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开发及政策研究

来源 :当代教育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通过发挥双语专家的才能,加强双语课程文本资源建设;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双语教师作为双语课程实施最重要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传递快、支持自主学习的特点,加强网络双语课程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还应该通过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最大限度地释放双语课程开发的人才的活力;在国家层面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方面重点关注双语课程开发问题;加强双语课程开发的资金保障,设立双语课程开发的专门经费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开发。
其他文献
摘 要:隐喻突破了修辞手法的局限,成为了重要的认知手段和思考方式之一。人经常以自身为标准衡量外界事物,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口”的本义向具体域和抽象域的投射,构建出语义演变的历程和层面。  关键词:口;隐喻;容器;情感;属性  一、引言  隐喻在语言中的存在由来已久,很长时间人们都是将其作为修辞的一种。Lakeof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明确提出了隐喻的概念,明确了它在认
桂北山歌作为区域音乐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桂北聚居生活的苗族、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歌形式,而事实上在此区域内生活的还有侗族、壮族、汉族、布依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的生产、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建立全新的学习活动理念,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充满自信的活动状态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几何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概念,在观察中”发现——猜想”,正确处理好“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加强“体验性学习”,有利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