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探讨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促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56-03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或者说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探索、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之一。
  一、我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现状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我国许多大学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综观各高校开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目前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学生国际交流。为培养、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各高校纷纷开拓渠道,通过项目交换、暑期学校、国际实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和科研训练,促进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北京大学非常注重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培养,通过暑期北京大学及各种类型的交换项目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复旦大学不断发展海外交流项目,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途径,为支持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海外交流学习,在全国率先推出本科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允许学生直接向国外高校提出访问学习申请。浙江大学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施行本科生到世界名校学习交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加大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选派位学生到哈佛大学和MIT开展毕业设计(实习)。南京大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率达到30%。武汉大学通过公派留学项目、欧盟项目、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校际交流项目、海外夏令营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出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深圳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17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通过“第二校园”、“2+2”联合培养等方式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2.建设国际化课程。国际化课程建设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大学积极探索国际化课程建设新举措。北京大学建设本科生外文授课的平台课,以建立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复旦大学根据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不同需求,着眼于中国历史、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内容开设全外语课程。南京大学建设国际化通识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
  3.开展专业国际认证。积极参与国际专业认证是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大学非常重视专业国际认证。浙江大学多个专业通过第三方专业认证(评估),认证组织包括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等。
  4.建设国际化示范学院。一些大学以学院为主体,引入资源创办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育了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化交叉学科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交大密西根学院、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国际化示范学院。南京大学也于2015年成立了国际化示范学院,该学院计划5年后70%—80%的学生可以出国留学,而非中国学生人数将达到10%。
  5.通过“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加大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特邀了计算机学科排名世界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有关教授对培养方案做了全面深入的评估,专业按照评估意见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学院还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多名外教前来授课,开设了多门全英文专业课程,同时给本科生提供赴国外进行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企业实习的机会。
  二、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1.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及战略规划。许多高校尚未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也没有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国际化人才培养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从而培养效果不佳。
  2.师生的国际视野与适应性不足。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知识课堂传授,加之大部分院校开放程度不高,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化培养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对多元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涉外礼仪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往往存在外语听说、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国外教学体系和综合文化知识的了解,往往在国际交流初期产生较多的文化冲突和学习的不适应。这些对人才培养国际化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3.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性问题。如国际交流与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流于形式,缺乏科学规划、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合作交流形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国际化模式简单生搬硬套国外高校或国内其他类型高校的合作模式。
  4.教学管理制度尚未与国际接轨。目前大多数高校未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且在国内外学分互认上存在较大的制度障碍,这阻碍了学生跨校修读国外高校的优质课程。
  5.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打破壁垒实现国际国内教学资源共享,对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6.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中尚未将国际化水平纳入其中。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中还没有对国际化水平的考量。
  三、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大学近年来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目标,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全面推动学校国际化建设。纵观近年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以MOOC建设为契机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展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大力推动专业国际认证、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国际化培养、建立学分制收费与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1.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需要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国际化理念融入其中。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应包含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措施、政策保障与支持等方面内容。为全面推动国际化建设,深圳大学制定了《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20)》,着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提出到2020年,实现每年派出1000名学生赴海外参加专业课程学习,每年接受1000名攻读专业课程的留学生;建设100—120门国际化专业课程,建成8到10个不同层次的国际化专业。
  2.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建设为契机,深化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国际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MOOC浪潮席卷全球,我国大学应积极顺应这一高等教育变革趋势,全面开展MOOC课程建设与共享,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国际化元素,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
  深圳大学在《国际化行动计划》中提出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教学改革,提高国际化教学水平;建设国际衔接课程平台,设立“外文讲授、海外高校认可、可面向留学生”的国际衔接课程标准,通过引进国外课程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衔接课程(含MOOC课程)的方式,丰富国际化教育资源;以知识点匹配、学分互认方式,使学校的国际衔接课程获得合作高校接受与认可;通过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打造高水平国际衔接课程平台,统一管理平台课程和其他具体国际交流项目的课程组。
  深圳大学发起成立了以深圳大学为首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目前已有102所大学加盟,106门课程上线。未来,UOOC联盟将以共创、共建、共享、共赢为理念,建设一批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创新。
  深圳大学采取多种措施深化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多种渠道促进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如及时增设有关国际主题、世界地理、国际文化等课程,在原有的课程中增加国际性的内容,为学生了解世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制作优秀网络课程,同时积极共享国外著名高校的网络课程,汲取国外高校最新的科技文化成果。加强全英课程建设,实现课程与国际接轨。
  3.开展以学生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急需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广泛应用PBL教学法,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学习,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圳大学实行新生学习导师制和教师接访时间制,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打开突破口;实行小班化教学,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实行主讲与助讲任课制,营造讨论、质疑、求新的氛围。
  4.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和专业综合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需具有国际认可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参与专业国际认证、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对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专业认证,学校制定了专业认证与评估年度规划,逐步组织各专业参与国际国内认证与评估。
  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近年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学生交换学习和海外实习实践的环节,能够极大地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确立了“外语授课课程占专业总课程50%,留学生占专业总学生20%”的国际化专业标准。针对本科招生的三元结构,学校积极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多个创新班,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5.创新多种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联合培养,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与海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最为直接的方式。深圳大学拓展多样的合作辦学项目,加强与海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按学生需求积极拓展“2+2”本科双学位、“3+1+1”本、硕连读等联合培养项目;同时,逐步提高公派研究生、交换生、短期访学、海外实习实践、短期学术交流、国际竞赛等双向国际交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为在校生参加海外访学创造便利条件;全面拓展全英、双语课程资源,积极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校学习,提高学位留学生比例和留学教育质量。鼓励院系与海(境)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共建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等。
  6.建立教师国际化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深圳大学近年来分专题选送骨干教师赴国外开展教学交流培训,学习掌握国外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领域学术新进展,全方位提升师资水平。
  7.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完全学分制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广义而言,完全学分制改革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圳大学积极增开优质课程,为学生自主选课奠定基础;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学分转换、互认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师资引进力度,加强教室等教学资源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高等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学分互认;改革学费收取制度,按学分收取学费。深圳大学从2015级学生开始实施学分制收费,成为广东省首家全面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学校。学分制收费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以及实际需求来选修课程,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益于建设良好的学风,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等。只有不断完善学分制,与国际接轨,为学分转换、互认创造充分条件,才能保障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汤贞敏.广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态势与应对策略研究.高教探索,2016,(4):9-14.
  [2]尤宏兵.“六结合”: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江苏高教,2014,(3):101-102.
  [3]李成明,张磊,王晓阳.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13,(6):18-20,3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ZENG Ming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 51806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mands the rapid growing of high-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 person of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os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d the main paths of university's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a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it,taking Shenzhe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everal path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ternational;personnel training;university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准市场运作机制上的民间办学方式,民间资金必然要求投入的办学资金能够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本文以安徽A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教育成本进行了案例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力求为我国独立学院的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实证依据和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准市场运作;教育成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领导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探索;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和追求目标。本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届毕业生毕业十周年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有所启示。实践证明,大学生提前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大众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专业大学生;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9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创业仍然面临创业资金短缺、扶持政策尚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大学生创业知识及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角度,通过“政、产、学”协同共建大学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大学生创业投资领域,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桿效应”,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及管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功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教育;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校的大学生党课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意义重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长春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党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党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党课建设;创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D26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期刊
摘要:在“两学一做”及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新机制下,二级学院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被赋予一系列新要求。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支部为契机,找准功能定位,精心设计载体,创新路径,充分发挥融媒体党建平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的作用,健全服务机制。  关键词: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路徑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56-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构想,为全面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09-02  
期刊
摘要:针对“卓越计划”研讨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卓越工程师最重要的是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面临日益复杂、制造业数字化、知识交叉爆炸的大环境,关键问题的把握不仅需要分析能力,还需要卓越工程师能够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项目任务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另一方面,与人沟通和交流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促进项目任务的工作,提高关键问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各方各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信息技术也发生了明顯的改变,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人都开始尝试网络课程教学,同时网络课程教学也成为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进度的一项标准,在社会上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现代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随着以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教学模式,英语的网络教学是网络学习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的语法结构表现为通过逻辑连词、量词、否定、自由和约束等语法生成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函数、关系及二元运算等);数学的人文特征表现为三种形态:学术形态、生活形态及教育形态。学术形态上“冰冷而美丽”;生活形态上“朴素而动人”;教育形态上需要引发“火热的思考”。帮助学生数学地理解、数学地表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形态的数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火热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