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科举诗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是古代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一旦考中,那种志得意满的心情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唐代姚合考中进士之后,大喜之下,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考中,还怀疑是做梦,最后喜极而狂。他在《及第后夜中书事》一诗中说:“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这让我们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那种疑惧与惊喜交加的心理,在唐代曹邺的登第诗中也有反映:“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也有大喜之下,不停回味的情态。“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这是唐代郑合敬中了状元之后写下的诗句,中榜之后举杯庆贺而大醉,五更酒醒之后,还在不停回味自己竟然中了状元。1517年,明代经学家舒芬中状元。他踌躇满志,欣然写下《及第》一诗,其中两句是“五百名中第一先”与“手攀丹桂上苍天”,真可谓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现在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高考录取率较高,古代的高考,全国才录取几十名进士,至于考上榜眼、状元什么的,那更是难上加难,难如登天。“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相对于金榜题名的那些幸运儿,更多的科考学子则是名落孙山、郁闷惆怅。尤其在唐代,留下了许多句句生愁、读来让人凄婉的落第诗。
  唐代落第读书人罗邺的一首《落第东归》读来让人百感交集:“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落第之后无颜回家,带去的是一腔愁绪,留下的是人生失意。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儿子温宪落榜之后,忧叹之余,在崇庆寺的墙壁上题下了一首《不第诗》,抒发心中的抑郁悲哀:“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唐代赵嘏科考落第之后,逢人便痛哭流涕,那种科考的辛酸血泪,让人不忍去读。他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一诗中写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这是才子卢纶落第后的感受;豆卢复则是“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钱起更是涕泪俱下,“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科考不中,考生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有时这种压力还来自家庭,这就更让人感慨万千了。《唐诗纪事》记载了一则故事,说出了落第学子来自家庭的压力。唐代杜羔屡试不第,心灰意冷地回家,却收到了妻子刘氏寄来的一首《夫下第》:“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来时近夜来。”杜羔没脸回家,马上回去再考,竟然考中,这时其妻又寄来了《闻夫杜羔登第》:“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读完让人心酸和感叹。《随园诗话》中记载,书生唐青臣科考落第归来,写了一首“下第诗”,非常幽默:“下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名落孙山后,妻子给他“脸色”,只有家里的黄狗,乐颠颠地欢迎主人归来。全诗用对比的手法,对“人心向利”的世相进行了鞭挞。
  对于科举,古代读书人大都痴心不改,更多的是屡败屡考。他们虽经努力,最终考取,但对此付出了太多,个中感受,那是一般人绝对体会不到的。唐代的公乘亿及第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尘”,他前后考了十一年,终于考取,可是一家人已经有一半不在人世了,他对此十分伤感,慨叹“得召丘墙(宫墙)泪却频”。唐代进士章孝标考试考得白了头,他在及第后写道:“世事日随流水去,红花直笑白头人。”中唐诗人吕温二十三岁那年赴京科考不第,直到四年后才及第,前后考了五次,在诗中感叹:“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更有趣的是古代的科举,那简直可以说是一场人生马拉松,他们一考就是几十年。明末人士谈迁在《棗林杂俎·圣集·科牍》中记述,明朝有一位学子名叫刘珠,此人一直参加科举考试,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考中进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19岁的蒲松龄成为秀才,“文名籍籍诸生间”,但此后,他虽然屡应乡试,但却年年落第,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龄才援例成为岁贡生,那时他已经71岁了。《吹险录》中有则轶事更有趣味:闽南地区有位叫韩南的书生,多年寒窗苦读才考取了进士。刚刚考上便有人登门提亲了。韩南哭笑不得,于是提笔写了首诗赠给提亲者:“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这位先生已然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最后两句,更是嘲讽怒骂,入木三分。
其他文献
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中也有一幅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
期刊
【试题展示】  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  【技法指导】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注意语言的简练、句式的工整,要有文采,朗读要有节奏感,便于受众记忆。包括以下六点要求:  1.字数要适中。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一条标语的字数太多,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书写者太麻烦,读者读起来也费劲。如“宁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大学毕业后,想在父亲的公司干一番事业。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自己去打江山。”兄弟俩便去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一家投资银行的合伙人。李嘉诚常打电话询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兄弟俩总是说:“谢谢老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兄弟俩克服了许多难以
期刊
【考点出击】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作词类活用。文言文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一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
期刊
曾国藩的“空头支票”  曾国藩向来清廉节俭,不贪权亦不贪钱,尤反行贿受贿的不良作风。  李鸿章为官时,请老师曾国藩一家去他府上吃饭。曾家上下都非常高兴,可没过多久,曾国藩的两个女儿为争一条“新”裤子打了起来。两姐妹出门就靠这一件衣服撑点门面。姐姐说这条裤子是去年到伯母家,伯母看她衣裳破舊为她买的。小女儿争抢不过姐姐,在一旁泣不成声。曾国藩俯下身安慰小女儿:“宝贝,别哭,爸爸明年接着当官的话,再攒些
期刊
作为以才子佳人模式构筑的爱情剧,《西厢记》与《牡丹亭》为我们建构了现实与梦幻的两个爱情王国。《西厢记》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来表示对男女自由爱情的呼唤,在礼教森严的现实生活中演绎了一出世俗爱情喜剧;而《牡丹亭》则以“因情而生,為情而死”的浪漫笔法,于满园春色中虚构了一个终将破灭却又撼人心魄的爱情寓言。  《西厢记》与《牡丹亭》在文化主题上亦有很大差异。正如有学者指出:“《西厢记》在爱情文学史
期刊
读初一那年的春天,我黄昏到家,父亲正在家里的阳台上摆弄一棵大拇指粗枝丫横生的柿子树苗。父亲说,乡里要推广果树,就去林业站拿了一根来试种,也不知道怎么样,就先種在阳台的花盆里吧!  说是阳台,其实是秋天晒山芋干与玉米,初夏晒菜籽的水泥平台。父亲拔掉几颗大蒜,柿子树就有了容身之所。柿子树鹤立鸡群般地待在破脸盆里,虽然是一个拐角,落脚有泥,倒也算是个安身立命之所。农村生活太忙碌,哪里能顾上它快乐还是忧伤
期刊
梅花不屈服于寒冷,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中吐蕾;昙花不屈服于黑夜,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中绽放;山泉不屈服于危险,在崎岖险峻的石缝中叮咚;青苔不屈服于阴暗,在潮湿凄凉的山林下生长……人生未有坦途,经历过磨难的成功方显韵味十足。  “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这是主持人倪萍所写的《姥姥语录》中的一句话。是的,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这些磨难,我们能做的唯有:挺住,直到戰胜它。  战胜磨
期刊
以前听说叶梓写诗喜杂览。这回看他写茶画的文章,觉得传言非虚。文章写得有诗意,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虽比不得“文抄公”知堂先生,但也自有一番风味。四十多篇文章,写到了八十多幅与茶有关的画,一页一页翻过,一幅一幅赏过,不觉品兮赏兮又一年,寒夜客来赏茶画。尤其是昭苏高原的寒夜,零下二三十度,宾客对坐书房,无须烧炉架火,自有暖气如春,煮一壶茶,赏读书中一幅幅画(我辈自是无缘见原迹),不觉夜已深,雪也纷纷扬扬
期刊
【化蝶之作】  雏鹰长出自立的翅膀,才能展翅高飞,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李泽钜和李泽楷,大学毕业后长出自立的翅膀,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长出自立的翅膀,能搏击风浪,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创造人生的辉煌。  长出自立的翅膀,才能长大成熟,才能让成功之花怒放。  从儿时父母的小心呵护,到能够独自处理一些琐事,这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出自立的翅膀飞离父亲的身旁。当困难来临,他们勇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