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求有效课堂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新课改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优化课堂管理,转变教学方式;加强任课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净化教育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szx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0-02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是当前课改必须要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堂管理,转变教学方式
优化课堂管理的理论支撑是“支架理论”,该理论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稍高难度的教学内容,设置较高难度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冲动,当学生通过努力摘到桃子后,教师再逐渐加深任务的难度,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提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持久的保持在一个水平上,不容易精力集中和分神。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包括己有知识、能力、人际交往、特长、不足等)这些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可以从记住学生的姓名开始做起,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而愿意和教师亲近,愿意对老师讲真话,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其次,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为其设置不同难度层面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不被遗忘,不被边缘化,而是隨着任务的一次次完成更有信心去挑战难度更大的任务,不断超越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上,由于初中生比较感性、情感丰富、思维特别活跃,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第一,开展学导式教学,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必,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第二,开展合作学习,对于教学中有逻辑联系的几个问题作为任务分别下发到每个小组中,每小组负责一至两个任务,前提是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制定小组规则和奖惩措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回归真实生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第四,设计有效可行的思想品德课作业。有效的作业既要考察重难点知识又要体现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任课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巧的培训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往往与语文知识,科学、社会、伦理常识等有交叉,又涉及地理、法制、道德、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对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做的调查表明,思品课老师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建议,较多的是“多提供优秀教学资源和多组织培训”,渴望理论知识的成熟和提升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的共同也声。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专业知识的更新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个现实问题是无法通过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实现的。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口必须加大思品课教师理论学习和技能技巧培训的资金投入。其次,加大思想品德教学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梯度。第三,建立教育主管部口、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体现时事、教学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有机结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局限、丰富了学习资源、加强了交流互动,也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独立,学习过程表现为体验性、问题性。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重视过程中的体验,在提问、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都可以充分、自主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巧潜能,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最好的时刻在中间时间段,而学生的注意力最高峰则是在开头和课程结尾阶段,这种反差影响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这个障碍,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的难易搭配,让学生行走在思维的乐章里,注意力始终能够维持一个恒定的水平,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准确,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包括阶段性学习质量评估、个性化跟进练习、矫正学习等。
四、净化教育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
就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作为社会的细小单位,家庭对每个成员都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学校是学生除了家以外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力更不能忽视,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追根溯源,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人的工作。学校方面不应该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一个懵懂未开的孩童从灵魂上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家庭不应该把孩子当做家族的私产,而是上帝寄存在每个家庭的天使,需要用爱去浇灌。社会不应该用有价值还是没价值去评价一个孩子,而是为他们价值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首先,我们呼唤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社会的良性规矩使每个公民的未来理想成为可能;其次,我们呼唤人性化教育,因为只有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支撑下才能乐享成长的幸福;再次,我们呼唤有爱的家庭,因为有爱的家庭是保持杜会健康的微小细胞,爱使我们有细胞分裂的动力,分裂使我们日益壮大。学生真实情感的激发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还要善于将理论教学和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本地的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本土资源,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实践性互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共同筑起一道防御不良社会因素影响的防火墙,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szx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20-02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是当前课改必须要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堂管理,转变教学方式
优化课堂管理的理论支撑是“支架理论”,该理论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稍高难度的教学内容,设置较高难度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冲动,当学生通过努力摘到桃子后,教师再逐渐加深任务的难度,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提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持久的保持在一个水平上,不容易精力集中和分神。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包括己有知识、能力、人际交往、特长、不足等)这些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可以从记住学生的姓名开始做起,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而愿意和教师亲近,愿意对老师讲真话,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其次,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为其设置不同难度层面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不被遗忘,不被边缘化,而是隨着任务的一次次完成更有信心去挑战难度更大的任务,不断超越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上,由于初中生比较感性、情感丰富、思维特别活跃,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第一,开展学导式教学,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必,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第二,开展合作学习,对于教学中有逻辑联系的几个问题作为任务分别下发到每个小组中,每小组负责一至两个任务,前提是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制定小组规则和奖惩措施,保证小组合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回归真实生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第四,设计有效可行的思想品德课作业。有效的作业既要考察重难点知识又要体现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任课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巧的培训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往往与语文知识,科学、社会、伦理常识等有交叉,又涉及地理、法制、道德、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对一线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做的调查表明,思品课老师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建议,较多的是“多提供优秀教学资源和多组织培训”,渴望理论知识的成熟和提升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的共同也声。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专业知识的更新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个现实问题是无法通过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实现的。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口必须加大思品课教师理论学习和技能技巧培训的资金投入。其次,加大思想品德教学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梯度。第三,建立教育主管部口、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体现时事、教学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有机结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局限、丰富了学习资源、加强了交流互动,也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信息技术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独立,学习过程表现为体验性、问题性。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重视过程中的体验,在提问、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都可以充分、自主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巧潜能,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最好的时刻在中间时间段,而学生的注意力最高峰则是在开头和课程结尾阶段,这种反差影响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这个障碍,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的难易搭配,让学生行走在思维的乐章里,注意力始终能够维持一个恒定的水平,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准确,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正确地调整教学。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包括阶段性学习质量评估、个性化跟进练习、矫正学习等。
四、净化教育环境,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
就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作为社会的细小单位,家庭对每个成员都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学校是学生除了家以外长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力更不能忽视,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追根溯源,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人的工作。学校方面不应该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一个懵懂未开的孩童从灵魂上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家庭不应该把孩子当做家族的私产,而是上帝寄存在每个家庭的天使,需要用爱去浇灌。社会不应该用有价值还是没价值去评价一个孩子,而是为他们价值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首先,我们呼唤法治社会,因为法治社会的良性规矩使每个公民的未来理想成为可能;其次,我们呼唤人性化教育,因为只有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支撑下才能乐享成长的幸福;再次,我们呼唤有爱的家庭,因为有爱的家庭是保持杜会健康的微小细胞,爱使我们有细胞分裂的动力,分裂使我们日益壮大。学生真实情感的激发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还要善于将理论教学和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本地的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本土资源,既贴近学生实际又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实践性互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共同筑起一道防御不良社会因素影响的防火墙,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