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医生到投资人,江西铜业国际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江铜资本”)合伙人鲁东成的转型颇出人意料。然而这在他看来却是一段水到渠成的经历。“如果我们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我们就是幸福的。如果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帮助到周围其他的人,即使付出再多也值得。”鲁东成如是说。已经在创投领域浸淫了七八年的鲁东成,回首自己走过的路,颇有些感触和心得。
转变的不经意
时间回溯到1999年,鲁东成在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踏上了去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行程,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而这段经历完全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鲁东成和几个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业务以中美之间的贸易和咨询服务为主。这个时候鲁东成开始与创投机构有了些许的接触。刚开始时,鲁东成对于投资是一无所知。用他的话说:“连什么是投资都不知道。”因为从1990年到1998年,鲁东成一直在医学行业里潜心研究,这8年的心血管医生经历是他进入投资领域之前一段难忘的前奏。
接触到投资并对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鲁东成觉得这个行业很了不起,可以把科学发现变成救治病人的良药利器。而身为医生,鲁东成每天需要面对太多的病人,无力回天是他必然体会到的感受。“所以,我在美国接触到创业投资之后,觉得如果可以利用资本和自己的知识去发现优秀的创业团队和技术,确确实实将这些东西带给病人,这必然会是除了经济回报以外的另一个更大的收获。”他说。
鲁东成最早投资的是生命科学领域。在他看来现在的治疗手段相对来说还很有限,很多病无法医治,还有很多疾病检查不出来,医疗手段非常有限,而投资生命科学领域“能够把很多的创意和想法变成真正治病救人的手段”。
从医的经历不仅让鲁东成对生命科学领域有了更加专业的认知,同时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要防范风险。做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规避风险,而创业者通常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拥有一个完美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意识到技术壁垒的重要性,只凭一腔热情向前走,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再去一步步完善自己。
医生虽然每天都会看到不同的病人,但治疗方法比较相似,而且由于每一种新的疗法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因此行业风险小。相比之下,做创业投资每天需要接触不同的人、行业和企业,挑战性更强,而且随时都需要学习新的东西。
“在美国时,我们投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是在加州研发生产试剂,几年下来这家企业一点点在成长,虽然企业存活没有问题,但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能够几年内实现上市。现在,我是这家企业的非执行董事,平常不管理太多事情,每两个月开一次董事会,会上大家相互提一些建议。” 鲁东成说。
2008年鲁东成回到中国,加入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以下简称“英菲尼迪”),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当时国内生命科学行业的项目都偏早期,而且也不成熟,没有太多创新项目。“回国之后,我看的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杂,能源环保、高端制造,只要和技术相关的领域我都会关注,”他说,“哪里有好的项目我就到哪里去看,通常北京、上海的早期项目比较多,高端制造类的项目可能在二三线城市,一些环保类的项目往往在三四线城市。”
出国、回国,到今年5月份加入江铜投资,鲁东成的内心发生了很多变化。“1999年到美国以后,我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从语言到文化,完全变了一个样。开始做投资后,面对很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时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学习和了解。美国人怎么创业、当地政府怎么支持,创业投资怎么做,慢慢地我开始对行业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回到中国后,我发现投资必须要有中国特色,这需要我重新适应。”鲁东成说。
行业见解
“国内外投资环境不同,一定要做到本地化。比如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基金,要投资国内的企业就要完全适应国内的做法,如果需要和美国基金打交道,我们就要转变思维。很多企业走出去不成功,是因为在思维上和国外的一些东西不合拍。”鲁东成说。
目前,在国内外币基金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窗口越来越窄,而人民币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交叉曲线。2007年之前,外币基金独步天下,现在却慢慢在下降。鲁东成说:“虽然这其中牵扯到国家经济秩序外汇管制的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应该区分外资、内资。”
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这项工作本身并不轻松。“在投资七八个企业以后,我会觉得原来的成功感不再那么强烈了,这个工作本身非常辛苦。生物杀虫剂、药厂、远程医疗设备我都投资过,”鲁东成说,“投资医药和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但我更关注整个生物科学领域的项目。”
如果是一个TMT的项目,很快就能在市场上普及开来,但是医疗项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虽然时间比较长,但项目一旦通过审批后,竞争壁垒会比较高。其他竞争者如果想复制,也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在国外,一般需要7-8年才能培养出一家生物科技企业。
“这两年国内冒出很多医疗服务业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在医改大环境下很多法规松动;另一个原因是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医疗服务项目明显增多,一些早期创新型生物科技项目也明显增多,”鲁东成说,“目前医疗服务行业创业者的背景相对复杂,规模较小的专科医院往往由医生设立,而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房地产、能源资源等行业的成功人士介入较多。”
由于国家鼓励民资进入医院,医院改制越来越受到投资界的关注。鲁东成认为:“目前还处于行业早期阶段,虽然打破了很多限制,但投资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还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法规、人才和资源配置等。”
首先,大部分医生尤其是好医生不愿意去民营医院就业,虽然已经允许医生多点行医,但大规模开展还是困难重重;第二,很多医院设备的采购都需要卫生部门规划,而民营医院存在评级的问题,如果评级做不好,设备采购就会出现问题;第三,一家县级医院的投资规模在5亿元人民币,而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投资规模高达15亿元人民币,一般机构对如此大额的投资会感到压力。
此外,医院盈利模式不明确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公立医院定性为非营利性医院,主要解决基本的医疗保障。民营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院,大部分的盈利投入了医院再发展但得不到分红,投资者的收益就变得很模糊,后期退出同样也是问题。 投资的心得
投资生命科学企业不仅能够带来财务回报,同时也能让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这也是当时吸引鲁东成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原因。
鲁东成说:“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学习不同的东西,喜欢看企业怎么发展成长,那么就会将工作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压力。”
做投资首先要做到包容。没有完美的项目,也就没有完美的团队,每个项目都有强项和弱项,所以在投资时要看团队和项目是否相互适合。看项目要包容、客观,这也影响了鲁东成对人对事的态度。其次,做投资要乐观。如果投资人带有负面情绪,就不可能给企业团队带来正面影响。“国内的投资环境比原来好多了,包括创业者的心态等都有所改变,所以我对这个行业持乐观态度。当然,现在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但正因为有了竞争,才有更健康的发展。”鲁东成说。
很多企业发展得很平稳,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当下国内经济环境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对企业有很大影响。作为投资人必须全面考虑问题,包括企业的盈利模式、创业团队、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等,要对企业有一个综合评估。在投资时,投资人一定要冷静、客观,要善于抓住企业的大方向和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鲁东成说:“投资前,企业忐忑不安,担心不能拿到钱,不能更好发展;投资后,这种忐忑不安就转移给了投资人,担心企业能否存活,能否发展起来,要持续关注好几年。如果你投资了十几家企业,有时真会让人睡不着觉。”
并不是每一个投资项目都会出现问题。但大多时候,在企业遇到困难,需要投资人帮它解决问题时,这对每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坚苦工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同样重要。在多年的工作之中,鲁东成的心态早已回归到最初的创业想法:真正把一家公司发展起来,在让别人受益的同时自己也能赚钱。
他说:“早期我也曾创办过几家企业,做企业很难,要从一个技术一个产品开始发展。在医疗领域里,短期挣钱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我做天使投资时,也曾投资过几家企业,尽管发展不错,但成长速度很慢。”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会对所在的行业产生影响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解决很多就业问题。而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则能够让很多企业家梦想成真。
最重要的因素
“国内创业者的承受能力相当强。无论是从社会资金的需求,还是政府的支持,中国整个创业环境体系和美国相比有很大区别。能够在国内创业成功的人要忍受相当多的东西,才能够达到目标。”鲁东成说。
在以色列、美国硅谷等地有很多专注于早期投资的种子基金,政府也拿出很多资金支持小企业的创新计划。而中国的创业创新才刚刚起步,虽然有很多孵化器、创业园,但数量依旧很少。
国内在创新方面之所以缺乏动力,不仅是体制的问题,也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向外看,比方买车时会考虑别人会怎么看?穿衣服也会考虑别人怎么看?但西方文化是向内看,注重内心,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可以自由表达,想做只要不违法就去做,两者区别很大。”鲁东成说。
实际上,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和人、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了解了文化的背景,才能了解团队的心态,因此沟通非常重要。创办过、参与过、管理过、投资过,鲁东成丰富的工作阅历让他明白,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要尽量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鲁东成说:“要想选择一个好企业和一个好团队,最主要的是能够平和地跟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诉求,衡量双方能否一起共事。如果大家理念不同,后期就会出现问题。”
在谈到对赌问题时,鲁东成说:“双方要相互理解。如果不能实现目标,第一步还是应该坐下来分析原因,如果因为经济周期导致企业业绩下滑,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成长性的原因,不论是产品销售不好,还是产品质量有问题,总会找到原因,大家可以共同应对。投资人就是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果企业破产了,即使拿到企业的全部股权也没有意义,如果企业散伙了,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而在投资一家企业时,这种品质可以帮助投资人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和创始人的现状和诉求,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鲁东成说:“对于企业团队,我们会反复进行了解。通过朋友、当地政府官员了解业内对企业的看法,这样会考量得比较全面。但人的因素最复杂多变,尤其当他面对很多危险困难时,可能会失去常态,比如企业家在企业出现问题时携款跑路或者挪作他用。因此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对团队的考察非常重要,而且投后管理同样重要。”
投资企业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人。企业成功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双方面对的压力并不相同,这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与投资人产生冲突的问题,创业过程中因理念不同发生争执的案例比比皆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非常重要。一个人无论怎样为全局着想,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都会比较狭窄,成功必然是建立在团队每个人的才能发挥上。
“一个技术最后能够变成一个产品需要一个团队,一个人很难完成,”鲁东成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如何研发新产品,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内部管理,以及企业发展中间人的问题。创办企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只有那些有着共同理想的人才会固定下来。”
转变的不经意
时间回溯到1999年,鲁东成在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踏上了去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行程,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而这段经历完全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鲁东成和几个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业务以中美之间的贸易和咨询服务为主。这个时候鲁东成开始与创投机构有了些许的接触。刚开始时,鲁东成对于投资是一无所知。用他的话说:“连什么是投资都不知道。”因为从1990年到1998年,鲁东成一直在医学行业里潜心研究,这8年的心血管医生经历是他进入投资领域之前一段难忘的前奏。
接触到投资并对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鲁东成觉得这个行业很了不起,可以把科学发现变成救治病人的良药利器。而身为医生,鲁东成每天需要面对太多的病人,无力回天是他必然体会到的感受。“所以,我在美国接触到创业投资之后,觉得如果可以利用资本和自己的知识去发现优秀的创业团队和技术,确确实实将这些东西带给病人,这必然会是除了经济回报以外的另一个更大的收获。”他说。
鲁东成最早投资的是生命科学领域。在他看来现在的治疗手段相对来说还很有限,很多病无法医治,还有很多疾病检查不出来,医疗手段非常有限,而投资生命科学领域“能够把很多的创意和想法变成真正治病救人的手段”。
从医的经历不仅让鲁东成对生命科学领域有了更加专业的认知,同时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要防范风险。做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规避风险,而创业者通常并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拥有一个完美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意识到技术壁垒的重要性,只凭一腔热情向前走,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再去一步步完善自己。
医生虽然每天都会看到不同的病人,但治疗方法比较相似,而且由于每一种新的疗法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因此行业风险小。相比之下,做创业投资每天需要接触不同的人、行业和企业,挑战性更强,而且随时都需要学习新的东西。
“在美国时,我们投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是在加州研发生产试剂,几年下来这家企业一点点在成长,虽然企业存活没有问题,但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能够几年内实现上市。现在,我是这家企业的非执行董事,平常不管理太多事情,每两个月开一次董事会,会上大家相互提一些建议。” 鲁东成说。
2008年鲁东成回到中国,加入英飞尼迪股权基金管理集团(以下简称“英菲尼迪”),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当时国内生命科学行业的项目都偏早期,而且也不成熟,没有太多创新项目。“回国之后,我看的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杂,能源环保、高端制造,只要和技术相关的领域我都会关注,”他说,“哪里有好的项目我就到哪里去看,通常北京、上海的早期项目比较多,高端制造类的项目可能在二三线城市,一些环保类的项目往往在三四线城市。”
出国、回国,到今年5月份加入江铜投资,鲁东成的内心发生了很多变化。“1999年到美国以后,我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从语言到文化,完全变了一个样。开始做投资后,面对很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时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学习和了解。美国人怎么创业、当地政府怎么支持,创业投资怎么做,慢慢地我开始对行业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回到中国后,我发现投资必须要有中国特色,这需要我重新适应。”鲁东成说。
行业见解
“国内外投资环境不同,一定要做到本地化。比如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基金,要投资国内的企业就要完全适应国内的做法,如果需要和美国基金打交道,我们就要转变思维。很多企业走出去不成功,是因为在思维上和国外的一些东西不合拍。”鲁东成说。
目前,在国内外币基金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窗口越来越窄,而人民币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交叉曲线。2007年之前,外币基金独步天下,现在却慢慢在下降。鲁东成说:“虽然这其中牵扯到国家经济秩序外汇管制的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应该区分外资、内资。”
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这项工作本身并不轻松。“在投资七八个企业以后,我会觉得原来的成功感不再那么强烈了,这个工作本身非常辛苦。生物杀虫剂、药厂、远程医疗设备我都投资过,”鲁东成说,“投资医药和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但我更关注整个生物科学领域的项目。”
如果是一个TMT的项目,很快就能在市场上普及开来,但是医疗项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虽然时间比较长,但项目一旦通过审批后,竞争壁垒会比较高。其他竞争者如果想复制,也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在国外,一般需要7-8年才能培养出一家生物科技企业。
“这两年国内冒出很多医疗服务业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在医改大环境下很多法规松动;另一个原因是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医疗服务项目明显增多,一些早期创新型生物科技项目也明显增多,”鲁东成说,“目前医疗服务行业创业者的背景相对复杂,规模较小的专科医院往往由医生设立,而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房地产、能源资源等行业的成功人士介入较多。”
由于国家鼓励民资进入医院,医院改制越来越受到投资界的关注。鲁东成认为:“目前还处于行业早期阶段,虽然打破了很多限制,但投资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还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法规、人才和资源配置等。”
首先,大部分医生尤其是好医生不愿意去民营医院就业,虽然已经允许医生多点行医,但大规模开展还是困难重重;第二,很多医院设备的采购都需要卫生部门规划,而民营医院存在评级的问题,如果评级做不好,设备采购就会出现问题;第三,一家县级医院的投资规模在5亿元人民币,而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投资规模高达15亿元人民币,一般机构对如此大额的投资会感到压力。
此外,医院盈利模式不明确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公立医院定性为非营利性医院,主要解决基本的医疗保障。民营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院,大部分的盈利投入了医院再发展但得不到分红,投资者的收益就变得很模糊,后期退出同样也是问题。 投资的心得
投资生命科学企业不仅能够带来财务回报,同时也能让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这也是当时吸引鲁东成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原因。
鲁东成说:“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学习不同的东西,喜欢看企业怎么发展成长,那么就会将工作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压力。”
做投资首先要做到包容。没有完美的项目,也就没有完美的团队,每个项目都有强项和弱项,所以在投资时要看团队和项目是否相互适合。看项目要包容、客观,这也影响了鲁东成对人对事的态度。其次,做投资要乐观。如果投资人带有负面情绪,就不可能给企业团队带来正面影响。“国内的投资环境比原来好多了,包括创业者的心态等都有所改变,所以我对这个行业持乐观态度。当然,现在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但正因为有了竞争,才有更健康的发展。”鲁东成说。
很多企业发展得很平稳,但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当下国内经济环境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对企业有很大影响。作为投资人必须全面考虑问题,包括企业的盈利模式、创业团队、企业所处行业、技术等,要对企业有一个综合评估。在投资时,投资人一定要冷静、客观,要善于抓住企业的大方向和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鲁东成说:“投资前,企业忐忑不安,担心不能拿到钱,不能更好发展;投资后,这种忐忑不安就转移给了投资人,担心企业能否存活,能否发展起来,要持续关注好几年。如果你投资了十几家企业,有时真会让人睡不着觉。”
并不是每一个投资项目都会出现问题。但大多时候,在企业遇到困难,需要投资人帮它解决问题时,这对每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坚苦工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自己的信念也同样重要。在多年的工作之中,鲁东成的心态早已回归到最初的创业想法:真正把一家公司发展起来,在让别人受益的同时自己也能赚钱。
他说:“早期我也曾创办过几家企业,做企业很难,要从一个技术一个产品开始发展。在医疗领域里,短期挣钱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我做天使投资时,也曾投资过几家企业,尽管发展不错,但成长速度很慢。”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会对所在的行业产生影响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解决很多就业问题。而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则能够让很多企业家梦想成真。
最重要的因素
“国内创业者的承受能力相当强。无论是从社会资金的需求,还是政府的支持,中国整个创业环境体系和美国相比有很大区别。能够在国内创业成功的人要忍受相当多的东西,才能够达到目标。”鲁东成说。
在以色列、美国硅谷等地有很多专注于早期投资的种子基金,政府也拿出很多资金支持小企业的创新计划。而中国的创业创新才刚刚起步,虽然有很多孵化器、创业园,但数量依旧很少。
国内在创新方面之所以缺乏动力,不仅是体制的问题,也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向外看,比方买车时会考虑别人会怎么看?穿衣服也会考虑别人怎么看?但西方文化是向内看,注重内心,以自我为中心,想说就可以自由表达,想做只要不违法就去做,两者区别很大。”鲁东成说。
实际上,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和人、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了解了文化的背景,才能了解团队的心态,因此沟通非常重要。创办过、参与过、管理过、投资过,鲁东成丰富的工作阅历让他明白,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要尽量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鲁东成说:“要想选择一个好企业和一个好团队,最主要的是能够平和地跟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诉求,衡量双方能否一起共事。如果大家理念不同,后期就会出现问题。”
在谈到对赌问题时,鲁东成说:“双方要相互理解。如果不能实现目标,第一步还是应该坐下来分析原因,如果因为经济周期导致企业业绩下滑,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成长性的原因,不论是产品销售不好,还是产品质量有问题,总会找到原因,大家可以共同应对。投资人就是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果企业破产了,即使拿到企业的全部股权也没有意义,如果企业散伙了,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而在投资一家企业时,这种品质可以帮助投资人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和创始人的现状和诉求,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鲁东成说:“对于企业团队,我们会反复进行了解。通过朋友、当地政府官员了解业内对企业的看法,这样会考量得比较全面。但人的因素最复杂多变,尤其当他面对很多危险困难时,可能会失去常态,比如企业家在企业出现问题时携款跑路或者挪作他用。因此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对团队的考察非常重要,而且投后管理同样重要。”
投资企业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人。企业成功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双方面对的压力并不相同,这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与投资人产生冲突的问题,创业过程中因理念不同发生争执的案例比比皆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非常重要。一个人无论怎样为全局着想,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都会比较狭窄,成功必然是建立在团队每个人的才能发挥上。
“一个技术最后能够变成一个产品需要一个团队,一个人很难完成,”鲁东成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如何研发新产品,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内部管理,以及企业发展中间人的问题。创办企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只有那些有着共同理想的人才会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