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福尔达轮归来的徐悲鸿与林风眠——1920年代政治场域中的“艺术家”
福尔达轮归来的徐悲鸿与林风眠——1920年代政治场域中的“艺术家”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摘 要】
:
1926年1月,徐悲鸿、林风眠同时从欧洲回到中国,并由此开启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对此中差异,现学界多从两人艺术观的不同加以理解.本文则从徐、林与蔡元培、戴季陶、李石曾等政治人物的关系考证入手,以探析“权力网络”与艺术家命运乃至道路选择之间的关系.
【作 者】
:
杭春晓
【机 构】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 处】
:
美术观察
【发表日期】
:
2021年11期
【关键词】
:
徐悲鸿
林风眠
蔡元培
二徐之争
《惑》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年1月,徐悲鸿、林风眠同时从欧洲回到中国,并由此开启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对此中差异,现学界多从两人艺术观的不同加以理解.本文则从徐、林与蔡元培、戴季陶、李石曾等政治人物的关系考证入手,以探析“权力网络”与艺术家命运乃至道路选择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中国展览事业语境中的“美展”形态与机制
新中国美术展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整体展览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伴随着展览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套与展览相关的政治话语体系建立起来,同时也使新中国历史叙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得以建构.客观而言,新中国美术展览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新中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力图通过展览重塑中国形象的展览政治.这套展览体制与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修改与完善,并对今天的艺术展览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新中国
美术展览
形态
机制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