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坚持精准扶贫“不走过场”,近三年来,虾稻共作、小香薯种植等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43户149人摘掉贫困帽子,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57.2万元。一些贫困户不仅一举脱贫,还走上了致富道路。
武汉新洲区城管执法局自上而下都把扶贫攻坚当作一场战役认真对待。城市管理执法局副调研员左夫带队,三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农村,把驻点村当成第二个家,吃在村,住在村,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扶持、引导驻点村走产业扶贫道路。
帮助贫困户脱贫、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是扶贫工作队三名队员和村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工作队认为帮扶对象徐古街胡畈、扁担山、克昌湾、孙咀、桃花岗五个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稻田占比大,而劳力短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业不适宜,而市场上龙虾供不应求,能否发展龙虾养殖业呢?在徐古街、区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工作队组织村干部和部分种养殖户到周边地区学习考察,实打实的让他们看到科学种养殖带来的巨大效益,为他们增强信心。工作队、街道扶贫办穿针引线,绿康大地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并于2016年试行虾稻共作,2017年签订土地流转协议1000余亩,引导扁担山村、胡畈村用流转土地600亩从事虾稻共作。目前势头良好,效果显著,直接带动了近邻的雷术村、周湾村、曹兴寨村参与绿康大地种植合作社虾稻共作项目。当年虾稻共作带动就业53人,使20户贫困户人平增收600元以上,各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扶贫效果初步显现。初战告捷,让工作队、合作社信心大增,18年,虾稻共作面积扩大到1200亩。初步统计,该项目带动当地就业203人,使精准扶贫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该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虾稻共作”扶贫项目获得“2016民生示范工程”荣誉,合作社还被武汉市农业委员会评为武汉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核心示范户”。工作队还引导合作社利用资源优势,注意包装推广,形成产业链。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新虾稻’商标,大别山麓山泉水种植、不施化肥农药的‘新虾稻’生态大米已入驻‘富熊源创’电商平台,打入北京市场。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工作队通过请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上半年培训100余人次。在合作社的引导下,五个村转变思想观念,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经济作物种养殖,目前已发展大棚蔬菜种植60亩,油茶种植500亩,药材种植200余亩,菜藕种植20亩,其它180亩,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20人次,人平增收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孙咀村是新洲城管精准扶贫五个驻点村之一,有贫困户21户55人。如何让他们摘掉贫困帽子、脱贫致富,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又动起了脑筋。临近的扁担山村虾稻共作项目红红火火,更加了坚定了工作队走产业扶贫道路的信心。但孙咀村的很多土地都是丘陵缓坡,不适宜开展虾稻共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支部书记陈金洲同学的弟弟梅顺林了解到浙江衢州、临安等地小香薯种植广泛,效益良好,而徐古的地理条件和这些地方极为相似。在徐古街道的重视和支持下,2017年元月,梅顺林一行三人赶赴浙江衢州考察。小香薯的色、香、味,当地的种植规模和发展状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3月中旬,梅顺林投入近4万元购回11000斤种薯,租用邻近的桃花寨村12个蔬菜大棚开始播种育苗。
小香薯,又称小甘薯,红皮黄心,皮薄如纸,粉糯香甜,口感醇厚。新洲区徐古街地处大别山麓,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微碱性沙土土质疏松,透水透气,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和其他有益矿物质,特别适合种植小香薯。薯类本身具有良好的养生抗癌作用,含硒土质种植出来的大别山小香薯更是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优越的地理条件、小香薯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作队、村组干部鼓足了干劲。
当年6月,梅顺林用培育出的薯苗试种了60亩。9月份采收的时候,有30亩以上的小香薯因地势排水不畅、土质潮湿而成为“次品”。“次品”外觀颜色都无差异,但口感明显不对。梅顺林一狠心,把“次品”直接翻犁做肥料,有的送给别人喂猪。“不能因为怕受损失而‘以次充好’,那样做了将来的损失更大。”梅顺林说。但另外30亩土地上采收的小香薯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工作队对小香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小香薯项目得到了徐古街、区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协调下,2018年1月,梅顺林带头参股成立了武汉市绿科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流转孙咀村土地500亩,4月份一次循环栽种小香薯苗,需要的人力以贫困户优先,仅人工收入贫困户每亩可增收1000元。在工作队、村委会的引导下,有9户贫困户用自己的田地自种小香薯,绿科达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优惠价回收,贫困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工作队还引导、帮助公司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策划商标注册,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
小香薯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每年可栽种两季,每季从栽苗到采收只需要三个月。而且无病虫害,不施农药,大别山小香薯完全是绿色无害食品。按亩产2500斤、市场批发裸价3元、分拣合格率65%匡算,每亩收益近万元。目前长势喜人,7月初第一季即将采收,前景可观。
位于徐古街扁担山村陶胡畈湾一栋占地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是徐古街为新洲城管驻村工作队安排的工作用房。走进一楼,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新洲城管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情况一览表”、“新洲城管精准扶贫作战图”,扶贫点各村基本情况、区城管执法局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的101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工作制度、各村脱贫计划、目标任务等内容全部上墙。二楼是三名队员睡觉的地方,三张简易木床分别放置在两个房间,床上铺着统一购置的朴素淡雅的床单被褥。房间里布置了简单的桌椅、衣柜、电视等生活用品。驻村以来,三名驻村队员把这里当成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白天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抗旱排涝、村湾环境整治、扶贫项目的落实和运转等情况,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交心谈心。晚上,做笔记、整理资料,熟悉掌握扶贫工作情况。 工作队在抓好产业扶贫的同时,从精神上、生活上关心贫困户,近两年来,工作隊组织集体慰问活动7次,捐赠现金、物质合计15万元,捐赠衣物3000多件。工作队还注重发挥村支部党建引领作用,协助街道抓好“红色引擎工程”、村湾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区城管执法局出资10万元购买2000棵观赏苗木和6000株油茶树苗送给五个扶贫村,投入5万元安装路灯50盏,投入16万元清理塘堰20个,修护水库溢洪道拦水坝2处、U型灌溉渠7100米。取得交通部门支持,修建村湾水泥路7公里。工作队注重发挥行业优势,指导村湾修道路,建公厕,治环境。在市、区城管部门的支持下,徐古街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徐古谢店村启动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垃圾分类工程,建设垃圾分类处理“阳光发酵房”4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队配合街道和村,强化宣传引导,落实长效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文明乡风、民风建设。如今的徐古街,塘堰沟渠更干净,村庄更秀美,蓝莓采摘、桔子园养身度假、谢店观荷采莲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中华儿女》:截至目前,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对口帮扶了大约多少村民离开了贫困线?有具体数据统计吗?
左夫:从2015年底开始,新洲区城管执法局52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新洲区徐古街5个村的99户317名贫困农民。至2018年底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28户92人,2017年脱贫42户138人,2018年脱贫29户87人。
《中华儿女》: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城管局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村落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驻村干部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能讲讲驻村干部在村里的故事吗?您觉得,驻村干部是如何获得村民信任的呢?
左夫:为了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和其他两名队员先后走访村组干部73人次,走访贫困村民346人次,走访群众48人次,5个村的99户贫困户,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走访当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左夫都详细记录,不到一年就记满了两本笔记本。
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驻村干部扎根乡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哪家孩子上大学了,他们主动跟进,各方面为孩子上学提供便利。哪家有人生病了,工作队主动上门看望,为医药费报销奔走、协调。农忙时,队员们帮助村民灌装稻谷,和村民一起栽种薯苗,他们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和群众心贴心。
《中华儿女》:在扶贫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呢?
左夫:在扶贫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阻力,比如土地流转时因群众认识不统一而受阻,公厕改造时选址困难,村湾环境整治因资金问题推进较慢,小香薯种植今年遭遇罕见干旱天气无力救援等。但是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推进,哪怕推进得慢一点,也不会放弃。
《中华儿女》:如今,扶贫工作成绩斐然,您们又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的呢?
左夫:一是持续引导、扶持。每年对虾稻共作、小香薯项目的帮扶投入在增加;二是多方协调,积极拓展销路;三是坚持走产业扶贫道路,2019年新上胡畈酒坊项目, 2020年将发展桃花岗油茶项目。
《中华儿女》:在这几年的扶贫过程中,您们有哪些经验和大家分享呢?
左夫: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区城管执法局、徐古街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贫困村、贫困户,重视、参与、支持扶贫工作;二是工作队扎实肯干。队员们吃在村,住在村,把贫困户当亲人;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协调本单位和相关单位为对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
“虾稻共作”摘掉贫困帽子
武汉新洲区城管执法局自上而下都把扶贫攻坚当作一场战役认真对待。城市管理执法局副调研员左夫带队,三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农村,把驻点村当成第二个家,吃在村,住在村,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扶持、引导驻点村走产业扶贫道路。
帮助贫困户脱贫、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是扶贫工作队三名队员和村干部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工作队认为帮扶对象徐古街胡畈、扁担山、克昌湾、孙咀、桃花岗五个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稻田占比大,而劳力短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业不适宜,而市场上龙虾供不应求,能否发展龙虾养殖业呢?在徐古街、区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工作队组织村干部和部分种养殖户到周边地区学习考察,实打实的让他们看到科学种养殖带来的巨大效益,为他们增强信心。工作队、街道扶贫办穿针引线,绿康大地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并于2016年试行虾稻共作,2017年签订土地流转协议1000余亩,引导扁担山村、胡畈村用流转土地600亩从事虾稻共作。目前势头良好,效果显著,直接带动了近邻的雷术村、周湾村、曹兴寨村参与绿康大地种植合作社虾稻共作项目。当年虾稻共作带动就业53人,使20户贫困户人平增收600元以上,各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扶贫效果初步显现。初战告捷,让工作队、合作社信心大增,18年,虾稻共作面积扩大到1200亩。初步统计,该项目带动当地就业203人,使精准扶贫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该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虾稻共作”扶贫项目获得“2016民生示范工程”荣誉,合作社还被武汉市农业委员会评为武汉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核心示范户”。工作队还引导合作社利用资源优势,注意包装推广,形成产业链。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新虾稻’商标,大别山麓山泉水种植、不施化肥农药的‘新虾稻’生态大米已入驻‘富熊源创’电商平台,打入北京市场。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工作队通过请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上半年培训100余人次。在合作社的引导下,五个村转变思想观念,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经济作物种养殖,目前已发展大棚蔬菜种植60亩,油茶种植500亩,药材种植200余亩,菜藕种植20亩,其它180亩,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20人次,人平增收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500亩小香薯落户生根发芽
孙咀村是新洲城管精准扶贫五个驻点村之一,有贫困户21户55人。如何让他们摘掉贫困帽子、脱贫致富,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又动起了脑筋。临近的扁担山村虾稻共作项目红红火火,更加了坚定了工作队走产业扶贫道路的信心。但孙咀村的很多土地都是丘陵缓坡,不适宜开展虾稻共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支部书记陈金洲同学的弟弟梅顺林了解到浙江衢州、临安等地小香薯种植广泛,效益良好,而徐古的地理条件和这些地方极为相似。在徐古街道的重视和支持下,2017年元月,梅顺林一行三人赶赴浙江衢州考察。小香薯的色、香、味,当地的种植规模和发展状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3月中旬,梅顺林投入近4万元购回11000斤种薯,租用邻近的桃花寨村12个蔬菜大棚开始播种育苗。
小香薯,又称小甘薯,红皮黄心,皮薄如纸,粉糯香甜,口感醇厚。新洲区徐古街地处大别山麓,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微碱性沙土土质疏松,透水透气,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和其他有益矿物质,特别适合种植小香薯。薯类本身具有良好的养生抗癌作用,含硒土质种植出来的大别山小香薯更是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优越的地理条件、小香薯广阔的市场前景,工作队、村组干部鼓足了干劲。
当年6月,梅顺林用培育出的薯苗试种了60亩。9月份采收的时候,有30亩以上的小香薯因地势排水不畅、土质潮湿而成为“次品”。“次品”外觀颜色都无差异,但口感明显不对。梅顺林一狠心,把“次品”直接翻犁做肥料,有的送给别人喂猪。“不能因为怕受损失而‘以次充好’,那样做了将来的损失更大。”梅顺林说。但另外30亩土地上采收的小香薯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工作队对小香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小香薯项目得到了徐古街、区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协调下,2018年1月,梅顺林带头参股成立了武汉市绿科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流转孙咀村土地500亩,4月份一次循环栽种小香薯苗,需要的人力以贫困户优先,仅人工收入贫困户每亩可增收1000元。在工作队、村委会的引导下,有9户贫困户用自己的田地自种小香薯,绿科达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优惠价回收,贫困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工作队还引导、帮助公司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策划商标注册,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
小香薯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每年可栽种两季,每季从栽苗到采收只需要三个月。而且无病虫害,不施农药,大别山小香薯完全是绿色无害食品。按亩产2500斤、市场批发裸价3元、分拣合格率65%匡算,每亩收益近万元。目前长势喜人,7月初第一季即将采收,前景可观。
城管下乡扶贫,村湾变旅游地
位于徐古街扁担山村陶胡畈湾一栋占地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是徐古街为新洲城管驻村工作队安排的工作用房。走进一楼,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新洲城管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情况一览表”、“新洲城管精准扶贫作战图”,扶贫点各村基本情况、区城管执法局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的101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工作制度、各村脱贫计划、目标任务等内容全部上墙。二楼是三名队员睡觉的地方,三张简易木床分别放置在两个房间,床上铺着统一购置的朴素淡雅的床单被褥。房间里布置了简单的桌椅、衣柜、电视等生活用品。驻村以来,三名驻村队员把这里当成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白天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抗旱排涝、村湾环境整治、扶贫项目的落实和运转等情况,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交心谈心。晚上,做笔记、整理资料,熟悉掌握扶贫工作情况。 工作队在抓好产业扶贫的同时,从精神上、生活上关心贫困户,近两年来,工作隊组织集体慰问活动7次,捐赠现金、物质合计15万元,捐赠衣物3000多件。工作队还注重发挥村支部党建引领作用,协助街道抓好“红色引擎工程”、村湾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区城管执法局出资10万元购买2000棵观赏苗木和6000株油茶树苗送给五个扶贫村,投入5万元安装路灯50盏,投入16万元清理塘堰20个,修护水库溢洪道拦水坝2处、U型灌溉渠7100米。取得交通部门支持,修建村湾水泥路7公里。工作队注重发挥行业优势,指导村湾修道路,建公厕,治环境。在市、区城管部门的支持下,徐古街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徐古谢店村启动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垃圾分类工程,建设垃圾分类处理“阳光发酵房”4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队配合街道和村,强化宣传引导,落实长效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促进文明乡风、民风建设。如今的徐古街,塘堰沟渠更干净,村庄更秀美,蓝莓采摘、桔子园养身度假、谢店观荷采莲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精准扶贫在路上
《中华儿女》:截至目前,新洲区城管执法局对口帮扶了大约多少村民离开了贫困线?有具体数据统计吗?
左夫:从2015年底开始,新洲区城管执法局52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新洲区徐古街5个村的99户317名贫困农民。至2018年底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28户92人,2017年脱贫42户138人,2018年脱贫29户87人。
《中华儿女》:在精准扶贫的路上,城管局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村落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驻村干部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能讲讲驻村干部在村里的故事吗?您觉得,驻村干部是如何获得村民信任的呢?
左夫:为了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和其他两名队员先后走访村组干部73人次,走访贫困村民346人次,走访群众48人次,5个村的99户贫困户,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走访当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左夫都详细记录,不到一年就记满了两本笔记本。
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驻村干部扎根乡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哪家孩子上大学了,他们主动跟进,各方面为孩子上学提供便利。哪家有人生病了,工作队主动上门看望,为医药费报销奔走、协调。农忙时,队员们帮助村民灌装稻谷,和村民一起栽种薯苗,他们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和群众心贴心。
《中华儿女》:在扶贫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呢?
左夫:在扶贫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阻力,比如土地流转时因群众认识不统一而受阻,公厕改造时选址困难,村湾环境整治因资金问题推进较慢,小香薯种植今年遭遇罕见干旱天气无力救援等。但是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推进,哪怕推进得慢一点,也不会放弃。
《中华儿女》:如今,扶贫工作成绩斐然,您们又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的呢?
左夫:一是持续引导、扶持。每年对虾稻共作、小香薯项目的帮扶投入在增加;二是多方协调,积极拓展销路;三是坚持走产业扶贫道路,2019年新上胡畈酒坊项目, 2020年将发展桃花岗油茶项目。
《中华儿女》:在这几年的扶贫过程中,您们有哪些经验和大家分享呢?
左夫: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区城管执法局、徐古街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贫困村、贫困户,重视、参与、支持扶贫工作;二是工作队扎实肯干。队员们吃在村,住在村,把贫困户当亲人;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协调本单位和相关单位为对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