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职语文教材中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职文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出色的语文新教材更要带来出彩的语文课堂,笔者从小说类型课文的教学入手,紧扣学习中的重要注意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语文;小说类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49-2
  一、人物形象体会:抓住小说的魅力点
  无论从中职学生的阅读、生活经验,还是心理特点来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最能引起共鸣的因素。所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不仅仅是教学的突破点,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成为体现小说内涵的魅力点所在。
  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该文写了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笔者发现,学生在初始阅读中,基本上是认同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形象的。但对于这么容貌标致、气派不凡的人身上,同时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的教学切入点是通过人物描写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自由分析后,感觉他们对人物分析往往可能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由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围绕这关键句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出:这正是林黛玉性格的底色。
  在把握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后,学生兴趣盎然地延伸阅读思考。例如当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晚饭时,她婉言谢绝了;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些学生很有见地地提出: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等等。自然而然,林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和寄人篱下的无奈、心酸,就鲜活、神然地呈现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中。
  有了对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的充分铺垫,学生对于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王熙凤,封建贵族的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有了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看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能对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有了若干领悟。
  正值青春少年的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容易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小说人物,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目光与关注。所以选择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体会作为突破点,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走近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旨,直至走入文字深处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一旦感悟到这一点,就已经进入到小说阅读最有魅力的高度和层次了,进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目标维度。
  二、内容精心取舍:破除学习的障碍点
  中职专业课的项目教学实施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难以掌握或运用的知识难点或重点,而后通过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问题、跨越“障碍点”、激发“兴奋点”。笔者将之借鉴引进于小说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对于知识的主动需求,在领会、解决一个个“障碍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激情和自信,建构一个个体现高效的“兴奋点”。
  每篇课文和每个语文课时的学习都想让学生收获多多,是教师的理想追求,但实践中难以企及。必须删繁就简,对内容进行精心取舍,通过指导学生集中思考解决主要的知识点和难点,紧紧抓住“主线”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小说《药》时,教师的精妙取舍作用显著。《药》一文可以提供的教学选择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认识本文以明暗两线结构内容、组织推动情节的方式,并理解这种结构方式在表述内容、突出主题上的积极作用;学习以人物的言行、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法;辨析以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本文人物的典型意义,通过人物认识作品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如果教师想要面面俱到、追求透彻,那将会是个错误的选择。
  笔者紧紧抓住《药》中的“暗示艺术手法的多种多样”作为重要“障碍点”进行分析探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不温不火,慢工出细活。经过师生的互动琢磨,连续找出文本中的标题暗示、线索暗示、人名暗示、人物暗示,最后学生还总结发现,全文的环境景物描写,都有深刻的暗示意义。在一个个暗示语言揭开,一处处“分障碍点”顺利破除的同时,学生也领悟了极其深刻的题旨,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也达到了我们所向往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课堂艺术效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赏析暗示艺术的巧妙运用,对于学生理解其艺术效果,并运用于写作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课堂学习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是消除了一个个“障碍点”,等于增长了学生的信心,激发着他们学习语文的“兴奋点”,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就是出彩的。
  三、文本细节品读:感受小说的关键点
  “一滴水中见海洋,一朵花中品世界”,优秀的小说总是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文本,发现并抓取能表现中心人物深层思想的典型细节,细致耐心品味,同样可“抵千言万语”。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神的刻画,生动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从而印记着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正所谓:“眼神里透出的悲剧命运。”
  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梳理分析祥林嫂的各时段不同的眼神,细细品读描写眼神的语句、词语,推敲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性格发展。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对她的刻画是“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虽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轻,尽管有初当佣工的胆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师生互动交流归纳:这时的祥林嫂是从严厉的婆家逃出来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无疑这只是她恐怖命运的开始。   第二次再见祥林嫂时,尽管她还是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也还是“顺着眼”,但“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的“眼光”里,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这时她忍受的精神痛苦,实际上比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更为深重,她的悲剧命运进一步发展着。
  教师围绕“眼神”细节,让学生再寻找、多细读,思考祥林嫂悲剧的发展延续:她捐了门槛回来,为什么“眼光也分外有神”;当“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她怎么就显得“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但后来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这又是为什么?
  “画眼睛”引导着学生们体会和讨论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遭遇、语言的描述……大家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祥林嫂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显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同学们不禁感叹:这是一双多么可怜的眼睛,一个多么可怜可叹的人啊!对她的同情与伤感溢于言表,内心感受着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深沉的悲哀。
  四、方法体悟指导:语文素养的增长点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曾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就是那心灵之火的点燃者,点燃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扶上马,向更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学生自学、甚至终身学习的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相机诱导。”就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提出的“点拨教学法”,所谓“相机诱导”,也就是适时点拨,“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学习《警察与赞美诗》一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祖国的真挚感情。因为自诩为世界强国和文明的美国,并非是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的天堂国家,让学生直观美国社会以了解更多状况。为此,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创设情景、学会质疑”、“联想思维、学会解疑”、“拓展训练、学会创新”。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追求“警察”(“警察”代指监狱),警察不理他;追求“赞美诗”(“赞美诗”代指自新),被捕入狱,请破译这个怪圈现象。如果按照“人穷志短”的说法,可以说苏比正是被贫穷逼到不知羞耻的地步,但作者并没用“人穷志短”去解释苏比的行为,那么苏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当苏比决心重新做人时,按常理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作品却安排苏比被警察被判入狱。这样的结局是给人遗憾呢还是一种艺术的成功?让学生或讨论或独自思索分析其人物形象,让“阅读贴上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标签”。这样的教学就给学生留足了学习的空间,由消化而探究而创新,学生兴趣浓厚,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其他文献
文题设计选取生活中的某一场地或某个景点,以《那一个地方》为题目,写一篇说明文,运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教师开场写作说明文,首要的是抓住说明
最早在高考试卷中出现邮票图案的试题是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第42题,以1962年邮电部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中的第一枚蔡伦纪念邮
我阅读了《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年第7-8期郑媛、蔡历亮的《一道三角形征解题的证明》一文,他们对前苏联的一道征解题进行了证明,解题的方法很简洁,但笔者对证明过程存有
计算器的引入和应用为新课程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帮助学生解脱繁重琐碎的机械运算,而且更着眼于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但几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初中阶段引入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使得物理越来越成为一门难学的学科,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研究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成为了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一、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物理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感官正常,受教学资源限制、生活环境影响或者学习技能,习惯的制约,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理解物理概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推动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个别学校教科研层次不高的现状,从“集体备课”、专题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标杆;积极文化;多样载体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18-2  “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是办好一所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