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许淇文集》首发式,共同分享许淇先生伟大的艺术成就,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许淇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市文艺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60年前,在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火红年代,许淇先生告别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告别父母双亲,只身来到当时还很荒僻的包头,以崇高的理想、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支援包钢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60年的流光岁月里,许淇先生扎根边疆、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笔耕不辍,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文字,吟唱着工作生活中的灵感和领悟,创作了一篇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精品佳作。今天出版的《许淇文集》煌煌十卷本、洋洋500万言,内容上纵横广博,艺术上丰富多姿,囊括了散文诗、散文随笔、儿童文学、小说、日记、序跋等多种体裁形式,是许淇先生一个甲子以来文学作品的集中展示。这些作品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钢城儿女生活与建设的豪情,草原与毡房的风情,爱恋与友谊的温情,怀乡与爱国的激情,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可以说,许淇先生是包头人民的骄傲,是我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是文学艺术界的一面鲜活旗帜!
回顾许淇先生走过的创作历程,总结其创作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文艺工作者学习、借鉴和汲取。
第一,热爱生活、拥抱自然,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许淇先生大半生的创作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他的笔下,有大地、草原、森林、沙漠的辽阔,有青山、绿野、碧水、蓝天的恬静,有传统文明的回音,有现代城市的交响,有古典艺术的流风遗韵,有时代新潮的惊涛拍岸。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人事风物,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着丰富的人间情感,闪现着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扎根人民群众、根植现实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
第二,弘扬美善、铸造灵魂,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许淇先生的作品,文字饱含深情、形象充满美感。他对大地母亲的颂扬、对月夜星空的描摹、对人民生活的讴歌、对山川河流的赞美,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让读者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文学形式、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第三,兼收并蓄、博学深思,是创出精品力作的深厚根基。好的文艺作品能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但这需要过硬的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在这方面,许淇先生堪称楷模。我们在品读他的作品时,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能够把不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美感。如果没有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功底,是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比如,他将绘画手法融入到散文诗创作中,让人在诗句间仿佛看到画卷,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他以音乐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散文诗等作品,展现出在音乐艺术上的深厚学养。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不媚俗不趋时,坚持唯美追求,努力为读者奉献求真、向善、审美的好作品。
第四,克服浮躁、潜心创作,是成就艺术人生的根本遵循。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许淇先生在60年创作中,多篇作品被《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报刊发表,先后荣获内蒙古文学、戏剧剧本及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一等奖、内蒙古索龙嘎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折射了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折射了他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的执著刻苦,折射了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锤炼之功。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自觉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怀有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视艺术为神圣的事业,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潜下心来搞研究、全神贯注搞创作,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从许淇先生走过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正是对时代与生活的准确把握,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感,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他创作上的成功。许淇先生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艺术的人品和文品,集中体现在他丰厚的创作成果中。总结和讨论许淇先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我们坚信,《许淇文集》的出版以及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繁荣发展包头文艺事业,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借鉴许淇先生孜孜不倦的创作热情和勤学善思的创作精神,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鹿城人民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凝聚钢城儿女的精神力量。我们同样热诚的期望,许淇先生能一如既往地笔耕不辍,继续关心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为繁荣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作出新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文学家、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动包头文艺领域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不断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6年4月15日)
60年前,在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的火红年代,许淇先生告别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告别父母双亲,只身来到当时还很荒僻的包头,以崇高的理想、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支援包钢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60年的流光岁月里,许淇先生扎根边疆、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笔耕不辍,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文字,吟唱着工作生活中的灵感和领悟,创作了一篇篇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精品佳作。今天出版的《许淇文集》煌煌十卷本、洋洋500万言,内容上纵横广博,艺术上丰富多姿,囊括了散文诗、散文随笔、儿童文学、小说、日记、序跋等多种体裁形式,是许淇先生一个甲子以来文学作品的集中展示。这些作品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钢城儿女生活与建设的豪情,草原与毡房的风情,爱恋与友谊的温情,怀乡与爱国的激情,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可以说,许淇先生是包头人民的骄傲,是我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是文学艺术界的一面鲜活旗帜!
回顾许淇先生走过的创作历程,总结其创作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文艺工作者学习、借鉴和汲取。
第一,热爱生活、拥抱自然,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许淇先生大半生的创作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他的笔下,有大地、草原、森林、沙漠的辽阔,有青山、绿野、碧水、蓝天的恬静,有传统文明的回音,有现代城市的交响,有古典艺术的流风遗韵,有时代新潮的惊涛拍岸。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人事风物,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着丰富的人间情感,闪现着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扎根人民群众、根植现实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
第二,弘扬美善、铸造灵魂,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许淇先生的作品,文字饱含深情、形象充满美感。他对大地母亲的颂扬、对月夜星空的描摹、对人民生活的讴歌、对山川河流的赞美,就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让读者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文学形式、艺术形式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第三,兼收并蓄、博学深思,是创出精品力作的深厚根基。好的文艺作品能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但这需要过硬的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在这方面,许淇先生堪称楷模。我们在品读他的作品时,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能够把不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美感。如果没有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功底,是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比如,他将绘画手法融入到散文诗创作中,让人在诗句间仿佛看到画卷,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他以音乐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散文诗等作品,展现出在音乐艺术上的深厚学养。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不媚俗不趋时,坚持唯美追求,努力为读者奉献求真、向善、审美的好作品。
第四,克服浮躁、潜心创作,是成就艺术人生的根本遵循。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许淇先生在60年创作中,多篇作品被《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报刊发表,先后荣获内蒙古文学、戏剧剧本及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一等奖、内蒙古索龙嘎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折射了他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折射了他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的执著刻苦,折射了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锤炼之功。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就要像许淇先生那样,自觉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怀有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视艺术为神圣的事业,笃定恒心、倾注心血,潜下心来搞研究、全神贯注搞创作,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从许淇先生走过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正是对时代与生活的准确把握,对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感,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他创作上的成功。许淇先生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艺术的人品和文品,集中体现在他丰厚的创作成果中。总结和讨论许淇先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我们坚信,《许淇文集》的出版以及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繁荣发展包头文艺事业,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借鉴许淇先生孜孜不倦的创作热情和勤学善思的创作精神,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鹿城人民的伟大实践,弘扬和凝聚钢城儿女的精神力量。我们同样热诚的期望,许淇先生能一如既往地笔耕不辍,继续关心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为繁荣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作出新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文学家、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动包头文艺领域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不断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质量和水平。
(2016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