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注重中学生的计算机教学问题。但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程度的不同,各个地区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本文从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出发,浅析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展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实现学习的飞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目前的教学中效果不容乐观。现在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改进的措施作一番探讨。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意识淡薄。应该来说,在中学所有的课程中,计算机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与学生浓厚兴趣形成对比的是学校的重视程度:由于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并没有纳入中考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视。一方面,计算机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很难真正吸引学生。与县城学生相比,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更加难以真正普及,除了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之外,水平和方法也是阻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教学模式落后。中学计算机教学很大程度上只关注学生是否能操作计算机,而轻视计算机道德教育。对县城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家里都配有电脑,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的用法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已经会使用搜索引擎浏览网站,传播信息等,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不应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农村地区而言,电脑的普及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学要考虑的是如何形成一个崭新的模式,使原本陌生的计算机变得生动,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方式单一。计算机教学方式与其他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有类似的地方,大多注重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很多时候,教师对着教材款款而谈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堂上讲授的时间长短与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成正比,教师说得越多,出现的专业名词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尤其对山区的学生而言,如何帮助学生解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勇于动手并产生浓厚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其发展首先需要教育部门有所作为。
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大段的文字堆积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在版面的设计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减少学生的阅读疲劳;在内容的设计上,应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其实践的欲望。同时,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是不同,因此,在教材编排上应体现一个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有难度。县城与农村选用的课本的的也应该有所差别,应该根据当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选择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本。
其次,在计算机硬件设施上应与教学相配套。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设施不太齐全。政府应该从经济上对其援助,建立计算机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计算机可操作而不让计算机成为一门单纯的理论课。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软件"的配套,尤其在农村地区,要选拔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教学,只有优秀计算机教师这种"软件"和齐全的电脑"硬件"相结合才能推动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最后,课程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如语文、数学,计算机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要在较少的课时安排下要完成一本厚厚教材的教学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分数并不计入中考分数内,因此,在重升学率、重分数的学术氛围下,学校并不真正重视计算机的教学,甚至在有些学校计算机课只是个摆设。
三、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在促进中学计算机有效性教学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注重学生的道德培育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使用计算机是每位教师应该要重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做到自觉抵制色情网站,不转发或者传播虚假信息,不利用网络做违反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等等。成功的教育应当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上。
(二) 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课程的探索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方式要灵活,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理论讲解应该是启发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少讲多练,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学生上机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种自主发现并亲手解决的问题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实践出真理,这句话在计算机教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注重因材施教
各个地区经济与教育水平并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采取不用的教育方法。城市地区和山区,教材与授课内容应当有所差别,山区学生计算机普及率并不高,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基础的知识教起;另外,不同的学生基础有所差别,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让其自由学习,这样的话教师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感兴趣的方面,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兴趣成为学生的永远的"老师"。
信息时代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让每一个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的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教师也应当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其教学方法,为计算机教学注入新鲜元素。
参考文献
[1]陈颖秋.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
[2]杨雪松.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应注重的问题[J]
[3]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展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实现学习的飞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目前的教学中效果不容乐观。现在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改进的措施作一番探讨。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意识淡薄。应该来说,在中学所有的课程中,计算机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与学生浓厚兴趣形成对比的是学校的重视程度:由于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并没有纳入中考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视。一方面,计算机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很难真正吸引学生。与县城学生相比,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更加难以真正普及,除了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之外,水平和方法也是阻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教学模式落后。中学计算机教学很大程度上只关注学生是否能操作计算机,而轻视计算机道德教育。对县城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家里都配有电脑,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的用法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已经会使用搜索引擎浏览网站,传播信息等,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不应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农村地区而言,电脑的普及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学要考虑的是如何形成一个崭新的模式,使原本陌生的计算机变得生动,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方式单一。计算机教学方式与其他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有类似的地方,大多注重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很多时候,教师对着教材款款而谈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堂上讲授的时间长短与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成正比,教师说得越多,出现的专业名词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尤其对山区的学生而言,如何帮助学生解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勇于动手并产生浓厚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其发展首先需要教育部门有所作为。
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大段的文字堆积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在版面的设计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减少学生的阅读疲劳;在内容的设计上,应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其实践的欲望。同时,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是不同,因此,在教材编排上应体现一个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有难度。县城与农村选用的课本的的也应该有所差别,应该根据当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选择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本。
其次,在计算机硬件设施上应与教学相配套。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设施不太齐全。政府应该从经济上对其援助,建立计算机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计算机可操作而不让计算机成为一门单纯的理论课。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软件"的配套,尤其在农村地区,要选拔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教学,只有优秀计算机教师这种"软件"和齐全的电脑"硬件"相结合才能推动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最后,课程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如语文、数学,计算机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要在较少的课时安排下要完成一本厚厚教材的教学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分数并不计入中考分数内,因此,在重升学率、重分数的学术氛围下,学校并不真正重视计算机的教学,甚至在有些学校计算机课只是个摆设。
三、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在促进中学计算机有效性教学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注重学生的道德培育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使用计算机是每位教师应该要重视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做到自觉抵制色情网站,不转发或者传播虚假信息,不利用网络做违反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等等。成功的教育应当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上。
(二) 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课程的探索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方式要灵活,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理论讲解应该是启发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少讲多练,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学生上机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种自主发现并亲手解决的问题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实践出真理,这句话在计算机教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注重因材施教
各个地区经济与教育水平并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采取不用的教育方法。城市地区和山区,教材与授课内容应当有所差别,山区学生计算机普及率并不高,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基础的知识教起;另外,不同的学生基础有所差别,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让其自由学习,这样的话教师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感兴趣的方面,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兴趣成为学生的永远的"老师"。
信息时代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让每一个中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的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教师也应当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其教学方法,为计算机教学注入新鲜元素。
参考文献
[1]陈颖秋.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
[2]杨雪松.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应注重的问题[J]
[3]贡梅.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