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表面黏蛋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蛋白是一类高度糖基化的大分子糖蛋白.眼表面黏蛋白是泪膜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眼表正常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黏蛋白的结构和分布的改变贯穿于多种眼表病变的病理生理.对眼表黏蛋白的研究在探索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女性,36岁,自诉不慎将502胶水(α-氰基丙烯酸乙酯)溅入右眼,即感右眼刺痛、畏光、流泪.因"右眼疼痛5 h",于2006年6月2日晚10点钟在我院眼科急诊就诊。
期刊
患者女性,72岁.因右眼红肿疼痛、视力下降伴头痛2个月,复发1 d于2006年4月27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红肿疼痛、视力下降伴头痛,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急性发作期"收住院。
期刊
青光眼的患病率约为1%~2%,近视眼患者的青光眼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估计未来20年内,全世界将有几十万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发生青光眼.大多数研究显示角膜屈光手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变薄和角膜层间囊样综合征使得眼压测量值降低,极易发生青光眼的漏诊;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得激素易感者眼压升高.所以,屈光手术医师应重视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的长期追踪与监测。
患者男性,60岁,因"左眼红、疼痛、视力下降22 d",于2003年10月2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自诉22 d前开始左眼红、疼痛、视力减退,外院诊断为"虹膜炎",经药物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眼红和疼痛缓解,但是视力无改善.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6(国际标准视力表),角膜清亮,前房无浮游物;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视乳头颜色、形状、边界正常;视乳头周围的视网膜有散在白色乳滴状混浊点;黄斑
期刊
期刊
例1 患者女性,16岁.因全身多发黄色结节、角膜周围白环,进行性加重15年,于2006年2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岁时角膜周边处开始出现白色带状物,起初位于角膜上下方,逐渐向两侧发展,眼部无任何不适,视力良好,同时双手远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侧肘关节、双踝关节、跖趾关节、臀部等合并多发散在黄色结节,分布于关节伸面和侧面,结节质地较软,无红肿热痛,无破溃,逐渐增大,且数目增多,但对关节活动无影响。
期刊
近年来我国青光眼临床及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赞赏.然而,当我们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我国与欧美国家青光眼研究的现状,豁然发现发展轨迹存在差异.此外,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极度不合理、青光眼诊治技能普及的迥异、青光眼知识普及的缺乏以及医务界日益浓重的"逐利化",使得我国青光眼研究喜忧参半,形成尤为独特的中国景观.笔者一直以来密切关注我国及国际青光眼研究动向,在此仅就近年来取得
期刊
21世纪以来,纵观我国眼科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不少领域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我国眼科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缺乏原始创新及学科交叉的深入研究是原因之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眼科研究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从事眼科研究的工作者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多出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如此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为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眼科病理学是依靠图像对致病因素造成损伤的眼部组织和细胞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研究向分子层面深入,病理学对疾病的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微观、细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