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逆行性牙髓炎是牙体牙髓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原发于牙周继发牙髓感染的。本病常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以至延误治疗。本文对90例逆行性牙髓炎的发病情况和治疗做一总结。
【关键词】 逆行性牙髓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80-0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的选择:本案90例均明确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排除原发牙髓炎,并且松动度在Ⅱ度左右,有临床保留价值。
1.2 临床情况:共观察90例,年龄30岁~70岁。其中30岁~40岁12例,41岁~50岁34例,51岁~70岁44例,上颌后磨牙41例,下颌后磨牙36例,上双尖牙4例,下双尖牙4例,上前牙3例,下前牙2例,磨牙共计77例,占总例数的85.6%。其中第一磨牙52例,占磨牙的67.5%。温度测验中除常规测验外,我们以同一颗牙的颊舌侧对比测验。可见有三种情况:①患侧敏感,健侧正常。②患牙无反应,健侧敏感。③患侧和健侧均迟钝或无反应。本资料90例全部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临床发现其中有11例为创伤牙所引起牙髓病变,分别为第一磨牙7例。双尖牙2例,前牙2例,牙周袋深3mm~4mm,龈萎缩2mm,切端和咬 牙合 面可见到异常磨耗面,此磨耗面坚硬光亮,也常见到高陡牙尖,年龄多在35岁~50岁。除此之外还发现游离根裂,2例磨牙X线片可见釉珠,2例为畸形。
2 治疗方法
2.1 牙髓治疗:前牙根管治疗,后牙一般做牙髓塑化治疗。对后牙根管不通者,以OH - 电解后再进行牙髓塑化治疗,若根管粗大则做根管治疗。
2.2 牙周治疗:原则上按牙周炎综合治疗的步骤,结合患者病情做出治疗计划。
3 疗效评价标准及结果
Ⅰ级显效,临床无症状,叩痛和肿胀均消失,瘘管闭合,松动度减轻,牙周袋变浅,X线片显示病变缩小,有骨小梁新生或边缘清楚咀嚼功能良好。
Ⅱ级好转,临床无症状,叩痛消失,不肿胀或肿胀次数减少,或瘘管闭合,松动好转,牙周袋变浅或相对稳定,X线片显示病变无变化,咀嚼功能有改进。
Ⅲ级无效,临床症状加重,咀嚼无力或咀嚼痛,或者虽然临床无症状,但X线片显示,病变明显扩大,无法行使咀嚼功能,应该拔除或复查时已拔除。
90例患者在治疗后,追踪观察18月,定期复查。Ⅰ级显效31例(34.4%);Ⅱ级好转46例(51.1%);Ⅲ级无效24例(14.4%)。
4 讨论
5.1 发病原因分析。关于发病年龄本资料中从30岁~70岁共90例。其中30岁~40岁12例,41岁~50岁34例,51岁~70岁44例,41岁~70岁78例占86.7%这可能和牙周病的发病年龄有关系。此外,随年龄增大磨损的不均匀而形成或个别咬 牙合 力过大或分布不均匀,使牙周组织发生破坏性病变,也是这个年龄的 特点之一。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是本类疾病中的好发部位。本资料磨牙占85.6%,第一磨牙占磨牙的69%。其中第一磨牙52例,占磨牙的67.5%。创伤因素是造成本类疾病的因素之一。本资料中有咬 牙合 创伤48例占53.3%,这些患者X线片表现多数可见深骨袋,局部性牙周病X线片显示为深骨袋或一侧骨吸收明显是引起逆行性牙髓炎的原因之一,而且可以保留的牙齿还有12例患者并不很深,仅3mm~4mm。这组患者患牙多数有牙尖高陡、创伤明显并出现异常磨耗面,牙髓温度测试异常。
5.2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继发于牙周感染的牙髓病变愈后与牙周病的治疗密切相关。一般说引起损伤的牙周病愈严重愈后就越差,所以治疗上要进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应先做牙髓治疗同时做牙周治疗。在牙髓治疗方面要注意深牙周袋所涉及的根管最好做根管治疗。牙周手术进行的时机应在控制急性症状和牙髓治疗完成之后,尽早开始,手术治疗是取得疗效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根牙、牙根之间牙周袋的病损的治疗基本上是开放根分叉、根切术、翻瓣术等均有可能达到此目的,但必须做根管治疗,对牙根纵裂的病例可以在根管治疗后翻瓣切除再做倒充填。
依据临床观察多数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临床症状频繁发作,极度松动,溢脓量多,X线或其他方法检查确定为三壁骨袋以上的或根分叉部病变广泛、弥散、牙槽骨破坏严重的病例不宜保留。
参考文献
[1] 高志荣.132例牙髓-牙周综合症的临床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1)
作者单位:225400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逆行性牙髓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80-0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的选择:本案90例均明确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排除原发牙髓炎,并且松动度在Ⅱ度左右,有临床保留价值。
1.2 临床情况:共观察90例,年龄30岁~70岁。其中30岁~40岁12例,41岁~50岁34例,51岁~70岁44例,上颌后磨牙41例,下颌后磨牙36例,上双尖牙4例,下双尖牙4例,上前牙3例,下前牙2例,磨牙共计77例,占总例数的85.6%。其中第一磨牙52例,占磨牙的67.5%。温度测验中除常规测验外,我们以同一颗牙的颊舌侧对比测验。可见有三种情况:①患侧敏感,健侧正常。②患牙无反应,健侧敏感。③患侧和健侧均迟钝或无反应。本资料90例全部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临床发现其中有11例为创伤牙所引起牙髓病变,分别为第一磨牙7例。双尖牙2例,前牙2例,牙周袋深3mm~4mm,龈萎缩2mm,切端和咬 牙合 面可见到异常磨耗面,此磨耗面坚硬光亮,也常见到高陡牙尖,年龄多在35岁~50岁。除此之外还发现游离根裂,2例磨牙X线片可见釉珠,2例为畸形。
2 治疗方法
2.1 牙髓治疗:前牙根管治疗,后牙一般做牙髓塑化治疗。对后牙根管不通者,以OH - 电解后再进行牙髓塑化治疗,若根管粗大则做根管治疗。
2.2 牙周治疗:原则上按牙周炎综合治疗的步骤,结合患者病情做出治疗计划。
3 疗效评价标准及结果
Ⅰ级显效,临床无症状,叩痛和肿胀均消失,瘘管闭合,松动度减轻,牙周袋变浅,X线片显示病变缩小,有骨小梁新生或边缘清楚咀嚼功能良好。
Ⅱ级好转,临床无症状,叩痛消失,不肿胀或肿胀次数减少,或瘘管闭合,松动好转,牙周袋变浅或相对稳定,X线片显示病变无变化,咀嚼功能有改进。
Ⅲ级无效,临床症状加重,咀嚼无力或咀嚼痛,或者虽然临床无症状,但X线片显示,病变明显扩大,无法行使咀嚼功能,应该拔除或复查时已拔除。
90例患者在治疗后,追踪观察18月,定期复查。Ⅰ级显效31例(34.4%);Ⅱ级好转46例(51.1%);Ⅲ级无效24例(14.4%)。
4 讨论
5.1 发病原因分析。关于发病年龄本资料中从30岁~70岁共90例。其中30岁~40岁12例,41岁~50岁34例,51岁~70岁44例,41岁~70岁78例占86.7%这可能和牙周病的发病年龄有关系。此外,随年龄增大磨损的不均匀而形成或个别咬 牙合 力过大或分布不均匀,使牙周组织发生破坏性病变,也是这个年龄的 特点之一。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是本类疾病中的好发部位。本资料磨牙占85.6%,第一磨牙占磨牙的69%。其中第一磨牙52例,占磨牙的67.5%。创伤因素是造成本类疾病的因素之一。本资料中有咬 牙合 创伤48例占53.3%,这些患者X线片表现多数可见深骨袋,局部性牙周病X线片显示为深骨袋或一侧骨吸收明显是引起逆行性牙髓炎的原因之一,而且可以保留的牙齿还有12例患者并不很深,仅3mm~4mm。这组患者患牙多数有牙尖高陡、创伤明显并出现异常磨耗面,牙髓温度测试异常。
5.2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继发于牙周感染的牙髓病变愈后与牙周病的治疗密切相关。一般说引起损伤的牙周病愈严重愈后就越差,所以治疗上要进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应先做牙髓治疗同时做牙周治疗。在牙髓治疗方面要注意深牙周袋所涉及的根管最好做根管治疗。牙周手术进行的时机应在控制急性症状和牙髓治疗完成之后,尽早开始,手术治疗是取得疗效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根牙、牙根之间牙周袋的病损的治疗基本上是开放根分叉、根切术、翻瓣术等均有可能达到此目的,但必须做根管治疗,对牙根纵裂的病例可以在根管治疗后翻瓣切除再做倒充填。
依据临床观察多数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临床症状频繁发作,极度松动,溢脓量多,X线或其他方法检查确定为三壁骨袋以上的或根分叉部病变广泛、弥散、牙槽骨破坏严重的病例不宜保留。
参考文献
[1] 高志荣.132例牙髓-牙周综合症的临床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1)
作者单位:225400 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