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延迟评价,鼓励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的新发现,尽管有些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老师如能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该灵活应用“延迟评价”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工程问题”应用教学时,出示一道习题“完成一批零件,王师傅独做要12小时,李师傅独做要6小时,现由王师傅先做6小时后,剩下的由李师傅独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师: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解答,并说明思路。(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还有其它解答方法吗?
  生4:6÷2
  师:你瞎猜的,没有什么道理,坐下去。(很多同学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同学,使这位同学面红耳赤……)
  听完课后我悄悄地问生4:“你列式6÷2,能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吗?”
  他讲得出乎意料的简单,“王师傅独做12小时完成,做6小时完成零件总数的一半;李师傅独做6小时完成,剩下的一半,他只要用6小时的一半。”多么巧妙简单的解法,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可惜被这位教师无情地扼杀了。
  二、自主探究,发展创新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编写意图,然后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蕴涵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因素,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用简单图形(纸片)做(构造)出组合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在这些组合图形中能看到哪些图形。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发现简单图形与组合图形的关系,把由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三、经历知识,培养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是模仿和记忆,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拓展性练习题:有一间房子计划用方砖铺地,房间长30分米、宽24分米,请问选择什么规格的方砖能够铺得比较整齐?(图略)学生经过审题后,明确所有方砖的边长必须同时是30和24的因数,再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方砖的边长可以是1分米、2分米、6分米,也就是求30和24的公因数。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同时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分析了外文期刊利用的现状,阐述了利用外文期刊配合专业外语教材编制的可行性、主要作用及有效措施。
介绍了Web2.0的理念和定义,阐述了Lib2.0概念及实现途径,探讨了Lib2.0个性化服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