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2月5日,新华网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下称“文件”)。文件开篇首先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作出了明确判定,指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而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其的总体思路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农市发[2013]2号)),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破解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农市发[2016]5号))。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表示,信息化的威力是巨大的,总的来说,信息化能够带动农业实现市场化,倒逼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还能引导农业的品牌化。信息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农业整个产业的全链条、全过程都会发挥作用。实际上,农业信息化在节本增效、产业融合、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正逐渐凸显。因此,农业信息化将会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据我们初步统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全部33条政策措施中,有12条直接提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若将间接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也计算在内,至少超过20条。
我国农业现代化,先后经历了水利化、工业化、机械化,如今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我国的农业物联网还处在试验和示范阶段,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将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来说,农业信息化可分为: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消费信息化、土地确权和食品安全六大方向。
為此,结合2017年农业部一号文件,我们通过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农业信息化(部分措施直接涉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行研究梳理,认为今后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将会涉及以下几大方面。
一、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逐渐成熟,智慧农业或精准农业的节本增效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各种社会资本争相竞逐的热点之一。为此,文件中有多处提及,例如,“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等。
在耕地、水资源、农业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日趋紧张,以及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加的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无疑是符合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的。可以预见,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的各种新型生产管理模式必将层出不穷,并将会带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园区
农业园区具有可促进各种农业技术的研发及集成应用、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创业创新、辐射带动等优势。发展农业园区,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此,文件中多处提到了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内容,例如,“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 加工 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支持园区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科研和服务平台”:“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可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或农村创业园,以及园区内的各种服务平台的创建将会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三、电子商务
据统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电子商务”出现了8次,农村电商概念重获关注。有专家预测,“农业电商”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进一步着重布局农村电子商务。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常火爆。2016年是农村电子商务爆发的一年,农村物流、农产品电商采购平台、农业微商等蓬勃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农村电商正好契合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转型升级要求,而且还契合了各级政府、农民及相关企业各自的诉求。正是由于农业农村电商在多方的驱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效显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第14条政策措施专门对农业电商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内容涉及:主体或企业间的对接融合、O2O、标准体系、农产品电商平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商贸等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物流体系、电商产业园、冷链物流等。其中重点提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 “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三大工程。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地方涉及电子商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农资电商,甚至可以从“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这些话中嗅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味道。 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理由相信,农业农村电商仍将会高歌猛进,将会促进产业进一步融合,涌现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政府的推动力度将会继续增大。可以说,农业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如倒逼政府管理和服务不断创新升级,驱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升级,促进农村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和“激活主体(如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的动力)”。随着社会资本涌入农村,农村网络基建提升,农村电商迎来重大机遇期,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电商将重塑市场和物流体系,创造新的辉煌。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正如唐仁健主任所说:“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相对别的行业或者别的领域来讲,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文件就这方面有多处提及,例如,“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等。
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无疑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手段。当前,农产品追溯体系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主攻方向,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开发应用了此类系统,但这类系统都存在着公信力方面的问题。标准怎么制定,体系如何架构,谁来监管,责任怎么划分,政府和企业(如第三方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分工等诸多问题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破解。
14.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
五、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及推广
文件中专门用了一个部分(第四部分)来阐述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可见此次改革对农业科技的驱动作用的重视程度。其中当然也涉及农业信息技术,如“(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加强…智慧农业…等科技研发”等。虽然其他内容并没有直接提及信息技术,但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节本增效方面的突出作用,可以肯定涉农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是整个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当前的各种农业产业园或科技园,基本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电商等方面;很多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也都在逐渐增加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更不用说那些专门针对农业农村电商开展培训的机构了。
不难想到,今后,政府和企业在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不仅是众多科研机构或培训机构的机会,更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农民创业就业的新机遇。
六、农业农村互联网金融/保险
看过文件原文的读者应该都会发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方面的阐述文字是最多的,这足以看出中央对发展农村金融/保险的重视,不过很多读者可能会对其背景有所了解。这实际上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一定关联。正如唐仁健主任所提到的,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接近2/3的资金尚待落实。为此,中央实施“两手抓”,即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撬动”。“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撬动”则是“用财政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如“PPP”、贴息、涉农担保机制、风险补偿基金、发展投资基金和政府债券等。实际上,除了这些大的方面,文件中还涉及了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价格指数保险、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等,例如,“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深入推進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 期货’试点”等。
了解农村金融的读者都清楚,农村由于交易额度小、人员分散、信用体系不完善、可抵押品少,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考虑到成本问题并不愿过多涉及农村市场,大部分小本经营的农户并不是其目标客户。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能。甚至有人认为国内几大电商对农村市场的争夺,其最终目标实际上是对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争夺。不管怎样,基于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势必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经营,将会成为农村金融市场重要的竞争者。
七、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代农业农村的管理和服务基本上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而且,这种信息化的趋势不会停止,将会继续深入,继续扩大。文件中有不少地方都直接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继续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已经开始进入解决深层次痛点和管理/服务创新阶段,瞄准这些痛点和创新点将有可能抓住新的机会,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
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文件中有一条政策措施专门阐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相对于去年所提的“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今年的文件在这方面更加偏重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引领作用,如“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虽然文中并没有直接针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阐述,但是从各地积极开展各种涉及电商、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培训的热情来看,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投入,努力提高农村网络通信的速度,扩大覆盖范围。文件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等。可见,在整体上,农村通信条件将会进一步改善,这也将为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鸡年新春刚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正式吹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作为多年关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媒体人,我们欣喜地预感到农业信息化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我们认为,未来五至十年内,农业信息化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物联网、“互联网 ”、专家系统、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信息化要素将会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让广大的农民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农人,让古老的乡村焕发出信息时代的新气息。
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其的总体思路是: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意见》(农市发[2013]2号)),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破解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农市发[2016]5号))。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表示,信息化的威力是巨大的,总的来说,信息化能够带动农业实现市场化,倒逼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还能引导农业的品牌化。信息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农业整个产业的全链条、全过程都会发挥作用。实际上,农业信息化在节本增效、产业融合、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正逐渐凸显。因此,农业信息化将会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据我们初步统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全部33条政策措施中,有12条直接提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若将间接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也计算在内,至少超过20条。
我国农业现代化,先后经历了水利化、工业化、机械化,如今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我国的农业物联网还处在试验和示范阶段,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将有很大提升空间。具体来说,农业信息化可分为: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消费信息化、土地确权和食品安全六大方向。
為此,结合2017年农业部一号文件,我们通过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农业信息化(部分措施直接涉及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行研究梳理,认为今后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将会涉及以下几大方面。
一、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逐渐成熟,智慧农业或精准农业的节本增效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各种社会资本争相竞逐的热点之一。为此,文件中有多处提及,例如,“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等。
在耕地、水资源、农业劳动力等各种要素日趋紧张,以及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加的背景下,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无疑是符合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的。可以预见,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的各种新型生产管理模式必将层出不穷,并将会带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园区
农业园区具有可促进各种农业技术的研发及集成应用、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创业创新、辐射带动等优势。发展农业园区,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此,文件中多处提到了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内容,例如,“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 加工 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支持园区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类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科研和服务平台”:“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可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或农村创业园,以及园区内的各种服务平台的创建将会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三、电子商务
据统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电子商务”出现了8次,农村电商概念重获关注。有专家预测,“农业电商”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进一步着重布局农村电子商务。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异常火爆。2016年是农村电子商务爆发的一年,农村物流、农产品电商采购平台、农业微商等蓬勃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农村电商正好契合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转型升级要求,而且还契合了各级政府、农民及相关企业各自的诉求。正是由于农业农村电商在多方的驱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效显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第14条政策措施专门对农业电商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内容涉及:主体或企业间的对接融合、O2O、标准体系、农产品电商平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商贸等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物流体系、电商产业园、冷链物流等。其中重点提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 “信息进村入户”和“‘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三大工程。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地方涉及电子商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农资电商,甚至可以从“鼓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这些话中嗅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味道。 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理由相信,农业农村电商仍将会高歌猛进,将会促进产业进一步融合,涌现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政府的推动力度将会继续增大。可以说,农业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样有利于“三个激活”,即“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如倒逼政府管理和服务不断创新升级,驱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升级,促进农村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和“激活主体(如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的动力)”。随着社会资本涌入农村,农村网络基建提升,农村电商迎来重大机遇期,在未来几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电商将重塑市场和物流体系,创造新的辉煌。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正如唐仁健主任所说:“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相对别的行业或者别的领域来讲,尽管改革要求很多,但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文件就这方面有多处提及,例如,“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等。
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无疑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手段。当前,农产品追溯体系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主攻方向,而且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开发应用了此类系统,但这类系统都存在着公信力方面的问题。标准怎么制定,体系如何架构,谁来监管,责任怎么划分,政府和企业(如第三方监管机构)应该如何分工等诸多问题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破解。
14.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
五、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及推广
文件中专门用了一个部分(第四部分)来阐述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可见此次改革对农业科技的驱动作用的重视程度。其中当然也涉及农业信息技术,如“(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加强…智慧农业…等科技研发”等。虽然其他内容并没有直接提及信息技术,但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节本增效方面的突出作用,可以肯定涉农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是整个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当前的各种农业产业园或科技园,基本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电商等方面;很多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也都在逐渐增加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更不用说那些专门针对农业农村电商开展培训的机构了。
不难想到,今后,政府和企业在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不仅是众多科研机构或培训机构的机会,更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农民创业就业的新机遇。
六、农业农村互联网金融/保险
看过文件原文的读者应该都会发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金融方面的阐述文字是最多的,这足以看出中央对发展农村金融/保险的重视,不过很多读者可能会对其背景有所了解。这实际上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一定关联。正如唐仁健主任所提到的,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接近2/3的资金尚待落实。为此,中央实施“两手抓”,即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撬动”。“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撬动”则是“用财政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如“PPP”、贴息、涉农担保机制、风险补偿基金、发展投资基金和政府债券等。实际上,除了这些大的方面,文件中还涉及了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价格指数保险、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等,例如,“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鼓励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深入推進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 期货’试点”等。
了解农村金融的读者都清楚,农村由于交易额度小、人员分散、信用体系不完善、可抵押品少,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考虑到成本问题并不愿过多涉及农村市场,大部分小本经营的农户并不是其目标客户。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能。甚至有人认为国内几大电商对农村市场的争夺,其最终目标实际上是对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争夺。不管怎样,基于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势必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经营,将会成为农村金融市场重要的竞争者。
七、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代农业农村的管理和服务基本上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而且,这种信息化的趋势不会停止,将会继续深入,继续扩大。文件中有不少地方都直接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功能区和保护区内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继续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已经开始进入解决深层次痛点和管理/服务创新阶段,瞄准这些痛点和创新点将有可能抓住新的机会,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
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文件中有一条政策措施专门阐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这是一个新的提法,相对于去年所提的“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今年的文件在这方面更加偏重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引领作用,如“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
虽然文中并没有直接针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阐述,但是从各地积极开展各种涉及电商、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培训的热情来看,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投入,努力提高农村网络通信的速度,扩大覆盖范围。文件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等。可见,在整体上,农村通信条件将会进一步改善,这也将为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鸡年新春刚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正式吹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作为多年关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媒体人,我们欣喜地预感到农业信息化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我们认为,未来五至十年内,农业信息化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物联网、“互联网 ”、专家系统、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信息化要素将会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让广大的农民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农人,让古老的乡村焕发出信息时代的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