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如何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学校的“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呢?
  
  一、锻炼时间要保证
  
  首先,学校要把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列入课程总表和各班课程分表,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以上每周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有课间操,下午有课外活动;要求教师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任何人不得私自调课,需要调课必须经教导处统一调动。如发现私自调的教师,学校要严肃处理。同时按照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不定时地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师做到不拖堂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二、活动项目要丰富更新
  
  以前,学校总是组织学生集体进行一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时间长了,容易让人感到厌倦,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因此,要在体育项目设计和安排上更新观念,创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尽量安排更多更新的项目,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锻炼。比如,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性项目和健身性项目,如跳绳、踢毽子、转呼啦圈、简易保龄球、拔河、定时定距离投篮、定向运动、溜旱冰、校园集体舞等新项目。在锻炼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为烘托比赛气氛还可以组织场外观众进行啦啦队对抗赛,发奖时可模仿奥运会颁奖,创设情景,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家长、社会、学校要形成合力
  
  如今,学校正如火如荼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一些家长并不怎么理解,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是摆在第一位的,运动会占去学习的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为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精神,与家长定期沟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引导和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支持学校为加强体育工作采取的各项措施,从而形成家长、社会、学校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合力。
  
  四、加强考核,落实职责
  
  为使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在实处,可制定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评价制度并定期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时间保证、活动进展、人员到岗、辅导成效等,并由教导处牵头实施课外活动巡课制度,及时了解各小组、各班活动情况并予以考核,做到体育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负责人员的表现情况“三明确”,并每月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从而保证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活动课的质量。让“阳光体育”在学校这块育人沃土上,保持“旺盛”生命力,让学校的“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不断发扬光大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今后共同追求的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十字街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在教育界,“人文教育”一词用得十分普遍。然而,究竟什么是“人文教育”,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定论,常常表达着多种含义。此刻,我仅站在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如何以人文教育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作个探讨。在我看来人文教育绝不仅仅是文、史、哲的学科教育,其核心应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这是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或者强
一、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背景探析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从农村居民收入来看,1979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从城镇居民看,城镇居民收入加速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60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农民的小康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小康体育也将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