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很多大学生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团队合作对于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和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必须用团队合作的原则和精神正确处理自己与团队的关系,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为成才打好基础。对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团队与团队精神内涵的探讨与研究,以创业与就业为导向,开展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25-03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persist in their own way. They are accustomed to self-struggle and unwilling to initiate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in other words, they lack the enthusiasm of helping each other.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ach student’s learning, life and becoming a talen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the motherland in the future. They should not only strive to learn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m correctly abide by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team cooperation. In this way, they can establish a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i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elf-cultivation. Therefore, oriented by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epe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and its’ spiri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arry out a variety of group activities to enforce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conscious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eam Team-work spirit Quality education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为了将来能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应有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当前,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项目,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不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必不可少。
一、团队精神的定义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好坏,是合作精神缺失与否的首要原因。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到了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往往带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负感等自我意识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友谊等方面的问题。
2.学校原因
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蹴而就,学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以分数决定成败”、“以分数衡量优差”,类似的观念和经历使得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们也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陈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这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3.家庭原因
家庭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的主要影响表现为: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青年是在家长的赞扬声和关爱声中成长起来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多事情都围绕着他们转。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家长对合作精神教育不重视。大部分家长十分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生活等情况,而对合作精神的教育问题强调得不多。第三,家长对孩子灌输错误的理念。部分家长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自私自利,功利思想严重,常常教育孩子“自扫门前雪”。第四,不良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充满亲情和爱心的氛围里,孩子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形成健全的思想和人格。反之,在父母离异、夫妻关系紧张、父母教育简单粗暴等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合作精神也差。第五,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否有效果,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父母本身的修养和行为。
4.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一方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诸如追名逐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些不良思潮和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纷纷效仿,造成了集体观念淡漠,合作精神差的局面。大学生活不仅是读书,更是树人的过程,将来毕业了,学业再好却无法与社会融合,无法与他人合作,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积极地培养当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1.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四、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团队精神的方法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
2.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并能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3.增强心理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5.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6.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7.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应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的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状,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国辉、陈正学. 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究与实践[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 团队精神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25-03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llege students like to persist in their own way. They are accustomed to self-struggle and unwilling to initiate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in other words, they lack the enthusiasm of helping each other. Team-work is very important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ach student’s learning, life and becoming a talen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the motherland in the future. They should not only strive to learn the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m correctly abide by principles and spirit of team cooperation. In this way, they can establish a collective sense of honor and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ism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elf-cultivation. Therefore, oriented by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eepe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and its’ spiri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arry out a variety of group activities to enforce college students’ team-work conscious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eam Team-work spirit Quality education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为了将来能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应有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当前,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喜欢我行我素,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合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项目,做好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在为大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团队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个人要想在竞争中无往不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必不可少。
一、团队精神的定义
所谓团队精神,就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所有成员自觉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好坏,是合作精神缺失与否的首要原因。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到了探索和确立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往往带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自卑感和自负感等自我意识偏差,导致大学生缺乏合作心理和合作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友谊等方面的问题。
2.学校原因
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并非一蹴而就,学校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以分数决定成败”、“以分数衡量优差”,类似的观念和经历使得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大学生们也就很难做出抉择。其次,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教育管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关心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是照本宣科,方式老套陈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教师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一方面,教师队伍自身的合作精神不足,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少,师生关系疏远、冷漠,甚至对立,这不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
3.家庭原因
家庭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缺失的主要影响表现为:第一,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青年是在家长的赞扬声和关爱声中成长起来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多事情都围绕着他们转。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大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家长对合作精神教育不重视。大部分家长十分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生活等情况,而对合作精神的教育问题强调得不多。第三,家长对孩子灌输错误的理念。部分家长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自私自利,功利思想严重,常常教育孩子“自扫门前雪”。第四,不良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充满亲情和爱心的氛围里,孩子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形成健全的思想和人格。反之,在父母离异、夫妻关系紧张、父母教育简单粗暴等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合作精神也差。第五,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否有效果,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父母本身的修养和行为。
4.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潮和现象:一方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诸如追名逐利、不劳而获等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些不良思潮和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有效的抵御能力,纷纷效仿,造成了集体观念淡漠,合作精神差的局面。大学生活不仅是读书,更是树人的过程,将来毕业了,学业再好却无法与社会融合,无法与他人合作,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积极地培养当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1.对于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只有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与他人协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最终促成集体利益最大化。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未来的社会分工必然是通过集体协作来完成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而另一方面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全能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职业化必然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团结协作来完成,而现实是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工作异常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切入点来逐步完成。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凝聚青年来共同实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八十五周年时对青年提出的希望,所以只有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注重凝聚青年,培养青年的团队精神,培育青年的共同理想才能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四、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团队精神的方法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精神建设对成员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如讲座、外语角、社团节等,既要从讲座中使学生通过专家的讲解,了解团队精神,又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自发的组成团队从而从实践中去体验团队精神,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团队精神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班级建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一个班级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互间充分信任,增强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团队精神。
2.实施鼓励机制,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学家认为,对受教育者采取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因此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也应当引进鼓励机制,这样使得本来就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获得保持良好态势的动力,而对于团队精神尚有欠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鼓励机制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团队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并能逐渐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可以通过开展与学生专业相关而又需要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的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3.增强心理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
5.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6.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的,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7.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以及检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良好契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带来的不足,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们进行良好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与配合,无形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团队意识的养成。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和农村等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场所进行实践,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检验专业知识,更能在有形的实践中升华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应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团队精神的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的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亟待提高的现状,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能亲身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内化团队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完成人生轨迹的顺利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国辉、陈正学. 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究与实践[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