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那么,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如何去做一名“给力”的校长呢?笔者认为,造就“给力”校长的必备条件是锤炼好如下“五力”: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孜孜以求的“学习力”。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语录是: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加强学习、注重学习,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努力提升学习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现实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紧迫课题。提升我们的学习力,是新时期校长工作的永恒话题。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给教师一桶水,校长就应该有一缸水。校长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不断获取知识,要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提高学习力的终极目标是增强校长的领导力。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雷厉风行的“决策力”。校长必须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胆略,要有审时度势的决策力。决策是什么?简单说,决策就是决定干什么、不干什么、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学校各部门的行动,取决于校长的决策。而校长的决策正确与否,对于下属各部门的行动成效起决定作用。校长要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要有战略的眼光,运筹全局,体察动向,善于发现教师中苗头性的问题,解决于事态发生之前;要权衡利弊,果断决策,不犹柔寡断。校长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校长不能仅凭直觉进行决策;校长不能追求永远的正确;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校长不能情况不了解就匆忙做出决策;校长在决策的时候,要用理智战胜情绪,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不能一怒之下定决策,一喜之下做决断。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品德高尚成正气。作为一名校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完美人格,尽显人格魅力,做到内有人心,外有人气。校长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论、信仰、决心、胆识、追求、智慧、激情、诚意、慧眼、亲和力等感染教师,校长要有识人之眼、用人之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校长应该用“心”、用“行”、用“爱”做校长。校长的感召力其实是校长综合素质的体现。校长的感召力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格的、才能的、情感的。一个“给力”的校长还要具有激活力。如何激活教师内驱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校长还要优化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注意形成教职工间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气氛,让教师们在一个舒心、和谐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校长要让教师安下心来,这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前提。校长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发挥领导的榜样作用,要创造竞争氛围、要加强和优化教师的制度化管理,要协调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因此,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具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如果校长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校长的影响就会在某些教师的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校长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得心应手的“组织力”。校长的组织力就是妥善处理学校内外各种人际关系,以维持并推动工作和谐、有序、有保障进行的一种能力。校长的组织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校长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情趣涵养等多方面要素所决定的综合能力。校长的组织力是校长智慧的结晶、魅力的体现、领导艺术的彰显。工作中善于协调、善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情绪。能巧妙控权,敢于大胆放权,用目标去激发集体的工作热情。校长要与教职工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拉近同他们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达成一种默契,形成一种共识,凝聚大家的力量。沟通是校长工作的基础,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沟通是一种智慧,是校长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是校长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是校长提高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校长激励教职员工最廉价的方式;是校长争取支持、赢得人心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校长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是校长与外部联系和学校内部融洽相处,同心奋斗的无形纽带,也是校长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本;是校长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推动剂,也是校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还是校长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校长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校长提升自己管理水平的必修课。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创新力又称创新能力。创新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创新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意义发生推广,用于指代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而且还要有一个成熟的办学理念。时代呼唤创新型校长。校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应对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校长的创新中,机制创新是最关键的,因为其他任何创新都是以机制创新为基础的,只有在学校中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才可以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使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创新的高手。一所学校,校长仅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学校的发展,校长所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仅靠校长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教职工的努力、学生的参与来实现。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校长就不能仅停留于自己的创新,而应该尽心精心地培育教师的创新力。
综上所述,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孜孜以求的学习力、雷厉风行的决策力、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得心应手的组织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给力”校长的必备条件。这五种能力越强,校长对教师来说就越“给力”。让我们锤炼好“五力”,做一名真正“给力”的校长!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胜利小学)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孜孜以求的“学习力”。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语录是: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加强学习、注重学习,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努力提升学习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现实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紧迫课题。提升我们的学习力,是新时期校长工作的永恒话题。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给教师一桶水,校长就应该有一缸水。校长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底蕴,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不断获取知识,要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提高学习力的终极目标是增强校长的领导力。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雷厉风行的“决策力”。校长必须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胆略,要有审时度势的决策力。决策是什么?简单说,决策就是决定干什么、不干什么、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学校各部门的行动,取决于校长的决策。而校长的决策正确与否,对于下属各部门的行动成效起决定作用。校长要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要有战略的眼光,运筹全局,体察动向,善于发现教师中苗头性的问题,解决于事态发生之前;要权衡利弊,果断决策,不犹柔寡断。校长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校长不能仅凭直觉进行决策;校长不能追求永远的正确;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校长不能情况不了解就匆忙做出决策;校长在决策的时候,要用理智战胜情绪,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不能一怒之下定决策,一喜之下做决断。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品德高尚成正气。作为一名校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完美人格,尽显人格魅力,做到内有人心,外有人气。校长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论、信仰、决心、胆识、追求、智慧、激情、诚意、慧眼、亲和力等感染教师,校长要有识人之眼、用人之才,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校长应该用“心”、用“行”、用“爱”做校长。校长的感召力其实是校长综合素质的体现。校长的感召力是多方面的,包括人格的、才能的、情感的。一个“给力”的校长还要具有激活力。如何激活教师内驱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校长还要优化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注意形成教职工间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气氛,让教师们在一个舒心、和谐的环境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校长要让教师安下心来,这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前提。校长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发挥领导的榜样作用,要创造竞争氛围、要加强和优化教师的制度化管理,要协调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因此,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具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如果校长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校长的影响就会在某些教师的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校长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得心应手的“组织力”。校长的组织力就是妥善处理学校内外各种人际关系,以维持并推动工作和谐、有序、有保障进行的一种能力。校长的组织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校长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情趣涵养等多方面要素所决定的综合能力。校长的组织力是校长智慧的结晶、魅力的体现、领导艺术的彰显。工作中善于协调、善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情绪。能巧妙控权,敢于大胆放权,用目标去激发集体的工作热情。校长要与教职工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拉近同他们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达成一种默契,形成一种共识,凝聚大家的力量。沟通是校长工作的基础,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沟通是一种智慧,是校长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是校长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是校长提高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校长激励教职员工最廉价的方式;是校长争取支持、赢得人心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校长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是校长与外部联系和学校内部融洽相处,同心奋斗的无形纽带,也是校长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本;是校长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推动剂,也是校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还是校长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校长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校长提升自己管理水平的必修课。
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创新力又称创新能力。创新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创新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意义发生推广,用于指代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一个好的思路,而且还要有一个成熟的办学理念。时代呼唤创新型校长。校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应对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在校长的创新中,机制创新是最关键的,因为其他任何创新都是以机制创新为基础的,只有在学校中建立一种有效机制,才可以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使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创新的高手。一所学校,校长仅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学校的发展,校长所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仅靠校长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教职工的努力、学生的参与来实现。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校长就不能仅停留于自己的创新,而应该尽心精心地培育教师的创新力。
综上所述,一个“给力”的校长必须要有孜孜以求的学习力、雷厉风行的决策力、一呼百应的感召力、得心应手的组织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给力”校长的必备条件。这五种能力越强,校长对教师来说就越“给力”。让我们锤炼好“五力”,做一名真正“给力”的校长!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胜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