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要】:微信公眾号对高校文化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密不可分,通过SWOT分析法,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进行全面的剖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是比较出色的,因此,对该平台内容生产进行SWOT分析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SWOT
1.“掌上东农”简介
按照“青年在哪里聚集,团的阵地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东北农业大学校团委将团的工作从传统领域延伸到网络新兴阵地,于2013年9月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掌上东农”,截止到2016年12月已推送图文5000余篇,关注人群已达八万。2016年,“掌上东农”微信平台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基层组织影响力排行榜位居首位(于6.12-6.18时间段的排名);在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微信平台影响力排行榜中1次位居首位,12次入全国前十名。
2.研究方案
此次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掌上东农”内容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内容生产策略。具体做法为:
图文推送调查。统计“掌上东农”于2016.9.1--2016.12.3期间推送的图文共36条(因《东农男神·女神志》的推送特殊,因此不局限这一时间段),从其内容丰富度、内容表现形式、点赞阅读数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剖析“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
走访调查。深入到“掌上东农”内容生产所处的环境中,对“掌上东农”的生产环境、生产者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度进行调查。为SWOT分析提供更为详尽的支撑。
3.SWOT分析“掌上东农”内容生产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1]要对“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进行全面的剖析,采用用SWOT分析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3.1“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内部优势(S)
3.1.1生产团队的成熟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团队集中了一批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的“青马”学生骨干、擅长新媒体运用的学生骨干、关注学生群体的热心同学、时尚前卫的思想领袖,他们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在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时,始终坚持坚持多元化的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兴趣驱动内容生产、进而推进学生成长成才。
为了生产更多优质内容,生产团队每周进行两次“头脑风暴”,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确定选题,同时,进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一篇推送要进入受众视野,必须经过生产团队—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三道关,三级把关,层层递进,一篇稿件才能真正发布。
3.1.2品牌模块的出现
“掌上东农”的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品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东农男神·女神志》,统计最近推出的四篇阅读点赞数如下表一:
截取后四期的《东农男神·女神志》,阅读量均较高,甚至有三期破万,可见,“掌上东农”内容生产过程中对于品牌的打造还是比较成功的。
3.1.3模块化内容打造意识增强
“掌上东农”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将内容分成模块化进行发布的重要性,目前,在模块建设方面,有了比较具体的归类:时政解读、校园榜样、抒情散文、迎新特辑、防骗指南......将内容进行模块化发布,有助于受众在思维中形成固定的栏目概念,而且便于受众的阅读。模块化的打造意识的增强,是“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一个优势。
3.2“掌上东农”内容生产中的劣势(W)
3.2.1各种“内容表现形式”比重不够合理
微信公众号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方式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几种方式往往是配合内容使用的。“掌上东农”的内容表现形式仅有三种,即:文字+图片、文字+图片+视频、文字+图片+语音,将这三种内容表现形式各自所占的比重进行研究,2016.9.1---2016.12.3“掌上东农”内容生产表现形式统计如表二(共37条):
由上表可以看出,掌上东农”只采用了三种表现形式,而且三种方式的各自所占的比重也严重失衡。
3.3“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外部机会(0)
3.3.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掌上东农”的内容阅读者基数大,包括了东北农业大学近三万师生、校友、学生家长。随着校园WiFi全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掌上东农”生产的内容拥有极大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掌上东农”有了更多的选题来源和资料查询,扩宽了信息源。
3.3.2共青团中央的直接转载。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对于各大院校的微信平台极为关注,对于一些优质稿件,会采取转载的方式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的微信平台上传播。“掌上东农”的一篇文章《中国版太阳的后裔》,经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转载后,阅读量达到了八万,这对于“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推动了其内容的传播。
3.4面临的挑战(T)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也面临着巨大的生产环境挑战。
相对于“掌上东农”生产的校园资讯,“东北农业大学官微”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相对于“掌上东农”的服务功能,“吃在东农”是东北农业大学在校生创办的一个服务号,因而其生产的内容也多为服务型,比如:查成绩、查课表......而且,非官方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生产环境更加宽泛。
4.“掌上东农”内容生产提升策略
4.1定位确定生产内容
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为其内容生产指明了方向。高校微信号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分为三个维度:自我定位、受众定位、比较定位。[2]“掌上东农”的自身定位是“讲好青年故事,服务东农学子”,所以,不论是在选题策划,还是在实际编排,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掌上东农”的受众定位是最重要的主体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在进行内容生产时,要以学生为本,精准学生需求。对于相对定位,“掌上东农”生产内容时,一定要对不同的微信平台发布文章的内容和特色进行分析,避免雷同,如遇相同的选题,应该在切入点上进行创新。
4.2做好受众满意度调查
新媒体的发展,让受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分析受众的满意度,是做好内容生产的必要条件。“掌上东农”生产团队,必须建立传播效果追踪调查,对每期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等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同时,必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受众的情况,特别是对“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意见、建议。完善追踪机制,认识自身的不足,充分了解受众,才能让“掌上东农”持续发展。
4.3坚持内容为王、形式是金,开拓内容生产新渠道
为了进一步扩大“掌上东农”的影响力和受众群,“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形式是金,不断开括内容生产的新渠道”。避免为了生产而生产,在打造内容时要避免表现形式比重失衡的局面,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受UGC新闻模式的启发,“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模式也可以利用此类模式的方法,面向广大东农学子征集内容,征集方式可以是选题创意、图文表现方式、视频、美术作品,甚至是完整的文章。但是,在征集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强化“把关人”的作用,避免一些质量低、不真实内容的出现。
5.结语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是“掌上东农”的灵魂。“掌上东农”对于东北农业大学运用新媒体活跃学校文化意义越来越重大,对东农学子的影响也与日俱增。通过SWOT分析“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推动“掌上东农”的发展,是此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9月
[2]姜秀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维及运营策略,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摘要】:微信公眾号对高校文化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生产密不可分,通过SWOT分析法,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进行全面的剖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是比较出色的,因此,对该平台内容生产进行SWOT分析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SWOT
1.“掌上东农”简介
按照“青年在哪里聚集,团的阵地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东北农业大学校团委将团的工作从传统领域延伸到网络新兴阵地,于2013年9月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掌上东农”,截止到2016年12月已推送图文5000余篇,关注人群已达八万。2016年,“掌上东农”微信平台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基层组织影响力排行榜位居首位(于6.12-6.18时间段的排名);在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微信平台影响力排行榜中1次位居首位,12次入全国前十名。
2.研究方案
此次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掌上东农”内容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内容生产策略。具体做法为:
图文推送调查。统计“掌上东农”于2016.9.1--2016.12.3期间推送的图文共36条(因《东农男神·女神志》的推送特殊,因此不局限这一时间段),从其内容丰富度、内容表现形式、点赞阅读数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剖析“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
走访调查。深入到“掌上东农”内容生产所处的环境中,对“掌上东农”的生产环境、生产者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度进行调查。为SWOT分析提供更为详尽的支撑。
3.SWOT分析“掌上东农”内容生产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1]要对“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进行全面的剖析,采用用SWOT分析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3.1“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内部优势(S)
3.1.1生产团队的成熟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团队集中了一批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的“青马”学生骨干、擅长新媒体运用的学生骨干、关注学生群体的热心同学、时尚前卫的思想领袖,他们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在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时,始终坚持坚持多元化的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兴趣驱动内容生产、进而推进学生成长成才。
为了生产更多优质内容,生产团队每周进行两次“头脑风暴”,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确定选题,同时,进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一篇推送要进入受众视野,必须经过生产团队—团队负责人—指导教师三道关,三级把关,层层递进,一篇稿件才能真正发布。
3.1.2品牌模块的出现
“掌上东农”的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品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东农男神·女神志》,统计最近推出的四篇阅读点赞数如下表一:
截取后四期的《东农男神·女神志》,阅读量均较高,甚至有三期破万,可见,“掌上东农”内容生产过程中对于品牌的打造还是比较成功的。
3.1.3模块化内容打造意识增强
“掌上东农”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将内容分成模块化进行发布的重要性,目前,在模块建设方面,有了比较具体的归类:时政解读、校园榜样、抒情散文、迎新特辑、防骗指南......将内容进行模块化发布,有助于受众在思维中形成固定的栏目概念,而且便于受众的阅读。模块化的打造意识的增强,是“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一个优势。
3.2“掌上东农”内容生产中的劣势(W)
3.2.1各种“内容表现形式”比重不够合理
微信公众号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方式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几种方式往往是配合内容使用的。“掌上东农”的内容表现形式仅有三种,即:文字+图片、文字+图片+视频、文字+图片+语音,将这三种内容表现形式各自所占的比重进行研究,2016.9.1---2016.12.3“掌上东农”内容生产表现形式统计如表二(共37条):
由上表可以看出,掌上东农”只采用了三种表现形式,而且三种方式的各自所占的比重也严重失衡。
3.3“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外部机会(0)
3.3.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掌上东农”的内容阅读者基数大,包括了东北农业大学近三万师生、校友、学生家长。随着校园WiFi全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掌上东农”生产的内容拥有极大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掌上东农”有了更多的选题来源和资料查询,扩宽了信息源。
3.3.2共青团中央的直接转载。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对于各大院校的微信平台极为关注,对于一些优质稿件,会采取转载的方式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的微信平台上传播。“掌上东农”的一篇文章《中国版太阳的后裔》,经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转载后,阅读量达到了八万,这对于“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推动了其内容的传播。
3.4面临的挑战(T)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也面临着巨大的生产环境挑战。
相对于“掌上东农”生产的校园资讯,“东北农业大学官微”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相对于“掌上东农”的服务功能,“吃在东农”是东北农业大学在校生创办的一个服务号,因而其生产的内容也多为服务型,比如:查成绩、查课表......而且,非官方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生产环境更加宽泛。
4.“掌上东农”内容生产提升策略
4.1定位确定生产内容
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为其内容生产指明了方向。高校微信号需要有明确的定位,分为三个维度:自我定位、受众定位、比较定位。[2]“掌上东农”的自身定位是“讲好青年故事,服务东农学子”,所以,不论是在选题策划,还是在实际编排,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掌上东农”的受众定位是最重要的主体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在进行内容生产时,要以学生为本,精准学生需求。对于相对定位,“掌上东农”生产内容时,一定要对不同的微信平台发布文章的内容和特色进行分析,避免雷同,如遇相同的选题,应该在切入点上进行创新。
4.2做好受众满意度调查
新媒体的发展,让受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分析受众的满意度,是做好内容生产的必要条件。“掌上东农”生产团队,必须建立传播效果追踪调查,对每期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等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同时,必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受众的情况,特别是对“掌上东农”内容生产的意见、建议。完善追踪机制,认识自身的不足,充分了解受众,才能让“掌上东农”持续发展。
4.3坚持内容为王、形式是金,开拓内容生产新渠道
为了进一步扩大“掌上东农”的影响力和受众群,“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形式是金,不断开括内容生产的新渠道”。避免为了生产而生产,在打造内容时要避免表现形式比重失衡的局面,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受UGC新闻模式的启发,“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模式也可以利用此类模式的方法,面向广大东农学子征集内容,征集方式可以是选题创意、图文表现方式、视频、美术作品,甚至是完整的文章。但是,在征集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引导,强化“把关人”的作用,避免一些质量低、不真实内容的出现。
5.结语
“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是“掌上东农”的灵魂。“掌上东农”对于东北农业大学运用新媒体活跃学校文化意义越来越重大,对东农学子的影响也与日俱增。通过SWOT分析“掌上东农”的内容生产,推动“掌上东农”的发展,是此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9月
[2]姜秀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思维及运营策略,教育研究,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