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创意,构建“历史画面”鲜活的课堂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高考命题改革方向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沿袭老路的做法会让学生更加缺乏对历史课的兴趣,让历史教学日益失去应有的活力和魅力。
  著名历史教师李惠军说:“我在教学环节中,几乎调动了我的全部心智和激情去为一幅幅已经逝去的历史画面‘着色’,用心、用情、用理去体验和感悟特定的学科教学问题,设身处地地去勾勒即将进行的教学流程。对于问题的表达与呈现哪怕要经过千锤百炼,也要使之玄妙精微,又指向明确,既富有激扬文采,又蕴含深邃思想。”[1]他的话语给了我重要的启迪:高三一轮复习《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我需要用心去注入新的教学创意。
  一、走进逝去历史,激发兴趣
  (一)设计导入语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教授指出:“历史是一门可以对话的学科,是一门可以与之对话的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对话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2]
  在本课,我这样导入:“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虽然在古代世界长时间的存在,但不论从国家实力的角度来说,还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来说,日本展现出的能力和所做出的贡献是颇为有限的。而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却似乎在瞬间迸发出非常巨大的威力,从19世纪到今天,日本无论是从国家实力的角度来说,还是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来说,都是及其值得一提的。历史关键的转折点就是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
  我有意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学生对话,和学生一起与历史对话。
  (二)构思新标题
  我尝试给每个教学环节构思新颖的标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明治维新。
  1. 关于背景:风云突变——大和危在旦夕
  2. 关于措施:破旧立新——大和卧薪尝胆
  3. 关于影响:“两个日本”——文明野蛮共存
  二、回归课本历史,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在认真研读高考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化繁为简,进行有效取舍;同时用多样形式,突破基础知识中的重、难点。
  (一)化繁为简,教材内容有效取舍
  教学环节:风云突变——大和危在旦夕
  对明治维新的背景,我进行淡化。用教师的娓娓道来并结合一些图片、照片、原始文字资料、历史陈述资料来让学生重温明治维新前日本危在旦夕的那段历史。
  1. 展示图片: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黑船;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佩里。
  借助图片,表述:“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黑船’驶进江户湾,把炮口对准日本的心脏区,要求日本开国通商。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显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
  2. 展示图片:年轻的明治天皇;日本签署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被迫开国之后的日本地图。
  借助图片,表述:“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签订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不久,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自己的利益。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这一环节的结尾,设疑:“年轻的新政府怎樣才能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
  (二)多样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环节:破旧立新——大和卧薪尝胆
  对明治维新的措施,我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1. 运用表格,进行基础梳理。
  对于基础落实这一环节,我认为采用表格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和小组合作完成基础梳理,之后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小组成果来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
  2. 搭设台阶,有效解决疑难。
  这一教学环节,在回顾基础知识之后,设疑:“依据明治维新的举措,分析明治维新有哪些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这一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我进行提示:“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备了哪些条件?如政治、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条件。”这一台阶的搭设,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心理学指出:必须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标杆,他够得着,但必须努力才能跃过,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丰富史料,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史料教学迫在眉睫。
  我从本课“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这一考情分析出发,设计了一个拓展的“点”——分析“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并且以史料作为依托,以期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拿来主义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日本人缺乏创造性,却富有模仿性,比如说,日本人不创造自己的文字,却借用汉字表达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善于吸取别国文化的民族,一旦它认定这种新文明既能使它亡国也能使它富强,它便毫不犹豫地接受这种文明。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结合基础知识与史料,让学生感受“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的特点,而我的一段“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民族文化中一直有谦虚好学这一点,是不为过的”叙述,学生也就很好理解了。
  (二)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洋葱头文化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融合。
  —— 中国日本史学会 汤重南《大国崛起》
  用这则史料让学生思考“日本民族文化还有将外来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性”。
  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有些近似宗教性了。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包括当时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人也都这样认为。
  ——日本东京大学 奥平康弘《大国崛起》
  这则史料加深学生对于“日本明治维新融入大量日本本身传统因素”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教学环节明治维新的影响埋下伏笔。
  在“两个日本”——文明野蛮共存这一教学环节,我继续选择史料教学。
  (一)文明的日本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公元1866年,它还是一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有田园风光的古香古色的漫画;到了公元1899年,它已经成了一个彻底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发达的欧洲列强处于同等水平,而且远远超过了俄国。它的发展奇迹有力地反驳了亚洲无药可救地、毫无希望地落后于欧洲的说法。相比之下,欧洲的进步是那么迟缓和短暂。
  ——[英]H.G.威尔斯《世界史纲》
  自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40余年,日本经济的年增长率在2.4%至3.6%之间,低于美国的4.6%,而高于英国的2.1%。意大利的1.5%,同德国的2.7%不相上下。大约在1910年前后,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日本全面的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开始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黄雯《日本现代化道路中两次崛起的比较与理论思考》
  两则史料,一则也许带有史学家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一则则是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的真实数据。让学生感受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超级快速地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它已经跻身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行列。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是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
  (二)野蛮的日本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和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争。其中主要有:发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参加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的战争;发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参加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1928年三次派兵侵入中国山东省;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1932年挑起“一二八”上海事变;1932—1937年不断向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扩大军事侵略;1937年挑起“七七”事变,发动长达八年之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入东南亚国家。
  ——万峰《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征》
  通过材料,相信学生能看到一个野蛮的日本。我顺势表述:“历史学家评价:日本近代,十年必有一战,每战必有所获。这也使得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日益膨胀。”
  英国历史教学法專家汤普森在《理解历史》中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即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3]笔者希望通过这一教学重点环节的设计,努力实现“历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思考历史、思考人生、思考社会”[4] 的教学目标。
  四、重拾历史精神,让学生在心灵中重演历史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课结尾,播放视频《大国崛起——原子弹投放日本》,并结合《大国崛起》中的一段陈述资料:“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历史是活着的过去。钱穆先生说:“历史事件是一种远从过去透过现在而直达将来的, 有它一贯的历史精神。”[5]我希望通过本课,重拾历史精神的功能,让历史在学生心灵中重演,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注释】
  李奇志:《李惠军:思者行,行者远》,《中国教师》2012年第13期。
  杨华春:《高三历史复习课导入语的设计》,《中学文科》2008年第8期。
  李进:《史料教学研究综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年第Z1期。
  张汉林:《历史教育: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1—2期。
  韩复智编:《钱穆先生学术年谱》(卷4),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第1136页。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国内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的,而本文则认为海氏的诗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超验以及神学的维度。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氏的存在哲学与超验问题之间的关系,而后论证了超验之物与世界的诗性之间的关联,以及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超验之物的问题,并且对古希腊和希伯莱两大文化传统在海氏诗学中的汇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超验 神圣者 诸神 物  〔中图分类号〕B516.
7月1日是加拿大联邦成立150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日子,加政府花费超过200万加元购买纪念品,从国旗、别针到手机清洁布、T恤、手提袋應有尽有,却被发现其中70%以上都是外国制造的。  这并非加拿大政府首次在“加拿大日”采购外国产纪念品,但这或许是加拿大人首次明确知道进口产品的占比,因为联邦保守党议员库珀此前提出“公开采购明细”的要求得到满足。据悉,加拿大建国150周年的纪念品来自加拿大和其他5
前年,也就是201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婚后,让俄罗斯姑娘们纷纷重新考虑“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但普京本人对恋情的三缄其口,却让俄罗斯未来第一夫人的身份迷雾重重。  2014年的俄罗斯年终记者会,“硬汉”一改往年沉默,豪爽地向媒体承认“正在恋爱中”。一时间,普京“绯闻女友”的八卦重新占据各路媒体头条。  恋情公开,情定体操冠军?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普京在2014年12月18日举行的年终
选做题作为高考填空题的组成部分,是值得同学们高度重视的内容,从这两年高考的命题情况看,难度为中等偏易,下面我们先分析命题规律和提出备考建议,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命题规律:  几何证明选讲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几何证明的过程中,不仅是逻辑演绎的程序,它还包含着大量的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作为选修内容,在高考中占5分,位于填空题最后一个.坐标系与参数
设f(x),g(x)是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且f(x),g(x)是(a,b)上的可积函数f(x),g(x)≥0,p>1,1/p 1/q=1,则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 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将学生易犯错的題型进行归类剖析,以求能变错例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借例分析  古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我们就能把错例“变废为宝” ,加以利用,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摘要】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 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良好教学场景、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产士”.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名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悟、自得”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
“如果我不去看他,也许他不会死。”事情过去三年了,现在老袁还懊悔不已。  老袁是我在常州工作时的同事。他上过老山前线,立过三等功。  让老袁懊悔的事发生在三年前。有一次他到大连出差,突然想起老山前线共同窝在猫耳洞半年的小个子战友小缪。老袁想去看看他。小缪在邯郸,大连到邯郸其实并不顺路,鬼使神差地老袁就感觉要顺路去看看他。  决定下好后,老袁有点激动,电话那头的小缪更激动。小缪工作“四班倒”,老袁到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函数概念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他们在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中都起着基础的作用,本文介绍几种求初等函数的值域的方法。    1 配方法    本方法专用于“一元二次”型函数求最值,在充分注意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情况下,对二次函数型的解析式先进行配方进而求解。
故事里的他们,偏偏『明知可为而不为之』。用执着、孤勇与智慧拆破天际、引入曙光,理想国度的未来可以近一点、再近一点;他们是真的人、诚的人,无畏的人、无愧的人。    去岁末今岁初的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同样姗姗来迟;同样在抛出困惑、疑虑、艰险乃至死局后予以声动江河、摧枯拉朽的回答;同样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怪现状面前,以纯粹、晶莹、温度仿似烈火焚烧的赤子之泪,渗透、溶解掉一层时代利维坦如钜铁一般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