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能发明味精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美食作家,我常常疑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发明味精(浓缩鲜味)的,不是最擅长烹饪各种美味的中国人,而是做菜方式相对简单的日本人?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日本料理较早地与科学研究相伴,而中国菜更多是凭经验代代传承。
  食物有五大基本味觉:酸、甜、咸、苦、鲜。人人皆知的辣味并不在内,因为它是由辣椒素刺激三叉神经引起的,并不是由味觉细胞感知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鲜味也没有被包括在内。现代医学认为,我们的舌头只能品尝到酸、甜、苦、咸四种味道。“鲜”味之所以进入味觉体系,被命名为第五种味觉,与日本人对食物的科学研究有很大关系。鲜味的英文学名因此也叫Umami,是日语“鲜味”发音的英文音译。
  传统的日本料理中,总有一道由海带和鲣鱼做出的汤,在日语里叫“出汁”。“出汁”本身虽有淡淡的鲜味,其主要作用却是促发各种料理食材本身的风味,并将之融为一体,是日本料理鲜美的根基。
  上世纪初,东京大学的学者池田菊苗教授注意到,“出汁”有一种特别的滋味,与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明显不同,但当时并没有对这种味道的任何科学描述。他没有熟视无睹,而是开始潜心研究它的由来。1908年,池田教授从海带中成功分离出谷氨酸,找到了鲜味的由来,并将其命名为Umami。它商品化之后,即是我们熟知的味精,味之素公司也因此成长为闻名世界的食品公司。
  日本学者对味觉的探求并没有由此止步。他们研究和開发的下一个目标,是检测味觉。九州大学的都甲洁教授,最早研究和开发出同人舌头味觉细胞工作原理相类似的人工脂膜传感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由日本INSENT公司于1993年开发出世界第一台商用的智能味觉测量系统,可以客观和数字化地精确评价各种食品的五味。这个味觉系统已经应用于饮料、酒类、调味品、果蔬、肉制品等食品各个领域。
  现在,日本食物研究者的新目标,是如何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更复杂的味觉分析。
  仔细想来,中国人把食物和料理发展成各种形态的“文化”,却并不加以精确研究,主要靠经验代代相传,风行世界。日本人则相反,他们用科学的态度研究食物,辅以高端的科技,使其不断精确化。中国人讲究会意,日本人专注研究,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在“食物观”上体现得特别鲜明。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回家停车的时候,正遇见我家斜对面的邻居乌特散步回来。她说:“梅,你知道吗,昨天我竟然把钥匙插在房门上,忘了拔出来了,今天早上上班前要鎖门才发现。好在这一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她一副很侥幸的样子。  此时对面房子的丽丝正在前花园打理苗圃,听到这话,隔着灌木丛插嘴道:“是得小心,前些日子我听说前面那条小街里有人的房子被撬了,祖传的首饰被偷走了。”  这么议论着,不一会儿就把几个邻居给招来了。这个说应
期刊
我双胞胎儿子奥利和查理的爷爷奶奶是英国人,不能像中国祖父母那样全职帮忙带娃。但在日常的交往中婆婆言传身教,让我深切体会到西方隔代教育的精髓。  面对奥利和查理,奶奶就像是个老小孩,对于周遭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惊奇。当我们坐车过桥时,奶奶故意把声调抬高:“奥利和查理,快看啊,前面好大一座桥!”下桥时,奶奶又和孙子们一起欢呼。走在公园里,一会儿一只蝴蝶,一会儿一朵小花,奶奶总是用惊喜的口气指给孙子们看。 
期刊
在悉尼学习期间,我有幸前往当地最负盛名的儿童医院威斯密参观,院方安排了一位资深的志愿者保罗担任我们的向导。  走进医院一楼大厅,左手边就是繁忙的急诊部门,但奇怪的是竟闻不到一丝消毒药水味,取而代之的是咖啡的香气。我原以为是开在大厅里的咖啡厅生意太兴隆了,但保罗解释说,整座大楼加装了空气净化系统,以过滤掉消毒药水和其他令人不悦的气味,因为没有孩子会喜欢这些气味。同样,因为救护车刺耳的警铃声让人不安,
期刊
期刊
德维恩·宾格斯顿腰部以下部位都瘫痪了,但这无法将他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rn1983年,他只有19岁.他避开了一次正面撞车,但车的右侧遭遇猛烈撞击,车撞到了路肩,他从车内飞了出
期刊
在贝鲁特南郊,坐落着黎巴嫩最大的卡诗垃圾处理场。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卡诗已经胜任不了垃圾处理的工作,只好于2015年7月关闭。  在贝鲁特快要被垃圾淹没时,贝鲁特近郊的一个小村庄里,垃圾处理却井然有序,丝毫没有受到这场垃圾风暴的影响。原来这个村里有位名叫法蒂玛的老奶奶,早在20年前,这位老奶奶就意识到,随着人口的增多,垃圾问题将会是城市最棘手的问题。她主动找到政府商谈垃圾的处理办法,政府官员对她的想
期刊
期刊
杰亚·西普克斯是荷兰博爱养老院的院长。博爱养老院有着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专业的护理人员,前来申请入住的老人却不多,这令西普克斯百思不得其解。  西普克斯经过调查了解才知道,老人们不愿意来,是因为住进来有一种被关起来的感觉。养老院环境封闭,老人住进来以后,日常活动范围和活动空间都非常狭小,只能局限在养老院内活动,感觉颇不自由。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西普克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一
期刊
孙女卡莉上周末来看我,借这个机会,我问她是否有她哥哥的新电话号码,因为我想给他寄些东西.她在手机里查找着,我在旁边惊叹着电子工具的便捷.用手机保存电话号码,为什么不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