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起,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广告及互联网等等媒体平台关于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的热点报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位上海滩新贵才俊的创富经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俗话题。
然而,时过境迁。
创意产业的不确定性,在给江南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积聚的同时,也给他的财富带来了充满各种潜在变化的可能性。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江南春能否再续写“神话”?
初见江南春,未见预想中的满怀踌躇与昂扬意气,扑面而来的谦和低调反而令人愈发可以清晰感觉到他的近在咫尺。
从当年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社长”到现今的“年轻CEO”、“创富才俊”、“中国楼宇广告第一人”,细寻着江南春一路颠簸的路径,不难发现,对于这个一直在梦想与现实之中寻求平衡的传媒大鳄,成功并非偶然。
兼职创业小有所成
江南春并未有什么权贵世家或者书香门第背景,父母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母亲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商店。
可以说,他的家庭背景并未决定性的影响他在商界的发展,他的发展起点与大多数华东师范大学学子位于同一起跑线。不同的是,江南春在校时就开始尝试性踏入商界,各种经商才能此时已显山露水。
读大学二年级时,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换届选举,江南春参加了竞选。他口才好,准备充分,还提前安排了几个哥们,在提问阶段当“托儿”,从而成功当选。但是由于竞选过程需要和许多人沟通,拉选票,吃饭,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块钱的“巨债”。为了还债,江南春兼职了一份广告业务员的工作,从此,便踏上了漫漫十余年的广告之旅。
或许,江南春是天生的广告人。
写诗练就的文笔和想像力使得他的文案创意十足,而且他还相当能“说”,特有耐性,可以为争取短短15分钟的见面等候七八个小时。不管如何,江南春很快成为最出色的广告业务员,其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元,150万元来自江南春的贡献。
1994年,手握大批客户资源的江南春自筹资金100万元创办了永怡传播公司,并很快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本土广告公司之一,这年他读大三。
1995年末,永怡与国际著名传媒集团IDG通过协议合作,江南春开始主管IDG在上海的业务,拓展IT媒体市场。倚靠IDG这棵大树,永怡很快发展成为上海滩上IT界最大的广告代理商,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江南春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到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
到了2001年,永怡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然而也就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寒冬时节来临,网络经济的回冷直接导致永怡广告在一瞬間从巅峰跌入低谷,代理业利润率直线下降,行业大环境的持续冰冻使永怡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到2001年底,尽管公司勉强维持了下来,但江南春已经身心俱疲,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
颠覆传统掘金有道
2003年,这是江南春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之前,已经在广告业摸爬滚打10多年的江南春还经历过一次短暂的失败。当时,江南春意识到,在广告产业的价值链中,广告代理公司处于最下游,赚钱最少,付出的劳动却最多。在客户陈天桥的影响下,江南春最初以股东的身份,投资了一家小规模的网络游戏公司,可是这笔钱很快就打了水漂。“对产业理解不深刻,自己又不能亲自参与管理。”江南春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心有余悸。
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江南春更加小心翼翼,他敏锐地意识到,决不能把钱砸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次偶然的逛街机会,江南春突然对徐家汇一个商场门口的张贴广告产生兴趣,超强职业敏锐性让他突发奇想:“为何不把这些广告变活?”于是,一个创业计划就此诞生。
2003年,江南春顺应时势成立了分众传媒。
2003年1月到5月,上海70多个高级写字楼的电梯里多了一个17寸的液晶电视,电视播放着名车、豪宅、金融服务以及休闲娱乐信息,甚至有音乐、体育、电影大片的精选—这就是江南春首度在上海推出商业楼宇联播网,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广告传媒。
显然,江南春很得意于自己的媒体创意。
在江南春看来,商业楼宇联播网实现了江南春要克服三大弱点的想法:“其一,分众性很强,就是针对这些高收入者;其二,电梯里没别的广告,没有干扰;其三,广告做得精美,很有冲击力;而乘坐电梯以及等待时间本来就很无聊,好的广告以及好的信息容易得到关注。”
向来以“善于颠覆传统模式”的江南春认为,人们应该从人最终、最原始的需求或动机来观察产业的发展。所以,他认定在当今时代,“无聊的产业”发展势头会很好,而所谓无聊的产业,就是帮助人们打发无聊。
“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广告市场。”江南春将目标锁定在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的“三高”人群。在他们每天至少四次等候电梯的短暂时间中,形成强制性广告收视,成本却只有传统电视广告的十分之一。
在扩张模式方面,江南春也创立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方法。
在楼宇电视市场上,分众在广告收入集中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采取加盟方式。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则请当地有实力、有资源的公司免费加盟。“一旦当地市场发展起来,我们有权利溢价回收加盟权。”江南春介绍说,这与它的竞争者完全不同。
接下来的几年里,分众一路攻城略地,把楼宇电视撒在了全国40多座城市里,江南春让播着广告的液晶电视遍布各个城市的商务楼宇、高档公寓、大型卖场等,并很快赢得了软银、高盛、3I、Capital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进行了大量风险投资,使拥有巨大市场份额的分众传媒一举成为楼宇电视的代名词。
借力资本“一统江湖”
然而,正当江南春的事业如火如荼时,他却意外遭遇了一个强劲对手。
这个人就是同为上海人的虞锋。虞锋比江南春年长10岁,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受过七年的思辨训练,沉稳而敏锐;教过书,从过政,经过商,在中欧商学院读过EMBA,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
虞锋看到楼宇电视后,便敏锐地觉察到其中商机惊人。很快,他成立了聚众传媒,避开江南春在上海的锋芒,抢先到北京跑马圈地。此时,江南春在上海才刚刚起步三个月。
按照江南春本来的计划,楼宇广告先在上海铺开,赚到钱后再投资北京,之后是广州、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虞锋在北京的捷足先登,让他措手不及。显然,江南春不能容忍对手抢走自己的下一个战略重地,两个星期后,便不得不挥师进入北京。聚众也很快还以颜色,进入上海。两家公司在每一栋写字楼上都互不相让,竞争很快达到白热化。
“我不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从这一点上说,我很感激聚众传媒,感谢虞锋。”江南春如是说。因此,也正是对手的存在,迫使分众加快发展速度。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7月14日上午9时30分,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32岁的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江南春郑重地按响了当天开市的铃声,分众传媒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并一举融资2亿美元,创下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融资规模之最。一夜之间,分众传媒总市值达到6.8亿美元,持分众近40%股票的江南春,身价也暴涨至2.7亿美元。江南春由此不仅成为第一个按响纳市开市电铃的中国企业家,而且创造了又一个“三十而富”的陈天桥式奇迹。
资本的力量让江南春如虎添翼。
此后,江南春连连掀起广告行业波动,发起一系列并购战:2005年年底,分众传媒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拥有中国90%电梯海报资源的框架传媒100%的股权;2006年1月,分众传媒再现惊人之举,以3.25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100%的股权,在中国户外电视广告市场“一统江湖”。至此,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身家已“暴涨”至7亿美元,完美演绎了一段创业史上的起跳与辉煌,成为行业内当仁不让的先锋新贵与传媒大鳄。
合并后的分众,垄断了国内楼宇电视98%的份额。在中国最重要的70多座城市中,一线城市月收入超过3000元,二线城市超过2000元的都市主流人群,几乎全在分众的7万块液晶电视的覆盖之下。这是一个总数多达1亿的庞大人群,他们强劲的消费能力,让三万多个广告客户聚集在了分众身边。
在楼宇电视“一统天下”后,2006年初,江南春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打造生活圈媒体群”,以此形成广告发布的四大系统网络,包括涵盖高尔夫会所、机场贵宾厅的领袖人士联播网;以写字楼、商住楼为核心的针对商务白领联播网;由航机电视、机场巴士和机场安检、候机厅、宾馆组成的商旅联播网;覆盖大卖场、KTV、酒吧、美容美发厅、健身会所的时尚联播网。未来,分众传媒将使用分众、聚众和框架三个品牌覆盖楼宇电视、社区电视、户外大屏幕等领域,随着业务的发展,产品线还将不断进行细分。新业务如手机流媒体广告会设立独立频道,进入不同市场。
巅峰所至暗藏危机
江南春—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如此完美的嫁接于商界精锐,势必引来举世瞩目。然而,对江南春而言,尽管分众传媒已经取得了市场业务和资本运作的成功,但是分众传媒的短板却依然明显,在巨额财富的背后却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潜在危机。
“创新才能立业。”受益于此的江南春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可在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居安思危的味道:一个创意可能缔造一个产业,但同时也面临被另一个创意替代的高度不确定性。事实上,在分众上市前后,人们对其特有的商业模式和户外数字广告业态环境提出了许多质疑:分众如何在未来确保它的的高成长性?
毫无疑问,新鲜感不会一层不变。当人们对楼宇电视不再新奇之后却发现,这种东西开始变得有些令人討厌。一方面是噪音扰民,另一方面是“进场费”被物业无偿占有,于是很多小区的业主与物业都曾因液晶电视而引发过激烈冲突,不少公寓电梯的分众液晶电视开始被悄然撤走。
同时,在深层次矛盾上,江南春更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发展空间两方面的强力狙击。
在技术上,分众模式表现出三个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其一,广告主无法监控广告的播放。因为分众传媒采取单机人工播放的形式,广告主无法实际探知广告具体的播放频率,甚至是否播放;其二,缺少了内容的支持,因为分众模式仅仅是一种“广告播放”,这与真正的媒体是不相同的,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受众首先看的是内容,被内容所吸引,然后才接受广告。内容是广告主、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但是“分众模式”不具备这个功能;其三,分众无法真正做到“分众”。广告播放的细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做到地域细分,同时要做到内容细分,但是分众目前很难做到,其采取人工播放的方式,每一周才更换一次内容,同时各种广告混合,细分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在发展空间上,分众传媒则面临着客户资源的日益减少。一方面,楼宇广告的特点是市场有限,广告资源不可再生,目前黄金位置基本被圈完了。分众、聚众合并之后,广告客户相对集中会导致其接受程度随之下降。比如,一个写字楼的黄金时段主要为下午3时至5时,受制于楼宇广告轮流播出的特点,随着广告客户的增多,这种黄金时段必定会被摊薄,其效果越来越难以获得广告主的满意。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会转向其他广告形式。另一方面,人在电梯间停留时间较短,而且相对焦虑,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上海海略管理信息咨询公司曾以上海和北京两地为对象进行过调研。调查显示,白领偶尔或从不看楼宇视频广告的占55.6%,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仅占10.1%,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影响到购物欲望的仅占6.3%。进而,研究者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为准,对不同媒体进行评分,结果依次为:电视(3.71)、网络(3.54)、报纸杂志(3.10)、楼宇视频(2.66)。楼宇视频媒体得分远低于电视,亦不及报纸杂志和网络。
可见,尽管楼宇视频媒体咄咄逼人,将他们“围追堵截”在狭小的电梯间,但这种媒体仍然不是他们所认可的主流媒体,影响力也远远逊色于权威和大众媒体。
民间资本如影随形
“一个人早上上班,他进了电梯会看到电梯海报,在写字楼看到楼宇广告,而在超市、大卖场又能看到我们的大卖场联播,分众的综合影响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市场的后进者也将更难效颦。”江南春一次次陶醉于它所构想的庞大的液晶帝国。
但实际上,由于楼宇广告在本质上属于资源密集型的易复制的商业模式,没有技术壁垒,行业门槛过低,具有各种资金背景的公司都有可能对这一模式进行大量复制。
楼宇是分众的固有领域,而楼宇广告的延伸则是公交车、火车站、机场以及银行、医院等其他交通工具或是场所。虽然在楼宇市场没了聚众,但在不少更为优秀的领域如医院、列车、银行、大卖场上,却出现了许多强势竞争者,这自然包括灵活多变的民间资本。
鄢礼华便是继虞锋之后,江南春遭遇的又一个可怕对手。
目前,鄢礼华掌控下的厦门世通华纳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城市T频道”,在厦门已经基本覆盖了公交车系统上的显示屏。同时,鄢礼华在写字楼、商场等户外广告显示屏,也有涉足。
资料显示,世通华纳公司2003年成立的时候,完全是由自然人股东出资组建,注册资金是125万元人民币,到2004年4月份的注册资金已经达到73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也从最初的100多万元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多万元。
如今,世通华纳正在进行着宏伟的“北伐”。除了厦门7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公交移动电视系统外,世通华纳已把这个系统覆盖到武汉、济南和大连三个城市,并准备和成都、西安、宁波等城市合作。
2006年5月,世通华纳移动电视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将总部移师北京,进驻北京朝阳门外大街著名的昆泰国际大厦,公开招聘包括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节目创意策划总监、广告公司总经理、投资经理等重要岗位,大有背水一战之势。
与分众传媒相比,虽然资金实力还稍逊一筹,但几乎垄断了公交车广告资源的城市T频道却显示出更加灵活机动的竞争优势。城市T频道不具备节目制作权,但是却可以在播出一些广告信息的同时,再播放一些资讯甚至是电视短片,以增强广告吸引力。
除此之外,香港晨星集团的健康传媒,联想投资的广源列车传媒,占据了国内主要机场的航美传媒以及在大卖场有相当优势的上海玺诚传媒等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正在侵蚀着分众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些在特定区域的媒体传播效果要好于分众的楼宇电视,相比之下更为“分众”。
国有资本蚕食鲸吞
其实,江南春最大的心病不是来自这些四处出击的民间资本,而是来自一个更加凶悍的国有资本“广电系”。
全国范围内,广电总局正在通过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向江南春发起猛烈进攻。
在厦门,一家专门从事户外移动电视业务的厦门广播电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安装了近300个接收显示屏,每天覆盖的人流量近35万人次,可以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火车站、机场、轮渡码头、公交候车亭以及银行、医院、酒店宾馆、学校、重点楼宇等处收看到,有车一族还可以在车上装载接收设备欣赏,内容包括每天更新的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不到20%的广告。
在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上海市场的领先者。作为全球第二、中国首家户外数字移动电视新媒体,东方明珠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播,每天影响着上海公交客流达720万人次,三年内有望实现2.5亿元的广告收入。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上海市区包括城市标志性景观、轮渡码头、部分三等甲级医院等6000个数字播放平台,年内还计划向高档连锁餐厅、银行发展,数量达到7000个。
此外,东方明珠还可免费使用文广集团提供的新闻娱乐内容,免费使用其下属公司传输的无线实时数字信号系统。而与之相比,分众传媒还停留在仅有的广告发布和不能实时更新的硬盘播放技术层面,显得势单力薄。
北京市继上海之后,也于2004年5月28日正式开播公交移动电视,负责经营该业务的北京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隶属于北广传媒集团,为目前北京地区惟一一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和广电部门正式审批的楼宇电视媒体。在短短的两年中,北京移动电视的终端数量已从区区1000多台迅猛发展到将近1.6万 台,使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移动电视终端数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上述三个城市外,广电总局下属的其他地方广电部门,也开始试点,准备与江南春争一日之短长。
据悉,去年9月中旬,国内30家地方移动电视公司中的27家还曾集聚重庆,密谋共筹“移动电视协作体”计划,试图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各地移动电视采取异地联播、节目置换、广告互换等方式合作,降低制作成本。这27家移动电视公司是京沪粤等地方广电系统旗下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大多成立于2004年,并以公交、出租等城市交通工具为主要战线。
同时,各地广电系统还在计划实现广电系统楼宇电视广告联盟,通过联盟展开同步的终端推广和广告营销,提高全国城市电视的市场占有率。
“不久,也许所有分众传媒的数字电视屏幕旁边,会出现标有北广传媒城市电视字样的另外一块电视屏幕,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将直接在楼宇市场与分众竞争。”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彦对外透露:“预计到2006年年底,北广传媒在北京布点的电视屏幕数量将接近分众现在的水平,形成北广的屏幕与分众的屏幕在同一楼宇同台竞争的局面,双方在北京地区楼宇电视市场的正面竞争即将展开。”
无疑,对于江南春来说,“有钱”如何对抗“有势”,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着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我想,真正的诗人大抵就是这样。他们携带着来自天上的秘密口令,怀中藏着武器,用脆弱的花朵抵御着现实的侵害。”江南春博客中的这段话,似乎有所隐喻。
编辑:李振宇
然而,时过境迁。
创意产业的不确定性,在给江南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积聚的同时,也给他的财富带来了充满各种潜在变化的可能性。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江南春能否再续写“神话”?
初见江南春,未见预想中的满怀踌躇与昂扬意气,扑面而来的谦和低调反而令人愈发可以清晰感觉到他的近在咫尺。
从当年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社长”到现今的“年轻CEO”、“创富才俊”、“中国楼宇广告第一人”,细寻着江南春一路颠簸的路径,不难发现,对于这个一直在梦想与现实之中寻求平衡的传媒大鳄,成功并非偶然。
兼职创业小有所成
江南春并未有什么权贵世家或者书香门第背景,父母是工薪阶层,父亲做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母亲曾成功地经营过一家商店。
可以说,他的家庭背景并未决定性的影响他在商界的发展,他的发展起点与大多数华东师范大学学子位于同一起跑线。不同的是,江南春在校时就开始尝试性踏入商界,各种经商才能此时已显山露水。
读大学二年级时,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换届选举,江南春参加了竞选。他口才好,准备充分,还提前安排了几个哥们,在提问阶段当“托儿”,从而成功当选。但是由于竞选过程需要和许多人沟通,拉选票,吃饭,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块钱的“巨债”。为了还债,江南春兼职了一份广告业务员的工作,从此,便踏上了漫漫十余年的广告之旅。
或许,江南春是天生的广告人。
写诗练就的文笔和想像力使得他的文案创意十足,而且他还相当能“说”,特有耐性,可以为争取短短15分钟的见面等候七八个小时。不管如何,江南春很快成为最出色的广告业务员,其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元,150万元来自江南春的贡献。
1994年,手握大批客户资源的江南春自筹资金100万元创办了永怡传播公司,并很快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本土广告公司之一,这年他读大三。
1995年末,永怡与国际著名传媒集团IDG通过协议合作,江南春开始主管IDG在上海的业务,拓展IT媒体市场。倚靠IDG这棵大树,永怡很快发展成为上海滩上IT界最大的广告代理商,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江南春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到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
到了2001年,永怡的广告收入已经达到1.5亿元。然而也就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的寒冬时节来临,网络经济的回冷直接导致永怡广告在一瞬間从巅峰跌入低谷,代理业利润率直线下降,行业大环境的持续冰冻使永怡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到2001年底,尽管公司勉强维持了下来,但江南春已经身心俱疲,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
颠覆传统掘金有道
2003年,这是江南春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之前,已经在广告业摸爬滚打10多年的江南春还经历过一次短暂的失败。当时,江南春意识到,在广告产业的价值链中,广告代理公司处于最下游,赚钱最少,付出的劳动却最多。在客户陈天桥的影响下,江南春最初以股东的身份,投资了一家小规模的网络游戏公司,可是这笔钱很快就打了水漂。“对产业理解不深刻,自己又不能亲自参与管理。”江南春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心有余悸。
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江南春更加小心翼翼,他敏锐地意识到,决不能把钱砸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次偶然的逛街机会,江南春突然对徐家汇一个商场门口的张贴广告产生兴趣,超强职业敏锐性让他突发奇想:“为何不把这些广告变活?”于是,一个创业计划就此诞生。
2003年,江南春顺应时势成立了分众传媒。
2003年1月到5月,上海70多个高级写字楼的电梯里多了一个17寸的液晶电视,电视播放着名车、豪宅、金融服务以及休闲娱乐信息,甚至有音乐、体育、电影大片的精选—这就是江南春首度在上海推出商业楼宇联播网,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广告传媒。
显然,江南春很得意于自己的媒体创意。
在江南春看来,商业楼宇联播网实现了江南春要克服三大弱点的想法:“其一,分众性很强,就是针对这些高收入者;其二,电梯里没别的广告,没有干扰;其三,广告做得精美,很有冲击力;而乘坐电梯以及等待时间本来就很无聊,好的广告以及好的信息容易得到关注。”
向来以“善于颠覆传统模式”的江南春认为,人们应该从人最终、最原始的需求或动机来观察产业的发展。所以,他认定在当今时代,“无聊的产业”发展势头会很好,而所谓无聊的产业,就是帮助人们打发无聊。
“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广告市场。”江南春将目标锁定在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的“三高”人群。在他们每天至少四次等候电梯的短暂时间中,形成强制性广告收视,成本却只有传统电视广告的十分之一。
在扩张模式方面,江南春也创立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方法。
在楼宇电视市场上,分众在广告收入集中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采取加盟方式。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则请当地有实力、有资源的公司免费加盟。“一旦当地市场发展起来,我们有权利溢价回收加盟权。”江南春介绍说,这与它的竞争者完全不同。
接下来的几年里,分众一路攻城略地,把楼宇电视撒在了全国40多座城市里,江南春让播着广告的液晶电视遍布各个城市的商务楼宇、高档公寓、大型卖场等,并很快赢得了软银、高盛、3I、Capital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进行了大量风险投资,使拥有巨大市场份额的分众传媒一举成为楼宇电视的代名词。
借力资本“一统江湖”
然而,正当江南春的事业如火如荼时,他却意外遭遇了一个强劲对手。
这个人就是同为上海人的虞锋。虞锋比江南春年长10岁,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受过七年的思辨训练,沉稳而敏锐;教过书,从过政,经过商,在中欧商学院读过EMBA,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
虞锋看到楼宇电视后,便敏锐地觉察到其中商机惊人。很快,他成立了聚众传媒,避开江南春在上海的锋芒,抢先到北京跑马圈地。此时,江南春在上海才刚刚起步三个月。
按照江南春本来的计划,楼宇广告先在上海铺开,赚到钱后再投资北京,之后是广州、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虞锋在北京的捷足先登,让他措手不及。显然,江南春不能容忍对手抢走自己的下一个战略重地,两个星期后,便不得不挥师进入北京。聚众也很快还以颜色,进入上海。两家公司在每一栋写字楼上都互不相让,竞争很快达到白热化。
“我不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从这一点上说,我很感激聚众传媒,感谢虞锋。”江南春如是说。因此,也正是对手的存在,迫使分众加快发展速度。
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7月14日上午9时30分,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32岁的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江南春郑重地按响了当天开市的铃声,分众传媒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并一举融资2亿美元,创下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融资规模之最。一夜之间,分众传媒总市值达到6.8亿美元,持分众近40%股票的江南春,身价也暴涨至2.7亿美元。江南春由此不仅成为第一个按响纳市开市电铃的中国企业家,而且创造了又一个“三十而富”的陈天桥式奇迹。
资本的力量让江南春如虎添翼。
此后,江南春连连掀起广告行业波动,发起一系列并购战:2005年年底,分众传媒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拥有中国90%电梯海报资源的框架传媒100%的股权;2006年1月,分众传媒再现惊人之举,以3.25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100%的股权,在中国户外电视广告市场“一统江湖”。至此,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身家已“暴涨”至7亿美元,完美演绎了一段创业史上的起跳与辉煌,成为行业内当仁不让的先锋新贵与传媒大鳄。
合并后的分众,垄断了国内楼宇电视98%的份额。在中国最重要的70多座城市中,一线城市月收入超过3000元,二线城市超过2000元的都市主流人群,几乎全在分众的7万块液晶电视的覆盖之下。这是一个总数多达1亿的庞大人群,他们强劲的消费能力,让三万多个广告客户聚集在了分众身边。
在楼宇电视“一统天下”后,2006年初,江南春又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打造生活圈媒体群”,以此形成广告发布的四大系统网络,包括涵盖高尔夫会所、机场贵宾厅的领袖人士联播网;以写字楼、商住楼为核心的针对商务白领联播网;由航机电视、机场巴士和机场安检、候机厅、宾馆组成的商旅联播网;覆盖大卖场、KTV、酒吧、美容美发厅、健身会所的时尚联播网。未来,分众传媒将使用分众、聚众和框架三个品牌覆盖楼宇电视、社区电视、户外大屏幕等领域,随着业务的发展,产品线还将不断进行细分。新业务如手机流媒体广告会设立独立频道,进入不同市场。
巅峰所至暗藏危机
江南春—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如此完美的嫁接于商界精锐,势必引来举世瞩目。然而,对江南春而言,尽管分众传媒已经取得了市场业务和资本运作的成功,但是分众传媒的短板却依然明显,在巨额财富的背后却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潜在危机。
“创新才能立业。”受益于此的江南春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可在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居安思危的味道:一个创意可能缔造一个产业,但同时也面临被另一个创意替代的高度不确定性。事实上,在分众上市前后,人们对其特有的商业模式和户外数字广告业态环境提出了许多质疑:分众如何在未来确保它的的高成长性?
毫无疑问,新鲜感不会一层不变。当人们对楼宇电视不再新奇之后却发现,这种东西开始变得有些令人討厌。一方面是噪音扰民,另一方面是“进场费”被物业无偿占有,于是很多小区的业主与物业都曾因液晶电视而引发过激烈冲突,不少公寓电梯的分众液晶电视开始被悄然撤走。
同时,在深层次矛盾上,江南春更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发展空间两方面的强力狙击。
在技术上,分众模式表现出三个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其一,广告主无法监控广告的播放。因为分众传媒采取单机人工播放的形式,广告主无法实际探知广告具体的播放频率,甚至是否播放;其二,缺少了内容的支持,因为分众模式仅仅是一种“广告播放”,这与真正的媒体是不相同的,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互联网,受众首先看的是内容,被内容所吸引,然后才接受广告。内容是广告主、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但是“分众模式”不具备这个功能;其三,分众无法真正做到“分众”。广告播放的细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做到地域细分,同时要做到内容细分,但是分众目前很难做到,其采取人工播放的方式,每一周才更换一次内容,同时各种广告混合,细分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在发展空间上,分众传媒则面临着客户资源的日益减少。一方面,楼宇广告的特点是市场有限,广告资源不可再生,目前黄金位置基本被圈完了。分众、聚众合并之后,广告客户相对集中会导致其接受程度随之下降。比如,一个写字楼的黄金时段主要为下午3时至5时,受制于楼宇广告轮流播出的特点,随着广告客户的增多,这种黄金时段必定会被摊薄,其效果越来越难以获得广告主的满意。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会转向其他广告形式。另一方面,人在电梯间停留时间较短,而且相对焦虑,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上海海略管理信息咨询公司曾以上海和北京两地为对象进行过调研。调查显示,白领偶尔或从不看楼宇视频广告的占55.6%,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仅占10.1%,经常看楼宇视频广告并影响到购物欲望的仅占6.3%。进而,研究者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为准,对不同媒体进行评分,结果依次为:电视(3.71)、网络(3.54)、报纸杂志(3.10)、楼宇视频(2.66)。楼宇视频媒体得分远低于电视,亦不及报纸杂志和网络。
可见,尽管楼宇视频媒体咄咄逼人,将他们“围追堵截”在狭小的电梯间,但这种媒体仍然不是他们所认可的主流媒体,影响力也远远逊色于权威和大众媒体。
民间资本如影随形
“一个人早上上班,他进了电梯会看到电梯海报,在写字楼看到楼宇广告,而在超市、大卖场又能看到我们的大卖场联播,分众的综合影响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市场的后进者也将更难效颦。”江南春一次次陶醉于它所构想的庞大的液晶帝国。
但实际上,由于楼宇广告在本质上属于资源密集型的易复制的商业模式,没有技术壁垒,行业门槛过低,具有各种资金背景的公司都有可能对这一模式进行大量复制。
楼宇是分众的固有领域,而楼宇广告的延伸则是公交车、火车站、机场以及银行、医院等其他交通工具或是场所。虽然在楼宇市场没了聚众,但在不少更为优秀的领域如医院、列车、银行、大卖场上,却出现了许多强势竞争者,这自然包括灵活多变的民间资本。
鄢礼华便是继虞锋之后,江南春遭遇的又一个可怕对手。
目前,鄢礼华掌控下的厦门世通华纳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城市T频道”,在厦门已经基本覆盖了公交车系统上的显示屏。同时,鄢礼华在写字楼、商场等户外广告显示屏,也有涉足。
资料显示,世通华纳公司2003年成立的时候,完全是由自然人股东出资组建,注册资金是125万元人民币,到2004年4月份的注册资金已经达到73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也从最初的100多万元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多万元。
如今,世通华纳正在进行着宏伟的“北伐”。除了厦门7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公交移动电视系统外,世通华纳已把这个系统覆盖到武汉、济南和大连三个城市,并准备和成都、西安、宁波等城市合作。
2006年5月,世通华纳移动电视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将总部移师北京,进驻北京朝阳门外大街著名的昆泰国际大厦,公开招聘包括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节目创意策划总监、广告公司总经理、投资经理等重要岗位,大有背水一战之势。
与分众传媒相比,虽然资金实力还稍逊一筹,但几乎垄断了公交车广告资源的城市T频道却显示出更加灵活机动的竞争优势。城市T频道不具备节目制作权,但是却可以在播出一些广告信息的同时,再播放一些资讯甚至是电视短片,以增强广告吸引力。
除此之外,香港晨星集团的健康传媒,联想投资的广源列车传媒,占据了国内主要机场的航美传媒以及在大卖场有相当优势的上海玺诚传媒等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正在侵蚀着分众的发展空间,而且这些在特定区域的媒体传播效果要好于分众的楼宇电视,相比之下更为“分众”。
国有资本蚕食鲸吞
其实,江南春最大的心病不是来自这些四处出击的民间资本,而是来自一个更加凶悍的国有资本“广电系”。
全国范围内,广电总局正在通过移动电视和楼宇电视向江南春发起猛烈进攻。
在厦门,一家专门从事户外移动电视业务的厦门广播电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安装了近300个接收显示屏,每天覆盖的人流量近35万人次,可以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火车站、机场、轮渡码头、公交候车亭以及银行、医院、酒店宾馆、学校、重点楼宇等处收看到,有车一族还可以在车上装载接收设备欣赏,内容包括每天更新的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不到20%的广告。
在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上海市场的领先者。作为全球第二、中国首家户外数字移动电视新媒体,东方明珠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播,每天影响着上海公交客流达720万人次,三年内有望实现2.5亿元的广告收入。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上海市区包括城市标志性景观、轮渡码头、部分三等甲级医院等6000个数字播放平台,年内还计划向高档连锁餐厅、银行发展,数量达到7000个。
此外,东方明珠还可免费使用文广集团提供的新闻娱乐内容,免费使用其下属公司传输的无线实时数字信号系统。而与之相比,分众传媒还停留在仅有的广告发布和不能实时更新的硬盘播放技术层面,显得势单力薄。
北京市继上海之后,也于2004年5月28日正式开播公交移动电视,负责经营该业务的北京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隶属于北广传媒集团,为目前北京地区惟一一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和广电部门正式审批的楼宇电视媒体。在短短的两年中,北京移动电视的终端数量已从区区1000多台迅猛发展到将近1.6万 台,使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移动电视终端数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上述三个城市外,广电总局下属的其他地方广电部门,也开始试点,准备与江南春争一日之短长。
据悉,去年9月中旬,国内30家地方移动电视公司中的27家还曾集聚重庆,密谋共筹“移动电视协作体”计划,试图将原本分散经营的各地移动电视采取异地联播、节目置换、广告互换等方式合作,降低制作成本。这27家移动电视公司是京沪粤等地方广电系统旗下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大多成立于2004年,并以公交、出租等城市交通工具为主要战线。
同时,各地广电系统还在计划实现广电系统楼宇电视广告联盟,通过联盟展开同步的终端推广和广告营销,提高全国城市电视的市场占有率。
“不久,也许所有分众传媒的数字电视屏幕旁边,会出现标有北广传媒城市电视字样的另外一块电视屏幕,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将直接在楼宇市场与分众竞争。”北广传媒城市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彦对外透露:“预计到2006年年底,北广传媒在北京布点的电视屏幕数量将接近分众现在的水平,形成北广的屏幕与分众的屏幕在同一楼宇同台竞争的局面,双方在北京地区楼宇电视市场的正面竞争即将展开。”
无疑,对于江南春来说,“有钱”如何对抗“有势”,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着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我想,真正的诗人大抵就是这样。他们携带着来自天上的秘密口令,怀中藏着武器,用脆弱的花朵抵御着现实的侵害。”江南春博客中的这段话,似乎有所隐喻。
编辑:李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