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我院用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治疗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研究该手术在治疗子宫腺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在我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行TUAE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50岁,平均35.6±2.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痛经、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不孕、子宫增大等。其中40例患者已生育,生育1胎为26例,生育2胎10例,生育3胎4例;其中3例有人工流产史2次。不孕3例,均为原发不孕。剩余7例未婚。其中23例以前服用过止痛类药物但效果不佳。均术前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有5例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确诊后向患者充分解释UAE治疗的一般情况后,都自愿进行UAE治疗。
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血三大常规及白带常规、心脏,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性激素测定、碘过敏试验,彩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局限病灶的大小。必要时做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的3~6天进行。
操作方法:均应用局部麻醉,用Seldinger技术法经单侧股动脉穿刺置管,使用5F子宫动脉管,在DSA造影协助下,置于髂内动脉,后超选择至一侧子宫动脉,显示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血管情况;假如插管困难,则选用较细3F微导管,行子宫动脉造影并观察患者子宫动脉的走行情况,血供以及子宫体造影的染色、病灶分布情况等。根据子宫动脉粗细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注入混合抗生素和碘海醇对比剂的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其量和速度由子宫动脉的情况而定,血管较粗,血供比较丰富者注入的栓塞剂较多,在X线透视的监测下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结束后第2次行血管造影检查来证实栓塞无误。以成襻技术完成对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栓塞结束后,拔出导管及导管鞘,压迫穿刺点10分钟左右,加压包扎穿刺点。
术后治疗:加压包扎穿刺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周围及腹部,臀部疼痛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并属患者术测下肢保持伸直。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补液、止痛治疗,5~7天,常规给予镇痛泵镇痛,或用止痛剂,或杜冷丁肌注100mg,吗啡10mg皮下注射。
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后门诊随访。主要为术前经彩超测得的子宫及局部病灶的体积、痛经程度及持续时间,月经量相比较。
结 果
痛经缓解情况: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者20例;疼痛部分好转,但痛经未完全消失者23例;疼痛无改善7例;术后6个月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者45例;疼痛部分好转,但痛经未完全消失者5例。
月经量的改变:贫血患者术后4~5天之基本恢复,1个月后复查可见贫血症状完全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多数患者月经量减少,但6个月后复查发现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可恢复至正常。
病灶改善以及子宫大小变化: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子宫体积缩小,平均缩小33.8%,病灶面积平均缩小26.2%。6个月后复查可见子宫体积缩小,平均缩小54.7%,病灶面积平均缩小53.2%,6个月后复查彩超可见比术前子宫内血流信号的改善,说明子宫肌层血流供基本恢复。
讨 论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原理:本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子宫内膜侵入肌层而引起。因为肌层的供血足够,使得异位内膜得以增生而致病,但是也正是异位于子宫肌层的内膜处于增生期,对缺血缺氧敏感[1],本手术机制为通过子宫动脉栓塞,使子宫肌层的内膜缺血缺氧坏死,增生异位内膜细胞和肌细胞,结缔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吸收而达到病灶缩小甚至病灶消失目的,患者痛经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因为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的缩小,月经量也会明显减少。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术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栓塞后综合征:①腹部疼痛:常常由于栓塞所造成的缺血所致,对此可以对症使用止痛剂;②发热:术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对此可用对症使用消炎,退热药;③尿路刺激征:由于术后子宫充血刺激膀胱有关;④恶心、呕吐,阴道出血:术后阴道出血可能与术后子宫壁的渗出有关,不需要特殊治疗。异位栓塞是最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其发生,术中推注栓塞剂时特别小心,应该要缓慢输注,并在密切透视观察下进行。文献报告术后有可能出现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泌尿系统损伤等[2],但在随访中没有发现此类并发症。
该方法给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安全并且效率高的新的治疗方式,创伤极小,痛苦少,术后症状缓解迅速、术后不容易复发,因为不需要开腹,也没有腹腔粘连等传统手术常见并发症[3],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妇女的生育能力没有损坏,比传统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很容易被众多患者所接受。虽然该法应用时间还是较短,仍然会存在一些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介入学的不断应用和发展,UAE会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发挥更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459.
刘萍,陈春林.子宫腺肌病的血管性介入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2-13.
3 艾志刚,杨彦粉,管洁.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25-327.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在我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行TUAE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50岁,平均35.6±2.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痛经、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不孕、子宫增大等。其中40例患者已生育,生育1胎为26例,生育2胎10例,生育3胎4例;其中3例有人工流产史2次。不孕3例,均为原发不孕。剩余7例未婚。其中23例以前服用过止痛类药物但效果不佳。均术前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有5例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确诊后向患者充分解释UAE治疗的一般情况后,都自愿进行UAE治疗。
术前准备:常规检查血三大常规及白带常规、心脏,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性激素测定、碘过敏试验,彩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局限病灶的大小。必要时做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的3~6天进行。
操作方法:均应用局部麻醉,用Seldinger技术法经单侧股动脉穿刺置管,使用5F子宫动脉管,在DSA造影协助下,置于髂内动脉,后超选择至一侧子宫动脉,显示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血管情况;假如插管困难,则选用较细3F微导管,行子宫动脉造影并观察患者子宫动脉的走行情况,血供以及子宫体造影的染色、病灶分布情况等。根据子宫动脉粗细及病灶大小、分布情况,注入混合抗生素和碘海醇对比剂的海藻酸钠微球颗粒,其量和速度由子宫动脉的情况而定,血管较粗,血供比较丰富者注入的栓塞剂较多,在X线透视的监测下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结束后第2次行血管造影检查来证实栓塞无误。以成襻技术完成对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栓塞结束后,拔出导管及导管鞘,压迫穿刺点10分钟左右,加压包扎穿刺点。
术后治疗:加压包扎穿刺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周围及腹部,臀部疼痛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并属患者术测下肢保持伸直。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补液、止痛治疗,5~7天,常规给予镇痛泵镇痛,或用止痛剂,或杜冷丁肌注100mg,吗啡10mg皮下注射。
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1、3、6、12个月后门诊随访。主要为术前经彩超测得的子宫及局部病灶的体积、痛经程度及持续时间,月经量相比较。
结 果
痛经缓解情况: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者20例;疼痛部分好转,但痛经未完全消失者23例;疼痛无改善7例;术后6个月疼痛消失或明显好转者45例;疼痛部分好转,但痛经未完全消失者5例。
月经量的改变:贫血患者术后4~5天之基本恢复,1个月后复查可见贫血症状完全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多数患者月经量减少,但6个月后复查发现所有患者的月经量可恢复至正常。
病灶改善以及子宫大小变化: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可见子宫体积缩小,平均缩小33.8%,病灶面积平均缩小26.2%。6个月后复查可见子宫体积缩小,平均缩小54.7%,病灶面积平均缩小53.2%,6个月后复查彩超可见比术前子宫内血流信号的改善,说明子宫肌层血流供基本恢复。
讨 论
T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原理:本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子宫内膜侵入肌层而引起。因为肌层的供血足够,使得异位内膜得以增生而致病,但是也正是异位于子宫肌层的内膜处于增生期,对缺血缺氧敏感[1],本手术机制为通过子宫动脉栓塞,使子宫肌层的内膜缺血缺氧坏死,增生异位内膜细胞和肌细胞,结缔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吸收而达到病灶缩小甚至病灶消失目的,患者痛经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因为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的缩小,月经量也会明显减少。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术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栓塞后综合征:①腹部疼痛:常常由于栓塞所造成的缺血所致,对此可以对症使用止痛剂;②发热:术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对此可用对症使用消炎,退热药;③尿路刺激征:由于术后子宫充血刺激膀胱有关;④恶心、呕吐,阴道出血:术后阴道出血可能与术后子宫壁的渗出有关,不需要特殊治疗。异位栓塞是最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其发生,术中推注栓塞剂时特别小心,应该要缓慢输注,并在密切透视观察下进行。文献报告术后有可能出现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泌尿系统损伤等[2],但在随访中没有发现此类并发症。
该方法给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安全并且效率高的新的治疗方式,创伤极小,痛苦少,术后症状缓解迅速、术后不容易复发,因为不需要开腹,也没有腹腔粘连等传统手术常见并发症[3],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妇女的生育能力没有损坏,比传统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很容易被众多患者所接受。虽然该法应用时间还是较短,仍然会存在一些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介入学的不断应用和发展,UAE会在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发挥更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459.
刘萍,陈春林.子宫腺肌病的血管性介入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12-13.
3 艾志刚,杨彦粉,管洁.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