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新中国70年来中央层面316份合作医疗政策文本,借助政策文本计量法探讨了不同时期政策设计本身的工具性品质如何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变迁。研究表明:政策数量、政策力度均可以显著提升参合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供给型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参合率,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型工具"更为有效;短期性、动员式的"供给-需求型"工具协同更多被运用于传统合作医疗时期以提升农民参合率,而在新农合时期,长期性、统筹性导向的"供给-环境型"工具协同有助于扩大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在整个时期,组织间协同都可以
【机 构】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效度和实现程度研究”(编号:18JZD04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编号:17JZD029)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新中国70年来中央层面316份合作医疗政策文本,借助政策文本计量法探讨了不同时期政策设计本身的工具性品质如何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的变迁。研究表明:政策数量、政策力度均可以显著提升参合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供给型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参合率,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型工具"更为有效;短期性、动员式的"供给-需求型"工具协同更多被运用于传统合作医疗时期以提升农民参合率,而在新农合时期,长期性、统筹性导向的"供给-环境型"工具协同有助于扩大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在整个时期,组织间协同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参合率。考虑到政策设计的诸般促进作用,未来在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农民基本医保权利,不仅应注重不同政策工具、组织间的协同配合,还要从"供给-环境型"工具协同入手,改善不利于均等化推进的"营商环境"。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2016~2018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的2942份农民工样本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保险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购买社会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且购买的社会保险种类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高。购买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比未购买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高21.70%,每多购买一种社会保险,其主观幸福感提高6.10%。五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均能显著提高参保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其中购买医疗保险带来的边际效应最高,其次为养老保险,最低的是工
治理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效运营的关键,其完善程度影响经营绩效。本文基于中国4省(区)7个地级市221家农民合作社的访谈问卷数据,探究以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约治理不仅对合作社经营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能通过促进关系治理间接提升经营绩效,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关系治理水平较为相似。相较于公司从属型合作社,原生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水平较低,公司主导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较高。因此,合作
本文利用2010~2016年森林公园及其所在市的宏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考察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并选取造林面积、林相改造作为缓解保护性投资内生性的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森林公园的保护性投资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森林公园进行保护性投资并不能带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显著增加,反而导致旅游收入显著减少;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影响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森林公园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保护性投资的1期滞后项对森林公园的旅游人次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却无法显著地促进森
将社会治理区分为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并在两个方面实行不同的制度,这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南辕北辙。社会治理的这种二元结构,会导致经济效率降低、社会平等缺失以及社会稳定程度减弱。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中国需要做出系统性改革,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制。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客观评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的四个错误观点:评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不清”的观点,认为法律对土地集体所有权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评析了“土地私有制是农村土地改革方向”的观点,认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通过永久性地固化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关系来搞农村土地私有化,无视和否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注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思想;评析了“农村土地私有化会使农民更为富裕”的观点,认为私
家庭消费是反映农牧户家庭贫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医疗保险和贫困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本文在归纳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估计法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不同农牧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贫困问题抑制了农牧户家庭的医疗消费及外购食品消费,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了农牧户家庭的消费信心,刺激了农牧户家庭的消费,使其所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医疗保险对不同农牧户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参加医疗保险对贫困户的医疗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
中国特殊的农情以及丰富的实践探索,决定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应该能够做出特殊的理论贡献,并形成和确立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与话语地位。本文首先基于研究对象(农业、农村、农民)性质的差异,分析了"三农"研究话语表达所存在的描述现象化、议题离散化与分析碎片化问题;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回顾了"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演变轨迹及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学术繁荣"背后所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对"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现实进行反思,从研究边界与知识分工的角度,阐明了农业经济学与农村经济学的话语定位。
本文基于对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深度调查,采取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生态系统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升级的。研究发现:第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既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第二,农业龙头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提出切实的价值主张,积极推动价值创造,实现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建立起循环迭代且螺旋式上升的农业产业
培育和发展兼具生产、服务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一环。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内在关系和转变机理的讨论。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基于对农机服务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规模的内在机制与异质性影响分析,对此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①农机服务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正向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经营规模;②但购买服务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农机服务的这种正向影响随着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表现出逐渐弱化的异质性特征;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