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注重培养中年级阅读教学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阅读,既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發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中年级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正因如此,近几年来的小学语文考试中,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类考试当中,阅读所占的分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阅读试题的题型也逐渐变得灵活多样。所以,中年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的:
  一 真正注重培养能力,指导自读
  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心智的投入。这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活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1 标注阅读。这种自读方法主要体现在预习的环节中,是学生初读自学的过程。是对课文进行感知,进行思考,从内容到层次,再到思想感情的分析与整理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相对固定的,有一定含义的符号进行自读标注。比如生字用点,新词用横线,比喻句用浪线,中心句用双横线等。
  2 点评阅读。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读书动力,更要做好点评阅读。在完成标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进行点评,“点”要点在课文的闪光点和精妙处;“评”要用审视的眼光去体验,去赞美。比如在学生批注阅读后,结合课后思考题,找出重点段落,并且在重点段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品评语言的精妙之处,使学生在读中“自能理解,自得知”,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 挖掘“教学点”,进行课内实践
  语文学习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语言实践。教材中一篇篇课文都是精选之作,每篇课文都有富有特色的教学点,因而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将课文中的这些教学点挖掘出来,让学生在课堂内充分地进行课内实践。
  1 在精彩处捕获教学点的实践。
  编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文章的精彩之处捕获教学点进行教学,真可谓是“吸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对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精彩之处捕获教学点的同时,要注意一篇课文中捕捉的点宜少不宜多,一节课中所涉及的点宜集中不宜面面俱到。找到教学点后,教师要引导学习细细品读,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绪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以更好地依托文本,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进行语文实践。
  2 在疑难处生成教学点进行教学实践。
  在阅读文本过程 中除了要所握好重点外,同等重要的大事就是要突破难点(有时重、难点全而为一)。如果在疑难问题上教师不急于代替学生的思考,不直接把答案教给学生,而是在教学疑难处设疑,即时生成“教学点”,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时,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逐渐形成了创新能力。
  3.在空白处创建教学点进行实践
  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作者由于构思,炼意布局的需要而留下的一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来做文章,创造出一个新的“教学点”,因为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作者教者与学生之间想象的融会贯通,和谐共振。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外界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经验,知识能力所读文章进行推测想象,不仅可以使知识深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能力。
  三 课堂上要健全智力教育,提升灵魂教育
  人身上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头脑与灵魂。
  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谈;没有头脑,智力教育无从开展;没有灵魂,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健全智力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一次夏令营中,我让孩子讨论一个问题,题目是“世界粮食匮乏问题”。孩子们都不明白这个问题,但每个人的原因又不同。美国孩子问:“什么是世界?”他太狂了,美国就是一切,他不知道美国之外还有世界。非洲孩子问:“什么是粮食?”他太穷了,没有见过粮食。欧洲孩子问:“什么是匮乏?”他太富裕了,不知道还有匮乏这种事情。中国孩子问:“什么是问题?”这是讽刺中国孩子没有思考,没有好奇心,缺乏问题意识。
  所以,教师上一节课,一定要抓一个教学细节,提出问题,让学生细细阅读,独立思考,分析能力才得到提升。
  一次阅读课上,教师绘声绘色讲解《少年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夕阳西下,飘落的晚霞伴着低飞的野鸭,秋水下长天融为一色,多么美丽的画卷啊!
  “教师,您讲错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落霞”不是晚霞,而是“零散的飞蛾”。
  教师先是一怔,继而道:“说说你的根据”。
  “我上课前查过资料。”学生拿出笔记本。“宋代吴曾在《能必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的一种飞昨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与孤对称,是‘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理解上,你是我的启蒙老师”。老师郑重接过学生查阅的资料,读了一遍,又当众背了一遍,然后,真诚地握了握那位学生的手:“谢谢你!”
  提升灵魂教育的核心,旨在唤醒学生学生意识到人是可以高贵自己的灵魂的。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始终秉持做人的尊严,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做亵渎人身上神性的事。
  《丰碑》中,冰天雪地里,那个分管衣物的军需处长,如果多拿一件衣物暖身就可保命,但他并没有中饱私囊,宁可活活冻死,也不暗暗伸手。   《钓鱼》中,皎洁的明月下,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魚,尽管那时那地无外人知晓,尽管孩子对鲈鱼爱不释手,但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两小时,父亲并没有网开一面,而是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孩子最终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生命的长河里,该有多少条欲望的鱼啊!欲望之鱼与规则的熊掌可以兼得吗?两相冲突,舍鱼而取规则。在规则面前自觉低头,信守规则看护的灵魂花园,永远都是圣洁的……
  素日里,多亲近善知以养深积厚,多阅读经典以变化气质,多提升心灵以融和人我。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身心放光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灵魂的,一个散发着精神贵族气度而魅力超拔的人。
  四 开阔视野,拓展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用法再学”,即灵活地、综合地适时地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再学习的实践,使学生逐渐形成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在课外阅读的训练中,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异步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其语言积累,仅靠课上读读课文是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张开双翼,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阅读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
  首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课外阅读的方向与内容,使课内连接到课外。比如《走马灯的奥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走马灯的原理;学完《群众也在淋雨》让学生再去收集并拜读《周总理的故事》。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伸缩度,所以就要带领学生把课文内容拉开延展。
  其次,要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来“贴补”相应的文章,一是检查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检验一下对本单元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调整训练方法。如: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欣赏的能力。
  最后,就是自由阅读,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阅读一些寓言、童话、故事等,以板报、读书会、故事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现在的读为提高阅读力、分析能力,更为将来的领悟提供语言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竞争主要表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因此,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