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庆祖集油田储层非均质严重,层间、层内差异大,主力含油层系水淹严重,但是由于层内非均质性强导致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所占比例大。目前主力单砂体描述不够精细,层内储量动用状况较模糊。损失的储量主要表现在单层厚度较大的小层,由于层内存在高渗条带及区块注水开发初期注采强度较大,造成注入水沿高渗条带突进,致使厚油层内部渗透率较高的层段水淹严重,相对低渗部分弱水淹、甚至未水淹。
[关键词]庆祖集 非均质 水淹 储量动用 突进
中图分类号:R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89-01
1 油田概况
1.1 地质特征
庆祖集油田庆25块、庆85块、庆6、庆11块、庆21块为主要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中6-10、沙三下1、3、5、6、14-18砂组。含油面积9.85km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74.31×104t。主要地质特征表现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变化快,储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差异大。
1.1 开发历程
油田于1984年开始投入勘探,1986年10月底庆6井试油投产沙三下,射孔后自喷,初期日产油19.1t,揭开了庆祖集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序幕。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局部调整阶段、精细调整阶段,,由于注水开发后受储层严重非均质和井况损坏严重因素影响,表现油田综合含水急剧上升,产量快速递减,针对严重的层间非均质对开发的影响,2010年开始二次精细注采调整,实现了油田稳产6年,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
1.2 开发现状
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共有油井75口,开井62口,井口日产液958t,日产油71t,综合含水92.5%,采液速度9.72%,采油速度0.35%,采出程度15.7%,自然递减9.24%,综合递减2.29%。水井64口,开井48口,油田日注水平1417m3。注采井数比1:1.29,月注采比1.36,标定可采储量155.05×104t,标定采收率20.9%。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量挖潜难度大
庆祖集油田在构造上位于长垣断层和石家集断层交汇处,断层发育,构造极为复杂,平均单井钻遇断层4条,自然断块平均含油面积仅为0.2km2,储量挖潜难度大,开发水平也收到严重制约。
2.2 储层非均质严重,储量动用不均
例如:庆98块区块渗透率变化范围1.41-76.81×10-3μm2,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61.9%,非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27.1%。受沉积微相的影响,区块注水方向性单一,平面矛盾突出;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储量动用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造成同一井组部分油井水淹,而部分油井仍未见效的情况。
3 针对主力水淹区开展的研究
3.1 主力砂体细分
通过自然伽马、微电极、微梯度进行隔夹层的识别,必要时参考井径、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曲线,细分厚度大且稳定的砂体,逐个研究。
3.2 小砂体剩余油研究
根据原始吸水剖面的同位素包络面,按面积法开展主力层吸水剖面的二次细分,精确掌握细分后各小层的历史动用状况,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
3.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分析
砂体细分研究后并重新主力层砂体等厚图、水淹图,绘制主力砂体小层层内剩余油图,分析潜力,下步立足现有井网通过风险调剖实现高含水层层内的深度挖潜。
例如庆祖集老区主要是庆85块S3下1、3主力砂体隔夹层精细研究。将S3下1-3#、S3下3-3#两个主力砂体进行了细分,将S3下1-3#细分成三个小砂体,S3下3-3#细分为两个砂体,细分后绘制了小层砂体等厚图及水淹图。
4 治理方法策略
4.1 利用側钻井挖掘剩余油
依据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口侧钻井挖掘边角剩余油。设计井Q85-C8井设计目的层为S3下1.3.4,主要挖掘S3下1边部及庆85-21井区内下3-4剩余油,设计垂深2700m,单井控制储量5×104t,可采储量1.2×104t,日产油3.5t。
4.2 选择性射孔实验。
近两年,针对区块主力层综合含水高,差层驱油效率低、产量低等开发问题,我们通过检测高精度C/O比、全谱等剩余油饱和度监测资料,有目的的对部分主力层实施了选择性射孔生产,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3 利用分注、调剖提高层间动用
一是通过水井多级分注、小隔层分注等措施挖掘层间潜力。但依据今年新出现的问题,由于井况、封隔器问题等导致封隔器频繁失效,下步升级封隔器规格的同时通过调剖,减小层间注水压差,达到好差层均衡动用。
5 结论和认识
1、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在重组细分和精细注采调整后,层间调整的潜力减小,层间矛盾已转化为次要矛盾,开发思路和方向要进行调整。
2、一类高含水储量目前采出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潜。在精细储层描述、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主力砂体寻求新的潜力点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高含水开发期开发规律不同于中低含水期,适当提高注采强度,有利于储量动用、采收率提高及递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钦雷等编.油田开发设计与分析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2] 秦同洛等编著.实用油藏工程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 谭文彬等译.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关键词]庆祖集 非均质 水淹 储量动用 突进
中图分类号:R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89-01
1 油田概况
1.1 地质特征
庆祖集油田庆25块、庆85块、庆6、庆11块、庆21块为主要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中6-10、沙三下1、3、5、6、14-18砂组。含油面积9.85km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74.31×104t。主要地质特征表现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变化快,储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差异大。
1.1 开发历程
油田于1984年开始投入勘探,1986年10月底庆6井试油投产沙三下,射孔后自喷,初期日产油19.1t,揭开了庆祖集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序幕。经历了产能建设阶段、局部调整阶段、精细调整阶段,,由于注水开发后受储层严重非均质和井况损坏严重因素影响,表现油田综合含水急剧上升,产量快速递减,针对严重的层间非均质对开发的影响,2010年开始二次精细注采调整,实现了油田稳产6年,含水上升率得到控制。
1.2 开发现状
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共有油井75口,开井62口,井口日产液958t,日产油71t,综合含水92.5%,采液速度9.72%,采油速度0.35%,采出程度15.7%,自然递减9.24%,综合递减2.29%。水井64口,开井48口,油田日注水平1417m3。注采井数比1:1.29,月注采比1.36,标定可采储量155.05×104t,标定采收率20.9%。
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量挖潜难度大
庆祖集油田在构造上位于长垣断层和石家集断层交汇处,断层发育,构造极为复杂,平均单井钻遇断层4条,自然断块平均含油面积仅为0.2km2,储量挖潜难度大,开发水平也收到严重制约。
2.2 储层非均质严重,储量动用不均
例如:庆98块区块渗透率变化范围1.41-76.81×10-3μm2,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61.9%,非主力层水驱动用程度为27.1%。受沉积微相的影响,区块注水方向性单一,平面矛盾突出;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储量动用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造成同一井组部分油井水淹,而部分油井仍未见效的情况。
3 针对主力水淹区开展的研究
3.1 主力砂体细分
通过自然伽马、微电极、微梯度进行隔夹层的识别,必要时参考井径、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曲线,细分厚度大且稳定的砂体,逐个研究。
3.2 小砂体剩余油研究
根据原始吸水剖面的同位素包络面,按面积法开展主力层吸水剖面的二次细分,精确掌握细分后各小层的历史动用状况,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
3.2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分析
砂体细分研究后并重新主力层砂体等厚图、水淹图,绘制主力砂体小层层内剩余油图,分析潜力,下步立足现有井网通过风险调剖实现高含水层层内的深度挖潜。
例如庆祖集老区主要是庆85块S3下1、3主力砂体隔夹层精细研究。将S3下1-3#、S3下3-3#两个主力砂体进行了细分,将S3下1-3#细分成三个小砂体,S3下3-3#细分为两个砂体,细分后绘制了小层砂体等厚图及水淹图。
4 治理方法策略
4.1 利用側钻井挖掘剩余油
依据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口侧钻井挖掘边角剩余油。设计井Q85-C8井设计目的层为S3下1.3.4,主要挖掘S3下1边部及庆85-21井区内下3-4剩余油,设计垂深2700m,单井控制储量5×104t,可采储量1.2×104t,日产油3.5t。
4.2 选择性射孔实验。
近两年,针对区块主力层综合含水高,差层驱油效率低、产量低等开发问题,我们通过检测高精度C/O比、全谱等剩余油饱和度监测资料,有目的的对部分主力层实施了选择性射孔生产,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3 利用分注、调剖提高层间动用
一是通过水井多级分注、小隔层分注等措施挖掘层间潜力。但依据今年新出现的问题,由于井况、封隔器问题等导致封隔器频繁失效,下步升级封隔器规格的同时通过调剖,减小层间注水压差,达到好差层均衡动用。
5 结论和认识
1、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在重组细分和精细注采调整后,层间调整的潜力减小,层间矛盾已转化为次要矛盾,开发思路和方向要进行调整。
2、一类高含水储量目前采出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潜。在精细储层描述、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主力砂体寻求新的潜力点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高含水开发期开发规律不同于中低含水期,适当提高注采强度,有利于储量动用、采收率提高及递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钦雷等编.油田开发设计与分析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2] 秦同洛等编著.实用油藏工程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 谭文彬等译.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