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一月,对于众多高考考生来说,可谓是压力情绪表达的第一波“高峰期”。模拟考频频到来,于是,挫折、疲惫、焦虑、烦躁、怨气……各种滋味,也跟着席卷而来了。
亲爱的,你又在从中品尝到了哪些味道呢?
沮丧ing
做了几套高考模拟卷子,高永最后的成绩都很不理想。这几天,他一直闷闷不乐,老在想为什么会这样。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为此,高永变得越来越垂头丧气,常常故意远离周围的同学,一个人去饭堂打饭,一个人回宿舍,心情沮丧极了。
郁闷ing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模拟考,小丽每天都在教室里复习到很晚才回宿舍,一段时期下来,弄得自己很是身心疲惫。好朋友小果看在眼里,有一次,便随口说了句让小丽十分丧气的话:“你不要这么玩命。有些事情,越强求便越得不到的!” 小丽觉得小果作为自己在班里最要好的朋友,非但不鼓励自己,还说风凉话。这样一来,她心里就有了疙瘩,郁闷极了,每天都无法开心起来。
烦躁ing
眼看第二轮模拟考即将到来,刘枫也着急了起来。他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很多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自己都还没看过,平时练习的考题也很是生疏。这样一来,刘枫便觉得自己很失败,也因此,火气变得越来越大。近段时间,在宿舍,刘枫老控制不住自己跟室友吵架。有一回,他甚至把一只杯子给砸碎了以发泄内心的烦躁。刘枫的父母和朋友都替他目前的这种状态感到担忧。
……
万花筒中呈现出来的是模拟考前同学们对情绪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很有代表性。如果主角换成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情绪如同四季般自然发生。考生们也难免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差劲,或是很倒霉,好像整个人都陷入人生的谷底,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着……这时,有些同学会很快找到让自己恢复轻松、平静的方法,回到原有的学习生活步调;有些同学却在情绪之海里挣扎,怎么也游不到对岸,以致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和效率。
《礼记》上说“心宽体胖”,意思指的是在情绪愉悦时,人会愈来愈胖,且愈来愈健康。如果,近来有人问:“你怎么看起来这么面黄肌瘦?”那可能便是你常常情绪低落而导致脸色愈来愈差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心身症”。即心理上生病,如过度焦虑,也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为了不招惹身体上出现毛病,影响学习,可见,情绪管理绝对是高考同盟军的一门必修课。
要相信,快乐是可以自找的,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情绪,可以决定你的状态、你的高度!
复习路上五味杂陈,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需以下三步走,你就可以HOLD住它们了!不信?试试!
第一步,正确理解情绪。
我们对情绪容易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情绪是非理性的,所以一个理性成熟的人不应该随便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我们不允许自己处在负面的情绪中,拼命地告诫自己“要理性”“要控制情绪”“我不应该焦虑,焦虑只会让我表现得更幼稚”“我不应该沮丧,沮丧只会侵蚀我的斗志”,等等。实际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否认、压抑或控制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将失去感受一切真实情绪的能力。因为,当我们在压抑、累积紧张和焦虑的同时,也压制了我们感受快乐、幸福与爱的能力。
情绪的能力是整体的,只有做到自由地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感受到更多流畅的情绪。正如纪伯伦所说:“悲伤在你心中切割得愈深,你便能容纳愈多的快乐。”所以,当你悲伤时,请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会明白,事实上,你是正在为那些曾使你快乐的事物哭泣。而当你快乐时,也请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同样也会发现,只有那曾使你悲伤的事物,才会真正赋予你快乐。
第二步,懂得最基本的情绪自我分析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提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指的是诱发性事件;B指的是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也就是说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所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两位考生做同样一套英语模拟试题,100分的总分却都只得了30分。这两个人中的一位同学对此是这样想的:“这份卷子出的难度可能有点大了,而且阅读题恰巧是我的弱项。好吧,这刚好提醒我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加大对阅读这一块的复习力度。”而另一位同学对此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天呐!我怎么做套模拟题才只得这么一点分数啊!之前那么久都白复习了!这还只是套模拟题而已,真正上了考场说不定更差了。怎么办,怎么办,烦死了……”
瞧,以上两种不同的想法于是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同样一个分数面前,前者不仅觉得无所谓,而且还有点小庆幸,因为考试让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弱势何在;而后者忧心忡忡,以致根本无法再冷静下来继续复习。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被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往往会引起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果在学习上,你一味地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所以,千万要注意哦!
第三步,掌握调节情绪的妙方。
美国一家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弗雷德工作向来很出色。有一天,他心情忽然变得糟糕极了。但这天他要在开会时和客户见面谈话,因此,他反复叮嘱自己不能有情绪低落、委靡不振的神情表现。于是,他在会议上强装出一副谈笑风生的模样。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这种“假装”出来的好心情居然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久,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那么委靡不振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霍特指出,弗雷德在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条律:自己装出某种心情,往往就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
通常,有些同学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习惯了避而不见人,一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这么做真的是个好办法吗?多年来,心理学家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当然,情绪、行为的改变,也不是说变就变、想变就变的“瞬间”现象,而是有一个心理变化的内在过程的。但是,也有例外。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就表明:一个人,要是能想像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并感受到某种情绪时,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就真的会到来。所以,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调控好情绪,不妨偶尔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一番“乔装打扮”吧!
亲爱的,你又在从中品尝到了哪些味道呢?
沮丧ing
做了几套高考模拟卷子,高永最后的成绩都很不理想。这几天,他一直闷闷不乐,老在想为什么会这样。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为此,高永变得越来越垂头丧气,常常故意远离周围的同学,一个人去饭堂打饭,一个人回宿舍,心情沮丧极了。
郁闷ing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模拟考,小丽每天都在教室里复习到很晚才回宿舍,一段时期下来,弄得自己很是身心疲惫。好朋友小果看在眼里,有一次,便随口说了句让小丽十分丧气的话:“你不要这么玩命。有些事情,越强求便越得不到的!” 小丽觉得小果作为自己在班里最要好的朋友,非但不鼓励自己,还说风凉话。这样一来,她心里就有了疙瘩,郁闷极了,每天都无法开心起来。
烦躁ing
眼看第二轮模拟考即将到来,刘枫也着急了起来。他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很多在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自己都还没看过,平时练习的考题也很是生疏。这样一来,刘枫便觉得自己很失败,也因此,火气变得越来越大。近段时间,在宿舍,刘枫老控制不住自己跟室友吵架。有一回,他甚至把一只杯子给砸碎了以发泄内心的烦躁。刘枫的父母和朋友都替他目前的这种状态感到担忧。
……
万花筒中呈现出来的是模拟考前同学们对情绪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很有代表性。如果主角换成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情绪如同四季般自然发生。考生们也难免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很糟糕、很差劲,或是很倒霉,好像整个人都陷入人生的谷底,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着……这时,有些同学会很快找到让自己恢复轻松、平静的方法,回到原有的学习生活步调;有些同学却在情绪之海里挣扎,怎么也游不到对岸,以致影响了复习的进度和效率。
《礼记》上说“心宽体胖”,意思指的是在情绪愉悦时,人会愈来愈胖,且愈来愈健康。如果,近来有人问:“你怎么看起来这么面黄肌瘦?”那可能便是你常常情绪低落而导致脸色愈来愈差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心身症”。即心理上生病,如过度焦虑,也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为了不招惹身体上出现毛病,影响学习,可见,情绪管理绝对是高考同盟军的一门必修课。
要相信,快乐是可以自找的,情绪是可以管理的。情绪,可以决定你的状态、你的高度!
复习路上五味杂陈,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只需以下三步走,你就可以HOLD住它们了!不信?试试!
第一步,正确理解情绪。
我们对情绪容易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情绪是非理性的,所以一个理性成熟的人不应该随便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我们不允许自己处在负面的情绪中,拼命地告诫自己“要理性”“要控制情绪”“我不应该焦虑,焦虑只会让我表现得更幼稚”“我不应该沮丧,沮丧只会侵蚀我的斗志”,等等。实际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否认、压抑或控制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将失去感受一切真实情绪的能力。因为,当我们在压抑、累积紧张和焦虑的同时,也压制了我们感受快乐、幸福与爱的能力。
情绪的能力是整体的,只有做到自由地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感受到更多流畅的情绪。正如纪伯伦所说:“悲伤在你心中切割得愈深,你便能容纳愈多的快乐。”所以,当你悲伤时,请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会明白,事实上,你是正在为那些曾使你快乐的事物哭泣。而当你快乐时,也请深察你的内心吧。你将同样也会发现,只有那曾使你悲伤的事物,才会真正赋予你快乐。
第二步,懂得最基本的情绪自我分析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艾利斯提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ABC理论模式中:A指的是诱发性事件;B指的是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也就是说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所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两位考生做同样一套英语模拟试题,100分的总分却都只得了30分。这两个人中的一位同学对此是这样想的:“这份卷子出的难度可能有点大了,而且阅读题恰巧是我的弱项。好吧,这刚好提醒我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加大对阅读这一块的复习力度。”而另一位同学对此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天呐!我怎么做套模拟题才只得这么一点分数啊!之前那么久都白复习了!这还只是套模拟题而已,真正上了考场说不定更差了。怎么办,怎么办,烦死了……”
瞧,以上两种不同的想法于是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同样一个分数面前,前者不仅觉得无所谓,而且还有点小庆幸,因为考试让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弱势何在;而后者忧心忡忡,以致根本无法再冷静下来继续复习。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被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往往会引起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果在学习上,你一味地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所以,千万要注意哦!
第三步,掌握调节情绪的妙方。
美国一家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弗雷德工作向来很出色。有一天,他心情忽然变得糟糕极了。但这天他要在开会时和客户见面谈话,因此,他反复叮嘱自己不能有情绪低落、委靡不振的神情表现。于是,他在会议上强装出一副谈笑风生的模样。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这种“假装”出来的好心情居然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久,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那么委靡不振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霍特指出,弗雷德在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条律:自己装出某种心情,往往就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
通常,有些同学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习惯了避而不见人,一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这么做真的是个好办法吗?多年来,心理学家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当然,情绪、行为的改变,也不是说变就变、想变就变的“瞬间”现象,而是有一个心理变化的内在过程的。但是,也有例外。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就表明:一个人,要是能想像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并感受到某种情绪时,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就真的会到来。所以,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调控好情绪,不妨偶尔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一番“乔装打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