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新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多媒体课件等,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近几年,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做出了一些尝试。深刻地体会到:要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像力,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者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等,观察比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人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一种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查其原因,是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
第二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师生参照模型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总之,多媒体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在运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致性。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像力,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建立,教者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把地面作为H面,把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方位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进一步研究其投影特性。此时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等,观察比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还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人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一种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查其原因,是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可见,过度运用多媒体,未能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
第二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相类似,故在讲解规定画法时,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其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师生参照模型共同总结其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力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螺栓、螺柱、螺钉三种规定画法。通过测试,其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型与实物型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先利用学生按三视图尺寸自制的橡皮泥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总之,多媒体手段有其无比的优越性。在运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等人文性,保持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保证多媒体播放进程与学生思维进程的—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