选择的企业是要和高职教师的专业相匹配的,要根据所选派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培训内容和任务,明确培训的目的,制定好培训的计划,安排好教师在企业中的职务和工作。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们交流学习,切实把握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其次,高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应该选择合适的工作形式。“一般而言,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工作形式”:【4】
(一)全职式。这种形式要求教师离开教学岗位,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全心全意在企业上班,参与企业的其它活动,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二)兼职式。这种形式是指教师在学校仍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去企业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这种形式的锻炼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多地可能体现在教师观察企业人员的工作,难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笔记,把在企业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然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三)短期培训式。这种形式和全职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的长短上,短期培训一般都在半年以下,有些甚至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这种工作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工作,培训人员一般由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培训期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
三、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本校为阵地,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5】对高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可以在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将“学习、实践、研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成本最低而较为有效的一种培训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可以规范教师的个人行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进一步更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当然,要使校本培训取得应有的效果,高职院校就要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6】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传递式培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出去学习培训,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空闲时间对其它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三)小组研讨。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组织研讨小组,针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成立专门的专业技能小组,针对一些实践技能加以研讨。(四)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总结,交流心得,吸取经验,并形成学校的一项常规制度。(五)参观考察。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考察,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考察与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六)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集中进行短期培训,一般要开设短期的培训班,培训人员可以是学校中有能力承担培训任务的优秀教师,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家或者企业中的骨干人才。
四、高校对接
高职院校与相关高校对接,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与高校对接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系统的对高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与对接高校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担任高校教师,高校师生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最终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一方面,“培训基地所依托的高校应做好培训计划和招生宣传工作,并做好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对培训师资的期望和要求,使培训的专业、项目不断地适应高职教师的需要,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支持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只有双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培训过程中,对接高校要加强管理,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选任优秀教师担任导师,落实培训任务,要对参加培训的高职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每培训完一项内容都要进行考查,考查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培训,对于培训合格的高职教师要颁发结业证书。针对高职院校中想攻讀在职研究生的教师,可以开办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创造条件,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主动性,要积极配合高校的培训计划,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而不是将培训看成一种任务,随意应付。针对这一点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将高职教师的培训与职称、绩效、评优等等挂钩,为高职高职教师提供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培训经费投入,保证高职教师能够接受最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戴桂祥.自我培训 终极培训[J].中国农村教育,2008(11)
[2]李忠霞.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05)
[3]张德超.谈教师“自我培训”的动力机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4]杨开明,许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途径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01(11)
[5]张炳耀,费重阳.浅议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的途径[J].职教论坛,2003(11)
[6]王平.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13(02)
[7]刘宝泽.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战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4(03)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职后培训;途径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双师型”教师只有不断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现有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职后培训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想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选择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一、自我培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教育,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培训。事实上,自我培训既是教师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师资素质,会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培训。
首先,一定要有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意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自我培训的意识就是教师不断进取的源泉,倘若高职教师缺乏自我培训的积极性,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就会将职后培训看成一种负担或者任务,这种迫于某种压力而参加的培训就是一种被动的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高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培训的计划,采取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高职教师可以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虚心向有丰富的教學及技能操作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制定周密的自我培训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借助校本培训或相关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断自我完善。随着网络的出现,高职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爱课程网、高校微课比赛等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教学资源,“高职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能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2】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自我培训建立合理的动力机制。虽然高职教师自我培训的意识来源于自身的主观力量,但是学校作为培训环境的孕育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助推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完善自我培训的激励机制。凡是高职教师通过自我培训获得一定的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学校可以给与配套经费支持;一方面,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式培训,不确定培训主题,不确定培训内容,“由教师们自由讨论,围绕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3】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
二、挂职锻炼
目前,高职教师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历,对于专业领域里的很多问题研究不深入,很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即使后面有部分教师通过其他途径达到了“双师”的标准,但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依然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职教师可以赴企业挂职锻炼。
高职教师在企业里,不论是作为经营管理者,还是车间操作工人,他们都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高职教师在企业里应该要有岗位的轮换,也就是说,高职教师去企业锻炼不能仅仅局限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而要拓展眼界,全面发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高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动态,还可以捕捉到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这样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还可以密切校企关系,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后备力量,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高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首先要确定好挂职的企业,所选择的企业是要和高职教师的专业相匹配的,要根据所选派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培训内容和任务,明确培训的目的,制定好培训的计划,安排好教师在企业中的职务和工作。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们交流学习,切实把握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其次,高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应该选择合适的工作形式。“一般而言,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工作形式”:【4】
(一)全职式。这种形式要求教师离开教学岗位,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全心全意在企业上班,参与企业的其它活动,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二)兼职式。这种形式是指教师在学校仍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去企业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这种形式的锻炼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多地可能体现在教师观察企业人员的工作,难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笔记,把在企业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然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三)短期培训式。这种形式和全职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的长短上,短期培训一般都在半年以下,有些甚至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这种工作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工作,培训人员一般由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培训期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
三、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本校为阵地,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5】对高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可以在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将“学习、实践、研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成本最低而较为有效的一种培训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可以规范教师的个人行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进一步更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当然,要使校本培训取得应有的效果,高职院校就要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6】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传递式培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出去学习培训,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空闲时间对其它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三)小组研讨。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组织研讨小组,针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研究,成立专门的专业技能小组,针对一些实践技能加以研讨。(四)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总结,交流心得,吸取经验,并形成学校的一项常规制度。(五)参观考察。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考察,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考察与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六)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集中进行短期培训,一般要开设短期的培训班,培训人员可以是学校中有能力承担培训任务的优秀教师,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专家或者企业中的骨干人才。
四、高校对接
高职院校与相关高校对接,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与高校对接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系统的对高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与对接高校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担任高校教师,高校师生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最终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一方面,“培训基地所依托的高校应做好培训计划和招生宣传工作,并做好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对培训师资的期望和要求,使培训的专业、项目不断地适应高职教师的需要,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支持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只有双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培训过程中,对接高校要加强管理,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选任优秀教师担任导师,落实培训任务,要对参加培训的高职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每培训完一项内容都要进行考查,考查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培训,对于培训合格的高职教师要颁发结业证书。针对高职院校中想攻讀在职研究生的教师,可以开办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创造条件,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主动性,要积极配合高校的培训计划,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而不是将培训看成一种任务,随意应付。针对这一点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将高职教师的培训与职称、绩效、评优等等挂钩,为高职高职教师提供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培训经费投入,保证高职教师能够接受最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戴桂祥.自我培训 终极培训[J].中国农村教育,2008(11)
[2]李忠霞.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05)
[3]张德超.谈教师“自我培训”的动力机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4]杨开明,许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途径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01(11)
[5]张炳耀,费重阳.浅议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的途径[J].职教论坛,2003(11)
[6]王平.农村高中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13(02)
[7]刘宝泽.浅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培训战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