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协调不可分割。在公司中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对防范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力滥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独立董事;完善;存在问题;法律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真正兴起并且构成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色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我国是近几年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1997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已有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独立董事……”,也即并非强制性的规定。
1999年3月2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0年11月3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中提出,将来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至少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这个指引关于设立独立董事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随着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8月21日《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这个指导性文件对独立董事在中国的实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现存问题
虽然,从实施效果来看,独立董事制度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独立董事的地位没有保障
我国独立董事的地位没有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公司法》并未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被赋予了监督、纠正董事、经理行为的权力,为法定的监督之责。第二,仅有《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涉及独立董事。第三,独立董事制度仅仅在部门规章中得以体现。
(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本质要求,也是独立董事的生命力所在,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问题是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但在我国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致使独立董事不独立:第一,选聘上的不独立性。第二,雇佣关系难保独董独立地位。第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只是理论上的,实践中并不真正独立。
(三)独立董事职责不明确
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只授予了独立董事一些特别职权,并没有明确独立董事的具体职责。
(四)独立董事的信息权得不到保障
独立董事因为其身份的独立性和工作上的非执行性而难以搜索到与决策有关的公司内部信息。目前,在我国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使独立董事的信息权得不到保障:第一,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第二,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动力不足。第三,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
(五)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对于独立董事,我国一般实行固定报酬为主的薪酬形式。而在国外的大公司中,除了给予独立董事实际的固定货币报酬外,大股东还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并且在这类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断增长。此外,在发达国家声誉(Reputation)机制的良好运行也是保障独立董事的动力来源。
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是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统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深层次的复杂性、体制性特点,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协调整合当前的政策和措施,并不断创新科学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为独立董事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
(一)合理界定独立董事的职责
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控股股东滥用控股权进行制衡,协助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利益,尤其是维护公众股东的权益。2.独立董事凭借其特有的专长和技能,为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3.通过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員会、报酬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来履行以下职能:提出经理人员的候选人;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的业绩;提出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报酬方案;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发表意见。
(二)严格独立董事任职条件
作为独立董事,要履行其特殊职责,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2.有独立财产。3.有独立的利益。4.有独立的人格。5.有独立的业务。6.能独立行权。7.独立董事本人和亲属不得在企业任职,与企业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8.任职不宜过多。9.有足够的时间。
(三)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构成比例
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否则,独立董事的作用将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可以大比例提高独立董事人数,这样既有利于削弱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也有利于减少内部人的控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参考西方国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高达2/3,且这一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的现实,考虑到我国公司的现状,独立董事的比例至少应约占l/2至3/5。
(四)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激励机制的构建。报酬激励是独立董事主要的激励机制,近期内宜采取适度津贴和奖金的办法,经过若干年的运作后,在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过渡到固定津贴+奖金+少量股票期权多种组合的激励报酬机制。多种组合的激励机制也是国外实施独立董事成熟国家的通行作法,不少实证研究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约束机制的构建。对于没有发挥独立董事应有作用者,不仅不能获得奖金,也不应获取董事津贴。股票和股票期权是对独立董事的长期性约束。独立董事协会、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组织对独立董事的操守行为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制定一些自律性准则,增加行业自律性和指导性。
(五)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法规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条件、权利、义务和职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应加大对独立董事资格的审查力度,进一步缩小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范围,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2]斯道延·泰尼夫,张春霞,路·白瑞福特.中国的公司 治理与企业改革[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5-10.
[3]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7-190.
关键词:独立董事;完善;存在问题;法律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美国,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真正兴起并且构成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色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我国是近几年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1997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已有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独立董事……”,也即并非强制性的规定。
1999年3月2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0年11月3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中提出,将来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至少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这个指引关于设立独立董事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随着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8月21日《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这个指导性文件对独立董事在中国的实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现存问题
虽然,从实施效果来看,独立董事制度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独立董事的地位没有保障
我国独立董事的地位没有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公司法》并未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被赋予了监督、纠正董事、经理行为的权力,为法定的监督之责。第二,仅有《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涉及独立董事。第三,独立董事制度仅仅在部门规章中得以体现。
(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本质要求,也是独立董事的生命力所在,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问题是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但在我国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致使独立董事不独立:第一,选聘上的不独立性。第二,雇佣关系难保独董独立地位。第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只是理论上的,实践中并不真正独立。
(三)独立董事职责不明确
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只授予了独立董事一些特别职权,并没有明确独立董事的具体职责。
(四)独立董事的信息权得不到保障
独立董事因为其身份的独立性和工作上的非执行性而难以搜索到与决策有关的公司内部信息。目前,在我国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使独立董事的信息权得不到保障:第一,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第二,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动力不足。第三,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
(五)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对于独立董事,我国一般实行固定报酬为主的薪酬形式。而在国外的大公司中,除了给予独立董事实际的固定货币报酬外,大股东还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并且在这类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不断增长。此外,在发达国家声誉(Reputation)机制的良好运行也是保障独立董事的动力来源。
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是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统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深层次的复杂性、体制性特点,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协调整合当前的政策和措施,并不断创新科学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为独立董事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
(一)合理界定独立董事的职责
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控股股东滥用控股权进行制衡,协助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利益,尤其是维护公众股东的权益。2.独立董事凭借其特有的专长和技能,为公司长远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3.通过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員会、报酬委员会等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来履行以下职能:提出经理人员的候选人;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的业绩;提出董事和经理人员的报酬方案;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发表意见。
(二)严格独立董事任职条件
作为独立董事,要履行其特殊职责,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2.有独立财产。3.有独立的利益。4.有独立的人格。5.有独立的业务。6.能独立行权。7.独立董事本人和亲属不得在企业任职,与企业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8.任职不宜过多。9.有足够的时间。
(三)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构成比例
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否则,独立董事的作用将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可以大比例提高独立董事人数,这样既有利于削弱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也有利于减少内部人的控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参考西方国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高达2/3,且这一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的现实,考虑到我国公司的现状,独立董事的比例至少应约占l/2至3/5。
(四)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激励机制的构建。报酬激励是独立董事主要的激励机制,近期内宜采取适度津贴和奖金的办法,经过若干年的运作后,在取得一定经验基础上,过渡到固定津贴+奖金+少量股票期权多种组合的激励报酬机制。多种组合的激励机制也是国外实施独立董事成熟国家的通行作法,不少实证研究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约束机制的构建。对于没有发挥独立董事应有作用者,不仅不能获得奖金,也不应获取董事津贴。股票和股票期权是对独立董事的长期性约束。独立董事协会、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组织对独立董事的操守行为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通过制定一些自律性准则,增加行业自律性和指导性。
(五)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法规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条件、权利、义务和职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应加大对独立董事资格的审查力度,进一步缩小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范围,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2]斯道延·泰尼夫,张春霞,路·白瑞福特.中国的公司 治理与企业改革[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5-10.
[3]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