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形式,它与现代公司治理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现代经济发展中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提出需完善现行的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完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近年来媒体曝光有关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舞弊及公司董事会的渎职行为的事件不断发生,这再次暴露了人贪婪的一面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层次缺陷。正是利益驱动下人的败德行为穿透制度缺陷,才最终导致舞弊行为如瘟疫般的蔓延,因此公司治理危机关键在人和制度,其重建应从对人的控制及制度的优化设计着手。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要求内部审计的监督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变革的关键之一,其发挥着预防、控制、纠弊及惩处功能。现状表明公司内部存在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基本委托代理结构越来越不稳定,实施有效的控制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而控制权的实施则由审计职能来承担。审计从其产生伊始就担当着监督的职能,但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履行还取决于制度的保障,没有制度的保障将会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的标准、报告客体、监督对象等因素的模糊乃至缺失,审计本身亦将失去实际意义而必将沦落为摆设。大量上市企业会计造假丑闻及兴衰存亡的事实表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高速成长的关键所在。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同公司治理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一)理论依据
审计基本理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功能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与此同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也必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从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因此,保证和促进公司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是审计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共同理论和目标;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构成审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着审计功能的发挥;而审计是促进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经验证据
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曾对公司治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较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具有改善公司治理的功能并且公司治理会对审计行为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国外研究,Larcker,David F,&Richardson Scott A,(2004)对审计师总收费水平、应计金额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越不完善,审计师总收费水平与应计金额负相关关系越显著。WarfieldT,&Wild J,J&K,L,Wild(1995)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减少盈余操纵和改进财务报表方面是重要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然而,内部审计虽是为加强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而设置的职能,但其职能的发挥还得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其工作结果必须向管理当局报告并严格保密,独立性很弱。内部审计的对象通常也比较简化,但其职责范围多程序化。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中的根本性问题没有监督权力,其直接服从于管理层或以审计委员会的形式从属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峙中,可以说内部审计毫无作为,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窘境。究其原因,这种窘境源于公司治理的深层的固有缺陷以及内部审计从一开始的定位不当,内部审计的作用要得以发挥必需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进行重新定位。
三、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下的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为此内部审计正在向以增值和改革机构运行状况为主要内容的增值型审计转变,这将使得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怎样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具体采取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完善我国现有法律,创造良好的外环境。当前的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割裂的,现有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内部审计的涉及很少,只是在第54条提到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所以从规范内部审计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中对内部审计进行明确的规范非常重要,使人们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措施,并对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以重视。
(二)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应实行面向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主动式双向报告。在这种报告方式下,内部审计能根据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要求及时主动地为其提供服务,并将审计信息安全准确地传递给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减轻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对高级管理层的行为进行评价、鉴定。明确高级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减轻内部人控制,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
(三)形成有效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
(四)提高认识,健全机构。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公司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由于董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是我们所提倡的。
(六)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七)改善内审人员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选拔具备一定财务知识同时还具备管理素质的内审人员。另外,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完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近年来媒体曝光有关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舞弊及公司董事会的渎职行为的事件不断发生,这再次暴露了人贪婪的一面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层次缺陷。正是利益驱动下人的败德行为穿透制度缺陷,才最终导致舞弊行为如瘟疫般的蔓延,因此公司治理危机关键在人和制度,其重建应从对人的控制及制度的优化设计着手。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要求内部审计的监督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变革的关键之一,其发挥着预防、控制、纠弊及惩处功能。现状表明公司内部存在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基本委托代理结构越来越不稳定,实施有效的控制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而控制权的实施则由审计职能来承担。审计从其产生伊始就担当着监督的职能,但其监督职能的有效履行还取决于制度的保障,没有制度的保障将会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的标准、报告客体、监督对象等因素的模糊乃至缺失,审计本身亦将失去实际意义而必将沦落为摆设。大量上市企业会计造假丑闻及兴衰存亡的事实表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高速成长的关键所在。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同公司治理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一)理论依据
审计基本理论认为,审计的本质功能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与此同时,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也必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从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因此,保证和促进公司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是审计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共同理论和目标;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构成审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着审计功能的发挥;而审计是促进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经验证据
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者曾对公司治理与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较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具有改善公司治理的功能并且公司治理会对审计行为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国外研究,Larcker,David F,&Richardson Scott A,(2004)对审计师总收费水平、应计金额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越不完善,审计师总收费水平与应计金额负相关关系越显著。WarfieldT,&Wild J,J&K,L,Wild(1995)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减少盈余操纵和改进财务报表方面是重要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减少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然而,内部审计虽是为加强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而设置的职能,但其职能的发挥还得取决于公司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其工作结果必须向管理当局报告并严格保密,独立性很弱。内部审计的对象通常也比较简化,但其职责范围多程序化。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中的根本性问题没有监督权力,其直接服从于管理层或以审计委员会的形式从属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对峙中,可以说内部审计毫无作为,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窘境。究其原因,这种窘境源于公司治理的深层的固有缺陷以及内部审计从一开始的定位不当,内部审计的作用要得以发挥必需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进行重新定位。
三、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下的内部审计措施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为此内部审计正在向以增值和改革机构运行状况为主要内容的增值型审计转变,这将使得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下,怎样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具体采取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完善我国现有法律,创造良好的外环境。当前的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割裂的,现有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内部审计的涉及很少,只是在第54条提到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所以从规范内部审计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中对内部审计进行明确的规范非常重要,使人们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措施,并对审计机构和人员得以重视。
(二)构建主动式双向报告关系的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应实行面向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的主动式双向报告。在这种报告方式下,内部审计能根据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要求及时主动地为其提供服务,并将审计信息安全准确地传递给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有效地减轻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对高级管理层的行为进行评价、鉴定。明确高级管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减轻内部人控制,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
(三)形成有效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
(四)提高认识,健全机构。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公司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由于董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是我们所提倡的。
(六)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七)改善内审人员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选拔具备一定财务知识同时还具备管理素质的内审人员。另外,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