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作曲家汉斯·齐默尔1944年因动画片《狮子王》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在此之前他惯于使用电声乐器,配乐风格一向较为现代和新颖。1990年,由澳大利亚和法国合拍的一部充满时代气息的喜剧片《绿卡》中,音乐采用电子合成器和打击乐写成,主奏者即齐默尔本人。
在纽约地铁的喧嚣声中,这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以一个黑人男孩娴熟、激烈的鼓声拉开序幕。一系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也就随之展开了……贯串全片醒乐的刚柔相济的鼓点,与影片开头富有寓意的少年黑人鼓手演奏的非洲音乐节奏遥相呼应,使得由主人公虚构的“来自非洲丛林的法国作家乔治”这一形象始终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听上去似乎与发生在大都市纽约的故事相去甚远、时而飘渺时而激越的旋律,在与洋溢着喜剧性的画面结合后,恰恰产生了导演所需要的一种含蓄的浪漫情调。
标题为“非洲咖啡店”的音乐中出现的轮廓清晰的乐句,正是影片配乐的主题动机。这是一个与影片主题内涵相称的音乐动机。故事中不断出现与“非洲”相关的因素——敲鼓的黑人男孩、取名“Afrika”的咖啡店、出租车上等得不耐烦的黑人司机和向布郎蒂兜售非洲纪念品的黑人青年“非洲特性”的音乐元素,更以其特殊的写意方式一起参与叙事,加重了来自异国他乡的主人公乔治身上那遥远、陌生的气息……
在影片中还多次出现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段旋律之所以受到电影导演青睐,是因为莫扎特作品的这一乐章带有的室内性质与作为现代特征突出的电影在技术和审美方面对音乐素材的结构以及配器层次的要求比较接近。同时也可以看出,经过适当选择的古典音乐,在与不同导演拍摄的画面结合以后可以产生新的内涵。女园艺师布郎蒂假结婚之后,受到了“审词”。在她陈述理由时,单簧管独奏旋律悄悄出现,表现出她对于温室住宅由来已久的渴望心情。而当她进入新居,真正置身于漂亮温室的时候,这段音乐又传达出了一种如愿以偿后的舒展与欣慰之情。
除了古典音乐作品以外,导演还使用了爱尔兰女歌手恩雅的三首歌曲来参与影片《绿卡》的叙事:“大河”、“水痕”和“非洲风暴”。和他一年拍摄的《死亡诗社》一样,影片《绿卡》的音乐素材多种多样,音乐效果也多姿多彩。
影片中的这场戏,可以看作当代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乔治在布郎蒂的女友家中作客。听说他是作曲家,所以被邀弹钢琴。盛情难却,他勉为其难地坐到钢琴前。布郎蒂的心提到嗓子眼。因为她从不认为这个五大三粗、笨如狗熊的人与乐器有缘,更别说钢琴了。果然,经过令人尴尬的长久等待,客人们突然听到琴上传来了猛烈、嘈杂的敲击声。在先前女主人一曲轻柔的“萧邦”之后,那架昂贵的斯坦威钢琴被迫发出了纷乱、痛苦的呻吟。琴身上方摆放的精致酒具和花篮也随之不断颤抖,而此刻“演奏者”却恶作剧般沉醉在得到宣泄的喜悦之中。随着一个结束的高音在客厅几乎凝固的空气中发出最后的震动,令人瞠目结舌的可怕轰鸣终于停歇下来。唯一一位客人发出不识相的礼貌掌声,但遭到了所有贵宾不约而同的严厉眼神的制止。
突然间,同一架钢琴上传出了音列有序的柔和曲调。满脸是汗的乔治礼貌地请求女主人为他作翻译。刹那间,换了个人似的乔治,在一支饱含着理解渴望的抒情旋律伴奏下,用他所谙熟动听的法语吟咏出了如歌一般的优雅诗句,全体客人发出了由衷而热烈的掌声。深受感动的女主人随即把自己的几棵绿树,送给了一直渴望得到它们的布郎蒂。
乔治的弹琴赋诗不但帮了布郎蒂的忙,也使她意识到自己过去免太以貌取人,因为她确实还不了解这个只是表面上憨直可笑且愚钝无知的“法国佬”。现在,她发现在那健硕的躯体中,隐藏着一颗真诚、炽热而敏感的心。尽管她不愿承认,但一支色彩绚丽,让人联想丰富的乐曲“沉默”,却将她再次面对这个大智若愚的男人时心灵深处消然泛起的情感涟猗轻轻描述了出来。
当乔治与布郎蒂在户外碧绿如茵的草坪上或树影婆娑的公园里行走时,标题为“温室”的一段配乐则透出一份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气。
她一向厌烦而乔治却老在哼唱的一个音乐动机,开始执拗地、富于诱惑力地重新在她耳畔响起:那极富磁性的男声哼唱由远及近,由弱变强,一阵一阵地冲击着她的心房,似是要冲破寂静的四周,和着露天阳台上潺潺的雨声,把已无法掩饰心中寂寞的布郎蒂重新拉回到刚刚近去的美好时光里……
在纽约地铁的喧嚣声中,这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以一个黑人男孩娴熟、激烈的鼓声拉开序幕。一系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也就随之展开了……贯串全片醒乐的刚柔相济的鼓点,与影片开头富有寓意的少年黑人鼓手演奏的非洲音乐节奏遥相呼应,使得由主人公虚构的“来自非洲丛林的法国作家乔治”这一形象始终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听上去似乎与发生在大都市纽约的故事相去甚远、时而飘渺时而激越的旋律,在与洋溢着喜剧性的画面结合后,恰恰产生了导演所需要的一种含蓄的浪漫情调。
标题为“非洲咖啡店”的音乐中出现的轮廓清晰的乐句,正是影片配乐的主题动机。这是一个与影片主题内涵相称的音乐动机。故事中不断出现与“非洲”相关的因素——敲鼓的黑人男孩、取名“Afrika”的咖啡店、出租车上等得不耐烦的黑人司机和向布郎蒂兜售非洲纪念品的黑人青年“非洲特性”的音乐元素,更以其特殊的写意方式一起参与叙事,加重了来自异国他乡的主人公乔治身上那遥远、陌生的气息……
在影片中还多次出现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段旋律之所以受到电影导演青睐,是因为莫扎特作品的这一乐章带有的室内性质与作为现代特征突出的电影在技术和审美方面对音乐素材的结构以及配器层次的要求比较接近。同时也可以看出,经过适当选择的古典音乐,在与不同导演拍摄的画面结合以后可以产生新的内涵。女园艺师布郎蒂假结婚之后,受到了“审词”。在她陈述理由时,单簧管独奏旋律悄悄出现,表现出她对于温室住宅由来已久的渴望心情。而当她进入新居,真正置身于漂亮温室的时候,这段音乐又传达出了一种如愿以偿后的舒展与欣慰之情。
除了古典音乐作品以外,导演还使用了爱尔兰女歌手恩雅的三首歌曲来参与影片《绿卡》的叙事:“大河”、“水痕”和“非洲风暴”。和他一年拍摄的《死亡诗社》一样,影片《绿卡》的音乐素材多种多样,音乐效果也多姿多彩。
影片中的这场戏,可以看作当代电影史上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乔治在布郎蒂的女友家中作客。听说他是作曲家,所以被邀弹钢琴。盛情难却,他勉为其难地坐到钢琴前。布郎蒂的心提到嗓子眼。因为她从不认为这个五大三粗、笨如狗熊的人与乐器有缘,更别说钢琴了。果然,经过令人尴尬的长久等待,客人们突然听到琴上传来了猛烈、嘈杂的敲击声。在先前女主人一曲轻柔的“萧邦”之后,那架昂贵的斯坦威钢琴被迫发出了纷乱、痛苦的呻吟。琴身上方摆放的精致酒具和花篮也随之不断颤抖,而此刻“演奏者”却恶作剧般沉醉在得到宣泄的喜悦之中。随着一个结束的高音在客厅几乎凝固的空气中发出最后的震动,令人瞠目结舌的可怕轰鸣终于停歇下来。唯一一位客人发出不识相的礼貌掌声,但遭到了所有贵宾不约而同的严厉眼神的制止。
突然间,同一架钢琴上传出了音列有序的柔和曲调。满脸是汗的乔治礼貌地请求女主人为他作翻译。刹那间,换了个人似的乔治,在一支饱含着理解渴望的抒情旋律伴奏下,用他所谙熟动听的法语吟咏出了如歌一般的优雅诗句,全体客人发出了由衷而热烈的掌声。深受感动的女主人随即把自己的几棵绿树,送给了一直渴望得到它们的布郎蒂。
乔治的弹琴赋诗不但帮了布郎蒂的忙,也使她意识到自己过去免太以貌取人,因为她确实还不了解这个只是表面上憨直可笑且愚钝无知的“法国佬”。现在,她发现在那健硕的躯体中,隐藏着一颗真诚、炽热而敏感的心。尽管她不愿承认,但一支色彩绚丽,让人联想丰富的乐曲“沉默”,却将她再次面对这个大智若愚的男人时心灵深处消然泛起的情感涟猗轻轻描述了出来。
当乔治与布郎蒂在户外碧绿如茵的草坪上或树影婆娑的公园里行走时,标题为“温室”的一段配乐则透出一份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气。
她一向厌烦而乔治却老在哼唱的一个音乐动机,开始执拗地、富于诱惑力地重新在她耳畔响起:那极富磁性的男声哼唱由远及近,由弱变强,一阵一阵地冲击着她的心房,似是要冲破寂静的四周,和着露天阳台上潺潺的雨声,把已无法掩饰心中寂寞的布郎蒂重新拉回到刚刚近去的美好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