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什么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是钟情写作的文字组合者,是从事文学创作且卓有成就的人。按创作题材来区分,作家主要有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等。
  有人说:作家就是将生活写成文字的人。还有人说:作家是虚构生活,将一些平淡的生活添油加醋,将片段巧妙地链接,构成悬念和跌宕起伏的生活情节,满足人们猎奇心态的人。还有人以为,或穷或富、或贵或贱的人生,都是客观存在,人人都在写自己的生活,所以文学是可有可无的娱乐,作家是可有可无的人。
  事实上,作家的创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家的作品往往对人生有引领、启发和激励作用。“文学是难的”,一个真正的作家也是“难的”。作家的作品必须高度概括,又必须从个体的独特感受中精心提炼。真正的作品所包孕的内涵广博、延伸,甚至无限。所以,有人这样说:“作家是黑暗中的萤火虫,黎明前的启明星,三伏天的一弯清泉,数九寒天的一缕阳光,婴儿出世的第一声啼哭,冰封河流被春潮推开的第一道裂缝,是传递真善美的火炬手。”
  可以说,作家是忠实的精神生产者,他需要不断地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寂寞、苦闷和困难,将生活体验、思想体验、情感体验演变成美麗多姿的文字,他们的文字“于平淡中出神奇”。作家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是能抵达常人不能抵达之处。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让人叹服。比如钱钟书写读书人,总是凭自己生命和学识的直觉,用近乎犀利的眼光看穿人心,以游戏的手法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包括丑陋的一面进行讽刺。这不仅需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是能够时时刻刻作一个思维世界的有心人。
  世事不完美,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所以,作家以源于社会生活的素材来创作,又将创作出来的作品反馈到社会生活中去,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的促进者。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既要有构架文章、驾驭文字的能力,又要有坚韧的意志、长久的耐性。一个投入的作家总是或大或小有所成就的,他们常常会陷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境地。
  作家无论多么真知灼见和熠熠生辉,都不可能超过他们的作品,作品对于作家而言,可以是完全的主观产物,其对作品的责任,没有任何推卸余地。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将丰富的情感,高深的思想,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领悟到哲学的深髓。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是伟大的作品。
  作家是什么?是生活的记录者,是哲理的提炼者,是情感的移植者,是想象的驾驭者,是在文字里地老天荒的人。
  佚名/图
其他文献
此前,我只知道有种与众不同的鱼——“剥皮鱼”。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橡皮鱼、皮匠鱼、面包鱼等。因其皮硬,无法食用,所以要先剥皮,后烹饪。现如今,居然冒出“剥皮树”这等咄咄怪事。  《广州日报》日前披露,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谷村委会岭头自然村,多株野生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遭到不明身份人员剥皮后濒临死亡……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全世界仅有11个
期刊
将心比心这个词我们常说,其主要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但常说不一定能常做。你想,人都是趋于为自己考虑的,要设身处地事事为别人想,实在勉为其难。  不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将心比心是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不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推己及人,都含有同样的意思。那么,人为什么能够将心比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俗点讲,大家都是人,在很多方面是能够互相理解的,民间就拿人心都是肉长的来表达对别人的理解
期刊
坊间流传一个段子:一家高科技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下班立马走人。中国实习生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印度学生。段子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在美国的金融和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数量远超华裔,则是事实。  有人认为,这是因
期刊
看美国影视剧、香港警匪片,会发现警察在逮捕嫌疑犯前,都会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这是著名的“沉默权”;沉默权指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讯问时,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一些腐败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与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不管不问有很大关系。文章列举了“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
期刊
叶倾城的短文《死的是个读书人的样子》讲了几个读书人面对死亡的故事。其中,瞿秋白给人的印象最深。  1935年6月18日,正在狱中写诗的瞿秋白听到监刑官宣布枪决命令时,头都没抬,答道:“我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写完诗起身赴刑场,选了一块草坪,盘膝坐下后,对刽子手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  从容、淡定、视死如归,这就是读书人的样子吧!  花花世界,贪生、怕死,实乃人之常情。但有
期刊
“婚姻是什么?是红尘间,男女千年修成的缘,是一生永远的情感归宿。就冲着千年之缘,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遵循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冲撞中不断地变化。近一段时间,一份“相亲价目表”在广泛流传。据说这份“相亲价目表”总结自北京各大相亲角落大妈大爷的相亲准则,综合各类未婚男女的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条件,将之排列为“顶配”“低配”“不考虑
期刊
人的一生既充满希望,又危机四伏。人生不满百,几十年倏忽而过。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你的主动选择、你所遭遇时运、你所在的团队……都会影响你的人生结局。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宽容失败,入错行可以改行,嫁错郎可以改嫁;但人生有涯,黄金时光更是短暂,一错即刻落后,再错更是难追。于是,对于人生选择,有人出一点子:评估你所选的行当或者事业,是否值得持之以恒地做满三
期刊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何况,欣逢盛世,如今天天都是好日子,哪个不希望多活N年,谁人不期盼长命百岁?据我观察,现代人、身边人,较之古人、前人,大多更注重保健、更注意养生。这,无疑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好比“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一样,养生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不信,你问卷调查一百位长寿老人,绝对可以得到一百种养生方法。这不奇怪。那么,有没有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既经济,又
期刊
提及钱玄同,最难忘的就是他和刘半农搭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自导自演的“双簧”。1918年3月,《新青年》同时刊出两封信,一封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所写的文言文,四千余字,以旧文化卫道士的口吻历数《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罪状,大赞桐城派古文家兼翻译家的林纾;另一封便是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与之针锋相对,逐一批驳,讥笑林纾“半点儿文学的意味也没有”。由此引发林纾等的回应和反击,把新旧文化的论争推向高
期刊
一  何谓命运?  命是与生俱来非己抉择的先天因素,在时空中并非静止、凝固。  运是一种流动易变的东西,随时而变,随势而变,有可抉择,可驾驭,可进击的一面。  命与运相互运作时,就构成了神秘的“命运”。  二  命運并不是不可知的,并不仅仅是天意。  命运是一眼井,可以干涸,也可以汨汨泉涌。  以自己的力量,挖掘一眼深井,命运之水就会滋润心田。  三  命运就是人生的主观、客观的结合,外加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