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科内容多、任务重,范围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普遍希望亲自参与、获得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组织模拟教学。如上《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扮演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各种势力代表,以情景剧的模式,使过去的历史现实化和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的时空距离拉近,并对其产生了感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转化,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训练其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阐释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可能趋势的目的。在讲蒋介石轰炸花园口堤坝时,让学生想象抗洪救灾的悲壮场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反动势力的痛恨感,也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运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在于它突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仅多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还可以得到新的见解,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可以首先对学生设问: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肇始,为什么《南京条约》中却只字不提鸦片呢?是因为英国代表疏忽了吗?通过讨论得出,鸦片问题仅是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在虚伪外衣包装下的根本企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沦为英国的附庸国,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一点可以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得到佐证。这并不是英国代表疏忽,而是他们为实现自身野心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因为一旦他们将中国在禁烟运动凸显的革命激情再次激活,他们的阴谋就无法得逞。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三番五次侵略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真正地拯救中华民族等问题。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性不会从良心发现上去自然消失,所以我们不要对侵略势力抱有幻想,期望天上掉下馅饼。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历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普遍希望亲自参与、获得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组织模拟教学。如上《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扮演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各种势力代表,以情景剧的模式,使过去的历史现实化和抽象的历史具体化。学生与历史事件、人物的时空距离拉近,并对其产生了感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转化,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训练其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达到阐释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可能趋势的目的。在讲蒋介石轰炸花园口堤坝时,让学生想象抗洪救灾的悲壮场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反动势力的痛恨感,也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运用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在于它突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仅多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还可以得到新的见解,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可以首先对学生设问:中英鸦片战争是因鸦片问题肇始,为什么《南京条约》中却只字不提鸦片呢?是因为英国代表疏忽了吗?通过讨论得出,鸦片问题仅是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在虚伪外衣包装下的根本企图在于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沦为英国的附庸国,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一点可以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得到佐证。这并不是英国代表疏忽,而是他们为实现自身野心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因为一旦他们将中国在禁烟运动凸显的革命激情再次激活,他们的阴谋就无法得逞。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三番五次侵略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真正地拯救中华民族等问题。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性不会从良心发现上去自然消失,所以我们不要对侵略势力抱有幻想,期望天上掉下馅饼。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