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的创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办学逐渐向大众教育改变。当今时代,国家积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独立学院建设正在摸索中前进,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到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本文拟对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展望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对策
  【作者单位】吴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图书与情报自筹经费项目《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特色研究》(项目号:川教函(2014)773,编号:102)阶段性成果之一。
  2003年至今,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独立学院的兴起,将传统公办学校单一化这一办学模式打破,独立学院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塑造办学特色,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图书馆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学院文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图书馆建设成为独立学院关注的重点。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和独立学院评估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图书馆的特性
  第一,独立学院图书馆资源双优。因为独立学院的图书馆拥有名校办馆的理念和经验,同时拥有民营资金,可以借鉴很多名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第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具有灵活的办馆机制。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机制和办学模式十分灵活,所以,学校在进行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具有超前的观念,聘用图书馆职工的时候,采取全员聘任制,减少了烦琐的行政审批手续,同时提升了办事的效率,保证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第三,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发展很快,模式新颖。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环境好,省去了常规图书馆发展的漫长过程和时间,发展高效、设备先进、模式新颖。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图书馆存在的前提是图书馆馆舍,如果图书馆馆舍面积比较大,就可以容纳更多的读者,相对来说,图书资源也会更加丰富,利用率更高。而如今很多独立学院的图书馆面积比较小,图书馆藏书匮乏,更有些独立学院的图书馆仅仅是“摆设”,是为符合国家规定而设,毫无应用价值。
  现如今,一些独立学院的图书馆用工模式和普通高等院校截然不同,很少有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学生愿意来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再加上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以及用人制度具有特殊性,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不能实现岗位专业化。
  此外,独立学院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例如一般借阅服务较多,研究性服务很少等。通常情况下,独立学院依附于母体院校,所以,在建设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时候,很多独立学院都对母体院校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和母体院校开展图书馆之间的互利合作,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三、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1.明晰图书馆产权责任
  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中应当对图书馆产权进行明晰,从法律角度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责任和收益等加以明确。比如对独立学院对图书馆建设中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加以严格区分,对各方的出资形式及出让方式加以明确,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权属划分。只有明确了产权归属,才可以明晰法律责任和义务,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符合独立学院需要
  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应当根据当前的客观实际,充分展现图书馆的特色,完善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和资源建设,针对图书馆领导的产生与职权等问题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分析独立学院各专业所需的资源,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的馆藏,使图书馆满足读者的需求。
  3.与母体院校共生
  独立学院图书馆应当与母体院校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关系,对母体院校图书馆的优秀图书资源加以利用。母体院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办馆经验,在建设理念、主题思想、科技支持以及数字化网络资源等方面均有着相当的实力。如果可以将母体院校的优秀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办馆成本,节约大量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在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合理化配置。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和母体院校结合,开展工作交流,派遣工作人员到母体院校的图书馆体验、交流、工作和学习,再聘请母体院校的馆员到独立学院来指导工作,开展对话,引进母体院校的办馆经验和理念,增强对独立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图书馆的实用性,利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地区优势,为学生的特色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4.顺应数字化发展
  独立学院图书馆还应当借助当今日益发达的数字化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化,为读者提供立体化的服务,以及快速、便捷的检索渠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各兄弟图书馆的优秀办馆经验,加强与兄弟图书馆的合作,以网络数字技术为依托,逐步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5.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不断满足读者在图书阅读、信息查询、资料检索等方面的需求。虽然一些独立学院图书馆面临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资金相对匮乏、馆藏资源不够丰富等方面问题,但是随着图书资源共享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图书馆等文化单位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图书馆硬件建设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而图书馆的服务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则更加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我们应当对现有的客观条件加以充分利用,让读者在更为方便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更为贴心的服务;其次,我们应当注意提高工作效率,为读者节省时间,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这也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标准之一。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不断钻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以便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
  当前的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面临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困境,这也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提高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本馆现有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员工进行授课,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使用激励机制不断吸收和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两方面出发,不断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总之,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决定独立学院在竞争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建设,独立学院更应该认清发展的形势,加强图书馆建设,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导,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及时改进,不断增加自身的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1] 孙傲. 新机制 新观念 新服务——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新探索[A]. 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2] 赖惠芬. 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研究[A]. 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 2010.
  [3] 郑声文,陈为旭.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A].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 010.
  [4] 张琦,吴明晖. 战略导向的独立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A].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 2010.
  [5] 杨玉红. 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的构建——以构建长春市协作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为例[A]. 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 2007.
  [6] 杨丽娟,谢建. 《新能源》1995—1999年发文与引文统计分析——兼论图书馆对新能源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A]. 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 2000.
  [7] 黄东清,刘建平. 浅谈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难点[A]. 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 2007.
  [8] 周静萍,刘楚珊. 浅议少儿图书馆建设——以珠海市少儿图书馆为例[A]. 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出版质量管理规范,结合社科类图书自身的特点和社科类图书编辑能力、素养的要求,从图书稿件政治导向的把握、内容结构的梳理、细节呈现的规范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古籍出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古籍出版题材相对狭窄、读者人数减少、古籍图书功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籍图书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为古籍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古籍出版者首先要坚定古籍出版大发展的信念,带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进行古籍出版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古籍出版形态和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古籍图书市场的竞争力,为繁
全媒体时代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但是也导致虚假新闻的大量增加,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新闻当事人的权利,并使媒体公信力下降,进而引发媒体的信任危机。因此,相关部门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