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队伤病员的事再小,也要当成大事办。”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道出的是沈阳军区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在这里,精心救治部队伤病员,热情关爱部队官兵的生命健康权益,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检验自己工作的标准和尺度。
落实“官兵第一”的规章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军队医院在面向战场的同时又应对市场,考验和挑战无处不有又无时不在。医院党委坚持把提高”保打赢”能力和为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委吴英杰上任第一件事,就带领机关认真分析为部队服务的形势,积极研究改进方法,用他的话说.“为部队服务是,一把手,工程,做不好军队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院长陈兴华逢会必讲:“头上顶着军徽,心里就要装着士兵,为部队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改变部分医务人员以往存在的服务标准不高、官兵有意见的被动局面,医院成立了党委、机关、科室三级为部队服务常设组织,先后制定了《文明行医十不准》、《为部队服务三十条》、《为部队服务一条龙规范》等文件,引导医务人员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领导态度坚决,各项措施也没有半点含糊:建立按级负责制,把责任、要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使每个同志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突出重点环节管理。重点解决大型仪器检查、贵重药品使用、手术安排、特殊医疗、办理入院手续、伤病员伙食等部队官兵就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各级组织定期检查为部队服务工作落实情况,把为部队服务工作质量与医疗质量控制结合起来,把为部队服务工:作同评选先进科室和医务人员立功受奖, 出国研修、晋职晋级挂起钩来。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后,医院坚决执行总部和军区的有关要求,定期听取体系部队代表的意见,定期深入体系部队走访、座谈,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打造“官兵优先”的绿色通道
“官兵看病原本就不容易,能到总医院看病更不容易,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好务。”这是院领导常说的一句话。为了使就诊官兵能够拥有一条通畅的就医途径,医院坚持内部完善机制,外部优化环境,把构建“绿色通道”作为为兵服务态度的根本体现,确保官兵可以全程享受到优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改善官兵的就诊环境,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3栋住院病房,2001年,医院新门诊大楼也落成投入使用,对此,医院首先想到的是部队伤病员。他们在引导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救治水平的同时,继续把对官兵的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延伸。在门诊,有专门的军人服务台。挂号室、候诊室、治疗室,还开设了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军人之家和干部诊室,可以帮就诊官兵提供免费午餐和预订车票,在病房,明确规定军人住院不能待床,军人手术必须由副高职以上专家主刀,三日不能确诊的,要组织全院专家进行大会诊;在用药上,严格按《用药范围》执行,保证因病施治,确保治疗效果。同样,辅诊科室也科学设计工作流程,CT取消预约,每班均有一名副高职专家带班签发报告,保证诊断质量。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医院筛选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医务人员到门诊、急诊和科室军人病房等重要岗位工作,保证军人看病放心,实现了医院党委提出的面向军人”365天天天出诊,24小时时时服务”的要求。
某部战士马喜臣,在执行任务时被大火烧伤。由于伤势严重。病情复杂,自2000年6月以来,先后10多次入住医院烧伤科,仅医药费就达14万多元,医护人员精心为他治疗的同时,还积极帮他战胜心理上的障碍。某部战士李久峰患有尿毒症,靠长期住院透析维持生命,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热情治疗,积极帮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某部战士王峰患恶性肿瘤入住口腔科,由于多次住院,加上化疗的严重反应,情绪长时间低落,科主任和护士长便经常到病房看他,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在生日那天全科同志还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别致的晚会。他感动地说:“我在沈阳没有什么亲人,是总医院给了我重新生活的机会,是口腔科鼓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供“官兵满意”的优质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部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官兵对包括医疗需求在内的众多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医院感到,部队伤病员能不能得到优先优质的服务,部队官兵的健康意识能不能得到提高,关键看医院舍得不舍得把包括高层次专家、高档次医疗技术和高档次医疗设备在内的医疗资源,优先投入到为部队服务的工作中。
近年来,医院每年都要派出数支专家医疗队北上边防,南下海岛,西抵内蒙古草原,东到长白山腹地,只要有战士驻守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执勤的战士,也会有专家的身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专家医疗队当中,有的是一方权威,有的是学界泰斗,其中更不乏”将军”的身影。某海防团一位战士对专家医疗队怀有深厚的感情。3年前,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骨科疾病,驻军医院和地方大医院都准备对其实施截肢手术,年仅20多岁的他绝望了,恰好这时总医院的专家顶风冒雨登上了海岛,把这名战士接到了沈阳,经过专家的精心诊治.已经被许多家医院宣布“死刑”的双腿保住了,部队把这件事写上了当年的“守岛大事记“。今年春节前夕,医院领导带领专家医疗队驱车行程1000多公里,从沈阳赶往辽宁西部的锦州和葫芦岛等地,为那里的驻军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巡诊医疗。是时,大雪纷飞,室外气温已达零下20多度,但医疗队中的老专家们不顾自己年高体弱,始终坚持上门服务。每到一处部队营房,每到一户患病的老干部家中,专家们都谢绝水果热茶的招待,耐心细致地为官兵和老干部们看病查体。悉心解答他们提出来的疑惑和问题。
高层次的专家要下去直接为基层的官兵服务,高档次医疗技术和高档次医疗设备也要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地为官兵谋利。近年来,医院紧盯世界医学前沿,围绕以冠脉系统为主的介入治疗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关节置换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等五大领域,先后开展了50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优先服务于部队伤病员和老干部,其中为部队伤病员实施了120多例肾脏移植手术、30多例关节置换手术,1300余例心血管介入手术、240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医院从官兵健康和需要出发,按照“咸龙配套、保障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先后投资上亿元购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好、功能全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使用上,只要官兵有需求,就全力供应。陆续将脑电图。彩超、普通CT等非常规检查列入体系军人体检项目,将螺旋CT、ECT、细胞刀等使用成本较高的设备也列入军人免费项目,充分发挥了高档次医疗设备为部队服务功能。从2000年至今,医院每年补助部队伤病员经费都达3000多万元.占年度医疗纯收入的32%。一位老红军在住院期间突发大面积脑梗,先后出现脑疝、呼吸停止。肾衰、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等病情变化。为了更好地实施抢救,医院上下齐动员,没有的药品,派人乘飞机到北京去买,呼吸机出现故障,马上又购进一台新型的呼吸机,一次抢救费用就达42万元。某部战士陆春强患肾动脉狭窄并伴高血压,国内少有治愈的先例,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医护人员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技术,耗时10余个小时为其做了肾动脉狭窄内支架扩张术,治愈了患者的疾病。某部干部门德朝1985年患尿毒症后,一直住在医院,先后做过两次肾移植,最后一直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8年来共做血透近1800次,各项治疗费用已达110多万元。
保障“官兵健康”向战场延伸
世界军事技术发展和我军新时期军事变革的严肃现实,使总医院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战区总医院,检验其综合实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研水平和医疗收入,最根本的是要看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保障打赢的能力高低。为部队优先优质的服务工作必须要在立足平时服务向提高战时”保打赢”能力的方向上延伸。
为提高”保打赢”能力,医院在强调搞好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军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其智力、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得到健康发展。医院在门诊设立了心理咨询诊室,由专家定期出诊开展心理咨询,定期派专人深入到部队为基层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先后开展了《15年间五种心理疾病的调查》、《抗洪官兵心理应激能力干预实验研究》等课题研究,下发了1 5000余份调查问卷,刘·部队官兵在应急状态下的心理反应进行了研究,为部队搞好平战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医院还注意发挥技术辐射作用,通过带动全区部队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全方位的、立体的、高层次的保障网络形成。在医院的帮带下,10家军队医院相继开展了难度较大的手术治疗颈椎病技术、冠脉造影术,复杂疾病胃肠吻合技术,先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等。医院还派出了由心血管外科、麻醉利4名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到成都军区拉萨总医院,重点协助该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同时,医院还建立了”沈阳军区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的远程医疗会诊,上可与全军远程会诊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联通,下可与战区内几家中心医院以及某海岛部队联通,目前已为上百名军队伤病员进行了远程医疗会诊,减少了病人旅途的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
落实“官兵第一”的规章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军队医院在面向战场的同时又应对市场,考验和挑战无处不有又无时不在。医院党委坚持把提高”保打赢”能力和为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建设的首要任务。政委吴英杰上任第一件事,就带领机关认真分析为部队服务的形势,积极研究改进方法,用他的话说.“为部队服务是,一把手,工程,做不好军队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院长陈兴华逢会必讲:“头上顶着军徽,心里就要装着士兵,为部队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改变部分医务人员以往存在的服务标准不高、官兵有意见的被动局面,医院成立了党委、机关、科室三级为部队服务常设组织,先后制定了《文明行医十不准》、《为部队服务三十条》、《为部队服务一条龙规范》等文件,引导医务人员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领导态度坚决,各项措施也没有半点含糊:建立按级负责制,把责任、要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使每个同志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突出重点环节管理。重点解决大型仪器检查、贵重药品使用、手术安排、特殊医疗、办理入院手续、伤病员伙食等部队官兵就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各级组织定期检查为部队服务工作落实情况,把为部队服务工作质量与医疗质量控制结合起来,把为部队服务工:作同评选先进科室和医务人员立功受奖, 出国研修、晋职晋级挂起钩来。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后,医院坚决执行总部和军区的有关要求,定期听取体系部队代表的意见,定期深入体系部队走访、座谈,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打造“官兵优先”的绿色通道
“官兵看病原本就不容易,能到总医院看病更不容易,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为他们服好务。”这是院领导常说的一句话。为了使就诊官兵能够拥有一条通畅的就医途径,医院坚持内部完善机制,外部优化环境,把构建“绿色通道”作为为兵服务态度的根本体现,确保官兵可以全程享受到优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改善官兵的就诊环境,医院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3栋住院病房,2001年,医院新门诊大楼也落成投入使用,对此,医院首先想到的是部队伤病员。他们在引导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救治水平的同时,继续把对官兵的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延伸。在门诊,有专门的军人服务台。挂号室、候诊室、治疗室,还开设了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军人之家和干部诊室,可以帮就诊官兵提供免费午餐和预订车票,在病房,明确规定军人住院不能待床,军人手术必须由副高职以上专家主刀,三日不能确诊的,要组织全院专家进行大会诊;在用药上,严格按《用药范围》执行,保证因病施治,确保治疗效果。同样,辅诊科室也科学设计工作流程,CT取消预约,每班均有一名副高职专家带班签发报告,保证诊断质量。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医院筛选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医务人员到门诊、急诊和科室军人病房等重要岗位工作,保证军人看病放心,实现了医院党委提出的面向军人”365天天天出诊,24小时时时服务”的要求。
某部战士马喜臣,在执行任务时被大火烧伤。由于伤势严重。病情复杂,自2000年6月以来,先后10多次入住医院烧伤科,仅医药费就达14万多元,医护人员精心为他治疗的同时,还积极帮他战胜心理上的障碍。某部战士李久峰患有尿毒症,靠长期住院透析维持生命,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热情治疗,积极帮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某部战士王峰患恶性肿瘤入住口腔科,由于多次住院,加上化疗的严重反应,情绪长时间低落,科主任和护士长便经常到病房看他,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在生日那天全科同志还专门为他举行了一个别致的晚会。他感动地说:“我在沈阳没有什么亲人,是总医院给了我重新生活的机会,是口腔科鼓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供“官兵满意”的优质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部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官兵对包括医疗需求在内的众多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医院感到,部队伤病员能不能得到优先优质的服务,部队官兵的健康意识能不能得到提高,关键看医院舍得不舍得把包括高层次专家、高档次医疗技术和高档次医疗设备在内的医疗资源,优先投入到为部队服务的工作中。
近年来,医院每年都要派出数支专家医疗队北上边防,南下海岛,西抵内蒙古草原,东到长白山腹地,只要有战士驻守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执勤的战士,也会有专家的身影。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专家医疗队当中,有的是一方权威,有的是学界泰斗,其中更不乏”将军”的身影。某海防团一位战士对专家医疗队怀有深厚的感情。3年前,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骨科疾病,驻军医院和地方大医院都准备对其实施截肢手术,年仅20多岁的他绝望了,恰好这时总医院的专家顶风冒雨登上了海岛,把这名战士接到了沈阳,经过专家的精心诊治.已经被许多家医院宣布“死刑”的双腿保住了,部队把这件事写上了当年的“守岛大事记“。今年春节前夕,医院领导带领专家医疗队驱车行程1000多公里,从沈阳赶往辽宁西部的锦州和葫芦岛等地,为那里的驻军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巡诊医疗。是时,大雪纷飞,室外气温已达零下20多度,但医疗队中的老专家们不顾自己年高体弱,始终坚持上门服务。每到一处部队营房,每到一户患病的老干部家中,专家们都谢绝水果热茶的招待,耐心细致地为官兵和老干部们看病查体。悉心解答他们提出来的疑惑和问题。
高层次的专家要下去直接为基层的官兵服务,高档次医疗技术和高档次医疗设备也要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地为官兵谋利。近年来,医院紧盯世界医学前沿,围绕以冠脉系统为主的介入治疗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关节置换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等五大领域,先后开展了50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优先服务于部队伤病员和老干部,其中为部队伤病员实施了120多例肾脏移植手术、30多例关节置换手术,1300余例心血管介入手术、240多例心脏外科手术。医院从官兵健康和需要出发,按照“咸龙配套、保障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先后投资上亿元购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好、功能全的大型医疗设备。在使用上,只要官兵有需求,就全力供应。陆续将脑电图。彩超、普通CT等非常规检查列入体系军人体检项目,将螺旋CT、ECT、细胞刀等使用成本较高的设备也列入军人免费项目,充分发挥了高档次医疗设备为部队服务功能。从2000年至今,医院每年补助部队伤病员经费都达3000多万元.占年度医疗纯收入的32%。一位老红军在住院期间突发大面积脑梗,先后出现脑疝、呼吸停止。肾衰、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等病情变化。为了更好地实施抢救,医院上下齐动员,没有的药品,派人乘飞机到北京去买,呼吸机出现故障,马上又购进一台新型的呼吸机,一次抢救费用就达42万元。某部战士陆春强患肾动脉狭窄并伴高血压,国内少有治愈的先例,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医护人员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技术,耗时10余个小时为其做了肾动脉狭窄内支架扩张术,治愈了患者的疾病。某部干部门德朝1985年患尿毒症后,一直住在医院,先后做过两次肾移植,最后一直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8年来共做血透近1800次,各项治疗费用已达110多万元。
保障“官兵健康”向战场延伸
世界军事技术发展和我军新时期军事变革的严肃现实,使总医院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战区总医院,检验其综合实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科研水平和医疗收入,最根本的是要看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保障打赢的能力高低。为部队优先优质的服务工作必须要在立足平时服务向提高战时”保打赢”能力的方向上延伸。
为提高”保打赢”能力,医院在强调搞好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军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其智力、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得到健康发展。医院在门诊设立了心理咨询诊室,由专家定期出诊开展心理咨询,定期派专人深入到部队为基层官兵进行心理疏导,先后开展了《15年间五种心理疾病的调查》、《抗洪官兵心理应激能力干预实验研究》等课题研究,下发了1 5000余份调查问卷,刘·部队官兵在应急状态下的心理反应进行了研究,为部队搞好平战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医院还注意发挥技术辐射作用,通过带动全区部队医院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全方位的、立体的、高层次的保障网络形成。在医院的帮带下,10家军队医院相继开展了难度较大的手术治疗颈椎病技术、冠脉造影术,复杂疾病胃肠吻合技术,先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等。医院还派出了由心血管外科、麻醉利4名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到成都军区拉萨总医院,重点协助该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同时,医院还建立了”沈阳军区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的远程医疗会诊,上可与全军远程会诊中心,解放军总医院联通,下可与战区内几家中心医院以及某海岛部队联通,目前已为上百名军队伤病员进行了远程医疗会诊,减少了病人旅途的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