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而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根据现有小学音乐课堂的音乐教学现状,如何通过有效地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打造出富有趣味的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趣味;小学音乐;音乐课堂
[中圖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6-0092-02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看来,良好的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求学生在领略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最终达到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因此,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增加课堂趣味,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细心思考和不断探索。笔者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出发,分别从导入形式、形式表现和教学手段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趣味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建设趣味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的教育、美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能以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为目标,向其灌输大量复杂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和音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表述揭示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在启示着我们对于音乐教育中“度”的把握。故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不能要求他们在有限的音乐课堂掌握大量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2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是传统课堂枯燥乏味。音乐课作为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堂应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从而带动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大多数音乐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把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论化,只注重一味地灌输教授,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践,且始终坚持以唱歌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上充斥着枯燥与乏味,从而导致极大部分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二是迎合应试教育明显。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重视,最突出的应属艺术教育。自古以来,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随着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学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于是打着自己是孩子父母以及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旗号,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也不问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其实最主要的不是要让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在升学的时候能以特长的名义加分。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对真正的兴趣选择,同时也对音乐的真正意义造成了误解,没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不排除他们对学校的音乐课会产生排斥,失去兴趣的可能。
二、建设趣味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1导入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俗话说:“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抓好趣味课堂的开端。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直截了当地展现给学生。笔者认为此方法虽然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简洁易懂,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趣味性,不能很好地促使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从而更不可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妨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比如:设疑导入法,抓住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使他们能积极思考问题;情境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制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气氛中思考,可以充分触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增强他们的内心体验;游戏导入法,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可以结合简单的游戏来解决,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愿意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有趣”中体会真正音乐意义上的“趣味”;故事导入法,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在故事中,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2形式表现多元化
“寓教于乐”应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而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说,音乐课堂应该不能仅拘泥于在音乐学科的立场上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丰富多彩,促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并达到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的目的。比如:美术的表现,音乐中的“色彩”通过其基本要素来表现,如能正确引导学生用美术中的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中的“色彩”,想必音乐课堂肯定是色彩斑斓的一片世界,显得直观而立体。舞蹈的表现,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通过老师亲自示范或者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在动作中表现音乐,从而使音乐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文学的表现,有人曾这样描述:“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而文学的媒介是语言,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组织要完整有序和标准生动,无论在讲解还是范唱方面都要烘托出音乐艺术的美;其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歌曲进行填词和作曲改编,在创造中体会快乐,或者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学生还可以写出相应的鉴赏体会,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 3教学手段丰富化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单一地教唱几首歌曲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通过音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維,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优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教授的语言传递,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利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可以使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而不是怕学、厌学。教具的优化使用,传统的音乐课堂,只有粉笔、黑板、录音机或电子琴等教学用具,形式上比较单一,如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具上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师亲自制作教学卡片、使用竖笛、三角铁等小乐器,相信学生们肯定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且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教玩结合,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应是轻松愉悦的,故在具体教学上一定要突出音乐课的“趣味”,以区别于其他课程。孩子们都对游戏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高涨的情绪,都会期盼着自己能亲身参与其中。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切入口,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活动中,就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因为平常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而游戏活动恰好能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持久稳定。
结 语
新课标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而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缺少艺术教育的创造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所以我们不应忽视艺术教育以及学生充满个性的创造力,更不应该用带有狭义的眼光区别对待。小学的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任课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用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最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感悟和理解音乐,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意识。
[参 考 文 献]
[1]马 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宋 莉.中国音乐教育的近代化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3]王明月.实现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途径探讨[J].音乐时空,2014(17).
[4]李 静.如何构建高效有趣的小学音乐课堂[J].学周刊,2012(29).
[5]高 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07).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关键词]趣味;小学音乐;音乐课堂
[中圖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6-0092-02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看来,良好的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要求学生在领略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最终达到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因此,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增加课堂趣味,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细心思考和不断探索。笔者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出发,分别从导入形式、形式表现和教学手段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趣味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建设趣味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1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的教育、美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能以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为目标,向其灌输大量复杂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和音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表述揭示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也在启示着我们对于音乐教育中“度”的把握。故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不能要求他们在有限的音乐课堂掌握大量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2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是传统课堂枯燥乏味。音乐课作为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堂应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从而带动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大多数音乐教师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把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论化,只注重一味地灌输教授,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践,且始终坚持以唱歌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上充斥着枯燥与乏味,从而导致极大部分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二是迎合应试教育明显。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重视,最突出的应属艺术教育。自古以来,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随着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很多学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于是打着自己是孩子父母以及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旗号,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也不问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其实最主要的不是要让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在升学的时候能以特长的名义加分。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对真正的兴趣选择,同时也对音乐的真正意义造成了误解,没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不排除他们对学校的音乐课会产生排斥,失去兴趣的可能。
二、建设趣味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1导入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俗话说:“有了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抓好趣味课堂的开端。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直截了当地展现给学生。笔者认为此方法虽然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简洁易懂,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趣味性,不能很好地促使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从而更不可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妨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比如:设疑导入法,抓住孩子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使他们能积极思考问题;情境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制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气氛中思考,可以充分触发他们的思想情感,增强他们的内心体验;游戏导入法,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可以结合简单的游戏来解决,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愿意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有趣”中体会真正音乐意义上的“趣味”;故事导入法,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在故事中,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2形式表现多元化
“寓教于乐”应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而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说,音乐课堂应该不能仅拘泥于在音乐学科的立场上进行教学,教师们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丰富多彩,促使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并达到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的目的。比如:美术的表现,音乐中的“色彩”通过其基本要素来表现,如能正确引导学生用美术中的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中的“色彩”,想必音乐课堂肯定是色彩斑斓的一片世界,显得直观而立体。舞蹈的表现,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合理运用肢体动作,通过老师亲自示范或者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在动作中表现音乐,从而使音乐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文学的表现,有人曾这样描述:“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而文学的媒介是语言,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课堂语言的组织要完整有序和标准生动,无论在讲解还是范唱方面都要烘托出音乐艺术的美;其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歌曲进行填词和作曲改编,在创造中体会快乐,或者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学生还可以写出相应的鉴赏体会,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 3教学手段丰富化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单一地教唱几首歌曲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通过音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維,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优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教授的语言传递,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利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可以使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而不是怕学、厌学。教具的优化使用,传统的音乐课堂,只有粉笔、黑板、录音机或电子琴等教学用具,形式上比较单一,如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具上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教师亲自制作教学卡片、使用竖笛、三角铁等小乐器,相信学生们肯定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且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教玩结合,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应是轻松愉悦的,故在具体教学上一定要突出音乐课的“趣味”,以区别于其他课程。孩子们都对游戏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高涨的情绪,都会期盼着自己能亲身参与其中。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切入口,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活动中,就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因为平常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而游戏活动恰好能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持久稳定。
结 语
新课标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而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缺少艺术教育的创造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所以我们不应忽视艺术教育以及学生充满个性的创造力,更不应该用带有狭义的眼光区别对待。小学的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任课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用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趣味的音乐课堂,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最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感悟和理解音乐,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创造意识。
[参 考 文 献]
[1]马 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宋 莉.中国音乐教育的近代化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3]王明月.实现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途径探讨[J].音乐时空,2014(17).
[4]李 静.如何构建高效有趣的小学音乐课堂[J].学周刊,2012(29).
[5]高 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07).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