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观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置之不理,同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找出答案。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想象,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找出实验结论。如果学生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老师切不可否定学生的猜想,而应帮助学生找出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或者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猜想中的错误,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强烈。
二、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创设这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大胆、主动地去设想质疑。小学科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老师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瓶子,里面都装有水(瓶子中装的水不一样多,但肉眼无法分辨它们的多少),问:谁能想出办法来知道哪个瓶子装的水多、哪个瓶子装的水少?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用大小相同的三个瓶子来装,哪个的水位高,哪个就多;有的说用相同的塑料袋分别装上来称,哪个水重,哪个瓶中的水就多;还有的说用相同的塑料袋装上分别挂在同一个弹簧秤上,哪一个把弹簧拉得越长,哪个就多……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又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就看老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材料,获取知识。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发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注意突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學习中,可以分为同桌学习、小组学习等形式,学习的方法可以分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如在教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一课中,就可以分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内先讨论如何分工,然后共同制作,而组与组之间互相质疑,互相检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同学们一方面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另一方面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各种让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鼓励他们多思、善思。通过老师巧妙引导和重点点拨,进一步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能感知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生态瓶”,学生根据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制作出一个“生态瓶”来。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五、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科学志趣的活教材
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如在《植物的一身》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都种凤仙花来观察了解,开始只有几个学生种了,我也种了一盆,而且很认真地进行照顾、观察,同学们见了,都纷纷地种起了凤仙花,而且也学着认真地观察,照顾自己的凤仙花,获得了关于凤仙花的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趣的形成。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观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时,作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置之不理,同时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找出答案。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想象,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找出实验结论。如果学生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老师切不可否定学生的猜想,而应帮助学生找出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或者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猜想中的错误,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强烈。
二、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创设这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大胆、主动地去设想质疑。小学科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应该在深钻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时,老师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瓶子,里面都装有水(瓶子中装的水不一样多,但肉眼无法分辨它们的多少),问:谁能想出办法来知道哪个瓶子装的水多、哪个瓶子装的水少?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用大小相同的三个瓶子来装,哪个的水位高,哪个就多;有的说用相同的塑料袋分别装上来称,哪个水重,哪个瓶中的水就多;还有的说用相同的塑料袋装上分别挂在同一个弹簧秤上,哪一个把弹簧拉得越长,哪个就多……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又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就看老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材料,获取知识。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发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注意突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和群体效应,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合作學习中,可以分为同桌学习、小组学习等形式,学习的方法可以分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如在教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一课中,就可以分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内先讨论如何分工,然后共同制作,而组与组之间互相质疑,互相检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同学们一方面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另一方面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各种让学生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鼓励他们多思、善思。通过老师巧妙引导和重点点拨,进一步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能感知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生态瓶”,学生根据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制作出一个“生态瓶”来。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五、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科学志趣的活教材
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如在《植物的一身》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都种凤仙花来观察了解,开始只有几个学生种了,我也种了一盆,而且很认真地进行照顾、观察,同学们见了,都纷纷地种起了凤仙花,而且也学着认真地观察,照顾自己的凤仙花,获得了关于凤仙花的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趣的形成。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