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 2017年6月天津医院收治的3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1~71岁[(46.1±14.2)岁]。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接受胫腓骨骨折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术。18例术后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试验组),18例未行测试(对照组)。患者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试验组行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当测试值<5%时给予拆除Taylor空间支架;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固定拆除方法拆除Taylor空间支架。比较两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和拆除Taylor空间支架再骨折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14个月,平均8.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时间、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36.17±11.44)周∶(44.50±9.16)周;治疗总费用:(9.37±0.79)万元∶(12.01±1.06)万元](P均<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再骨折0例,针道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对照组出现再骨折2例,针道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P>0.05)。

结论

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规律应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技术能够安全及时地指导Taylor空间支架拆除,与传统拆除方法相比,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和费用,效果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Internal globus pallidus (GPi)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relieves symptoms in dystonia patients. However,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duced by GPi DBS are not fully underst
期刊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PAS), with stimulus interval of 21.5 or 25 ms,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he posterior-anterior (PA) current direction, produce
期刊
异常步态是康复科最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步行稳定性、周期性、方向性及协调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基于节律性谐振的步态训练利用个体步态同步到节律性视听线索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步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得到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节律性谐振在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患者异常步态中的应用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并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及神经心理学角度进一步论证其产生机制,为异常步态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PAS) combining repeated pairing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peripheral nerve with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over the primary mo
期刊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CPSP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患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rTMS,刺激频率为10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作用部位、治疗声音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受超短波作用后其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rMSCs置于超短波理疗仪上,以每日1次、每次15 min的条件进行处理,1 d后检测细胞早期粘附能力,2 d后借助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1 d、3 d、7 d检测细胞增殖能力,7 d后检测成骨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表达量。结果与未经超短波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超短波处理的超短波组早期细胞粘附数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的兴奋作用,以及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非急性期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试验组采用5 Hz高频经颅磁刺激相对健侧大脑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结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以传统吞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X线荧光透视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单椎节内固定治疗前弓分离移位型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6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前弓分离移位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2岁[(40.0±9.2)岁]。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2例。患者均行后路寰椎钉棒系统内聚复位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
在腹部外科临床实践中,经常需要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但缺乏相关应用规范或指南。为及时反映当今腹部外科应用VSD技术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腹部外科中VSD技术的应用策略、规范医疗行为,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在2017年7月组织全国28名专家综合相关文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制订了临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腹部应用指南"。该指南针对腹部外科中VSD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11
目的对比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与后路单侧截骨部分椎体切除固定矫形术(PUVCR)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51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46~69岁,平均54.9岁。损伤节段:T1111例,T1210例,L117例,L213例。22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