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管是“问题教学法”还是“问题导入的课堂的有效教学”,都是研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模式。问题被学生解决,而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答案。要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真正地思考。本文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这一目标出发,阐述了如何利用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共同解决学习难点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导学;课堂教学
一、案例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练习讲评
方法一:传统教法是教师批改完作业后根据批改结果以讲授法讲评。
特点:覆盖面广,教师占主导地位。不足:枯燥无味。结果: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方法二:学习小组合作法:
第一,小组长统计做题结果,在黑板上填入知情表(见表1)。
如《速度和加速度》同步练习中各题错误人数(该班共有12小组,每组4人):
第二,教师根据知情表结果作出讲评策略:
首先,关于加速度a的大小:
学生1提出问题:a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解析:由公式a=vt-v0/t知,a的大小不能仅由vt或v0来决定,也不是由vt-v0决定,而应该是速度的变化(vt-v0)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共同决定,即速度变化率vt-v0/t决定,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2提出问题:我还是觉得a与v有关系。
教师把本练习中出现的此类知识点统一呈现出来,整理如下:
(1)当v0=0,a=0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很容易得出是静止状态)
(2)当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对吗?(该问题与上一问题是逻辑推理关系,说明初速为零的物体只要不是静止状态,肯定有加速度)
(3)学生2继续接上一问:物体在v0=0时,就已经有加速度,还是物体先加速再产生加速度?教师解析:大家都知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于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会改变,运动状态一旦改变,也就产生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物体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为零时,就已经有加速度了。
教师总结:由上面几种情况可以看出,a的大小与v无关。
其次,关于加速度a的方向:
理解难点: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教师点评:可见,物体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关键在于加速度与速度这两个矢量在方向上的关系,而与它们的大小无关,我们可以分析几种实例:
每隔相同时间测量几个物体的速度如下(见表2)。
学生认真分析数据后得出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
教师总结:由物1、2、3可知:物体处于加速状态时,加速度可以不变、减少或增加。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同样也有这三种情况,物4是其中一种。结论: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仅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在方向上的关系,与它们的大小变化无关。
第三,教师收集困惑,适时理清细节。
对初学者来说,他们对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理解似是而非,教师应该及时帮助扫清这些障碍。
二、教师如何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督导”作用
(1)定时检测: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学习肯定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不够自觉。学习小组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由,而应该适时监督。
(2)个别交流:面对面进行交流,才会有心与心的沟通。定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解决,否则就是无效。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生,确实存在有些同学的接受速度会稍微慢一点的实际情况,这时我们不该急躁,更不该嫌弃,要试着去理解他们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
(3)了解生情:教师提问的技巧因人而异,将问题细化,学生更易找到方向。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说过: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思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惯,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必定是暂时的,我们要让“困难”变成生活的导师。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导学;课堂教学
一、案例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练习讲评
方法一:传统教法是教师批改完作业后根据批改结果以讲授法讲评。
特点:覆盖面广,教师占主导地位。不足:枯燥无味。结果: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方法二:学习小组合作法:
第一,小组长统计做题结果,在黑板上填入知情表(见表1)。
如《速度和加速度》同步练习中各题错误人数(该班共有12小组,每组4人):
第二,教师根据知情表结果作出讲评策略:
首先,关于加速度a的大小:
学生1提出问题:a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解析:由公式a=vt-v0/t知,a的大小不能仅由vt或v0来决定,也不是由vt-v0决定,而应该是速度的变化(vt-v0)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共同决定,即速度变化率vt-v0/t决定,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2提出问题:我还是觉得a与v有关系。
教师把本练习中出现的此类知识点统一呈现出来,整理如下:
(1)当v0=0,a=0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很容易得出是静止状态)
(2)当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对吗?(该问题与上一问题是逻辑推理关系,说明初速为零的物体只要不是静止状态,肯定有加速度)
(3)学生2继续接上一问:物体在v0=0时,就已经有加速度,还是物体先加速再产生加速度?教师解析:大家都知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于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会改变,运动状态一旦改变,也就产生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物体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在速度为零时,就已经有加速度了。
教师总结:由上面几种情况可以看出,a的大小与v无关。
其次,关于加速度a的方向:
理解难点: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教师点评:可见,物体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关键在于加速度与速度这两个矢量在方向上的关系,而与它们的大小无关,我们可以分析几种实例:
每隔相同时间测量几个物体的速度如下(见表2)。
学生认真分析数据后得出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
教师总结:由物1、2、3可知:物体处于加速状态时,加速度可以不变、减少或增加。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同样也有这三种情况,物4是其中一种。结论: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仅取决于加速度与速度在方向上的关系,与它们的大小变化无关。
第三,教师收集困惑,适时理清细节。
对初学者来说,他们对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理解似是而非,教师应该及时帮助扫清这些障碍。
二、教师如何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督导”作用
(1)定时检测: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学习肯定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不够自觉。学习小组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由,而应该适时监督。
(2)个别交流:面对面进行交流,才会有心与心的沟通。定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解决,否则就是无效。特别是对学习后进生,确实存在有些同学的接受速度会稍微慢一点的实际情况,这时我们不该急躁,更不该嫌弃,要试着去理解他们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
(3)了解生情:教师提问的技巧因人而异,将问题细化,学生更易找到方向。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说过: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思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惯,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必定是暂时的,我们要让“困难”变成生活的导师。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