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堡煤矿一带煤田地质特征。
【关键词】煤田区域地质;煤层特征;煤层沉积环境
1、矿区位置
位于兴隆县城35°方位,隶属于兴隆县平安堡镇和鹰手营子矿区北马圈子镇管辖,面积为7.9085km2。
矿区范围坐标表
编号 X Y 编号 X Y
1 4488232 39549670 12 4485636 39550558
2 4488235 39550117 13 4485279 39550939
3 4487795 39550723 14 4484829 39550939
4 4488229 39551677 15 4484357 39550632
5 4487593 39552129 16 4484225 39550257
6 4487429 39552127 17 4484559 39549971
7 4487323 39551991 18 4484759 39549891
8 4486739 39551619 19 4484766 39549324
9 4486645 39551529 20 4485000 39549323
10 4486489 39551039 21 4486718 39548615
11 4485955 39550873
开采深度:由740米至0米标高 矿区面积:7.9085km2
2、区域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III27)、宽城凹褶束(IV224)鹰手营子不完整的倒转背斜(Ⅴ)之中。为兴隆煤田西部边缘,构造较复杂,地层整体走向与构造方向基本一致。
2.1地层
出露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子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迭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侏罗系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新生界第四系。
2.2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主要为伴随断裂构造所形成的宽缓褶皱和密集的小褶曲,断层间煤层基本上呈单斜构造。
2.2.1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矿区西部(原北马圈子井田)比较发育,总体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轴面走向与走向逆断层基本一致,为30°,且由西南向东北稍微倾伏,边缘向区内倾斜,形似单人洗澡盆,两翼各为一斜歪背斜,两者轴线相向倾伏,形成中部下凹的鞍伏构造,背斜与向斜构成了该处的主要褶皱构造;东部、南部(原南马圈子井田和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褶皱构造主要为伴随断裂构造所形成的宽缓褶皱和密集的小褶曲。
2.2.2断裂构造
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对煤田的开采造成严重影响。原北马圈子井田内断裂构造形迹,多为逆冲断层,其次为张扭性断裂;原南马圈子井田断裂构造以走向逆断层为主,伴有斜交正断层,各断层呈迭瓦式排列,走向变化较大,自西北向东南断层倾角逐渐变缓,断裂在井田中部最为发育,并由中部向两翼延展或消失;原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范围内断裂构造除F16断层为区域性断裂外,井田内存在次一级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组及近水平弧形断裂,伴生和派生小断层非常多。从井巷工程揭露和控制来看,次一级构造间切割严重,产状变化很大。在剖面上形成弧形的逆冲断层切割严重,造成井田中部有不同程度的断裂破碎带和牵引褶曲。
2.3岩浆岩
岩浆岩侵入较为严重,尤其西部原北马圈子井田中最为发育,边界外侧沿走向断续分布着巨大的岩浆岩体,向东、南部南马圈子井田、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岩浆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岩浆岩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长石斑岩和辉绿岩等浅成岩,分布广泛,呈岩床、岩墙、岩脉等产出。岩墙横穿煤层,将煤层切剖成若干块;岩床在薄煤层中忽上忽下起伏变化极无规律;岩脉在煤层中上下横穿,极无规律,呈串珠状、脉状、扁豆状,厚度变化大,由于岩脉体积较小,勘探钻孔不易发现,但在采掘中却常遇到,时断时续很难掌握。岩浆岩的侵入形态同煤层厚度、结构、破裂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复结构、小断层和节理比较发育的厚煤层中,多为串珠状、扁豆状等不规则形态出现,侵入部位也多变;在薄煤层中,多成层状,连续分布,较有规律性。岩浆岩的侵入,不仅使原来复杂的构造更复杂化,同时使局部煤层的原始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煤厚变薄,煤质焦化,甚至失去可采价值。岩浆岩的大量侵入,对煤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给采掘生产带来许多经常性的困难,常因工作面遇到岩浆岩体而改变工程计划或设计,甚至造成废巷或出现丢失资源的现象。
3、煤层特征
本区石炭系和二迭系为含煤地层,该井田煤系地层划分具地方性,分为七个层:即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С2b1(称基底砾岩层)、本溪组上段С2b2(称马圈子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段C3t1(称北山砾岩层)、太原组中段C3t2(称张家庄层)、太原组上段C3t3(称喇嘛沟层),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称荒神山层)、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称茂山层)。
4、矿区煤系地层及沉积环境
4.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基底砾岩层)(C2b1):以灰色、灰白色砾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为主。厚度最不稳定,最厚可达15m,薄至不到1m,一般在4-5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岩层为奥陶系风化剥蚀而残留的物质经地质作用而成。 4.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下部灰色铝土页岩较发育,层间夹中粗粒砂岩;中部为页岩及中粗粒砂岩;上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煤层。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滨海三角洲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
4.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段(北山砾岩层)(C3t1):以灰白色砾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沉积。
4.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底部为粉砂岩及页岩,下部为炭质页岩或薄煤层,中部为灰白色、黄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和灰绿色铝土岩,层位较稳定,可作局部对比标志。上部为黑色薄层页岩、灰色粉砂岩及薄煤层。主要岩相有:沼泽相、泥炭沼泽相、滨海三角洲相。
4.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喇嘛沟层)(C3t3):下部为黑色粘土岩或粉砂岩,上部为黑色、灰色粘土岩或粉砂岩,顶部有时有0.5m左右的灰白色鲕状铝土质粘土岩。沉积环境为海湾相,沉积稳定,并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是煤系地层的重要标志层。
4.6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底部为灰色粘土岩、粉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上部中细粒砂岩、粘土岩和煤层。主要岩相有湖泊相、湖滨三角洲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4.7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主要岩性为下部灰绿色铝土质页岩,底部含三煤层,局部为三副煤层;中部砂质页岩,2—3层凝灰质页岩,坚硬,中下部含二煤层;上部为砂质页岩,有时为铝土页岩,含厚层泥灰质砂岩。主要岩相有湖泊相、湖滨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5、煤层特征
煤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和石炭系含煤地层中,依据矿体赋存层位和分布位置,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含煤组十一个煤层,其中可采煤层八层,分别为二、三、三副、四、五、六、七、九煤层。
5.1一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底部,为不可采煤层。
5.2二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中下部,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一般1.65—5.0m,煤层中含夹矸0—4层,厚度0—4.75m。倾角15°—45°,为沉积不稳定,结构较复杂的倾斜-缓倾斜中厚煤层。
5.3三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下部,二煤层之下,距二煤层12—79m,为局部开采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厚度0—12.4m,一般1.5—3.9m。
5.4三副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下部。为局部可采煤层。仅在南马圈子井田零星分布,难以开采利用。厚度0-4.91m,平均1.60m左右。
5.5四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顶部,三煤层(或三副煤层)之下,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区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厚度2.26—26.12m,一般厚2.5—11.0m。
5.6五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中部,四煤层之下,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厚0—3.94m,一般为0.68—3.94m。
5.7六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顶部,五煤层之下,全区均有分布,大部分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厚度0—9.97m,一般1.5—2.0米。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
5.8七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中下部,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3.06m,一般厚度0.98—3m,属极不稳定煤层。
5.9八煤层:该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下部,极不稳定,不可采,仅个别钻孔见到。
5.10九煤层: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顶部,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4.3m,一般厚度0.7—1.67m,属极不稳定煤层。
5.11十煤层:该煤层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中下部,极不稳定,仅有个别钻孔厚度达可采,且分布零星。大部分钻孔见火成岩将该层破坏。
6、结论
通过核实地质工作,截止至2014年9月30日,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堡煤矿整合区内,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11b+122b+333+2S11+2S22)23428k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41k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401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921kt,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3281kt,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584kt。
参考文献
[1]《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北马圈子井田矿井收尾地质总结报告》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1994.9.
[2]《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南马圈子井田矿井收尾地质总结报告》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1994.9.
[3]《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承德市地质队,2007.11
[4]《河北省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堡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承德市地质队,2014.9
作者简介
张凤满(1965-)男,现职称: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矿井地质与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田区域地质;煤层特征;煤层沉积环境
1、矿区位置
位于兴隆县城35°方位,隶属于兴隆县平安堡镇和鹰手营子矿区北马圈子镇管辖,面积为7.9085km2。
矿区范围坐标表
编号 X Y 编号 X Y
1 4488232 39549670 12 4485636 39550558
2 4488235 39550117 13 4485279 39550939
3 4487795 39550723 14 4484829 39550939
4 4488229 39551677 15 4484357 39550632
5 4487593 39552129 16 4484225 39550257
6 4487429 39552127 17 4484559 39549971
7 4487323 39551991 18 4484759 39549891
8 4486739 39551619 19 4484766 39549324
9 4486645 39551529 20 4485000 39549323
10 4486489 39551039 21 4486718 39548615
11 4485955 39550873
开采深度:由740米至0米标高 矿区面积:7.9085km2
2、区域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Ⅱ22)、马兰峪复式背斜(III27)、宽城凹褶束(IV224)鹰手营子不完整的倒转背斜(Ⅴ)之中。为兴隆煤田西部边缘,构造较复杂,地层整体走向与构造方向基本一致。
2.1地层
出露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串岭子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迭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侏罗系九龙山组、髫髻山组;新生界第四系。
2.2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主要为伴随断裂构造所形成的宽缓褶皱和密集的小褶曲,断层间煤层基本上呈单斜构造。
2.2.1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在矿区西部(原北马圈子井田)比较发育,总体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轴面走向与走向逆断层基本一致,为30°,且由西南向东北稍微倾伏,边缘向区内倾斜,形似单人洗澡盆,两翼各为一斜歪背斜,两者轴线相向倾伏,形成中部下凹的鞍伏构造,背斜与向斜构成了该处的主要褶皱构造;东部、南部(原南马圈子井田和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褶皱构造主要为伴随断裂构造所形成的宽缓褶皱和密集的小褶曲。
2.2.2断裂构造
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对煤田的开采造成严重影响。原北马圈子井田内断裂构造形迹,多为逆冲断层,其次为张扭性断裂;原南马圈子井田断裂构造以走向逆断层为主,伴有斜交正断层,各断层呈迭瓦式排列,走向变化较大,自西北向东南断层倾角逐渐变缓,断裂在井田中部最为发育,并由中部向两翼延展或消失;原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范围内断裂构造除F16断层为区域性断裂外,井田内存在次一级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组及近水平弧形断裂,伴生和派生小断层非常多。从井巷工程揭露和控制来看,次一级构造间切割严重,产状变化很大。在剖面上形成弧形的逆冲断层切割严重,造成井田中部有不同程度的断裂破碎带和牵引褶曲。
2.3岩浆岩
岩浆岩侵入较为严重,尤其西部原北马圈子井田中最为发育,边界外侧沿走向断续分布着巨大的岩浆岩体,向东、南部南马圈子井田、平安矿业有限公司煤矿岩浆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岩浆岩主要为粗面岩、安山岩、长石斑岩和辉绿岩等浅成岩,分布广泛,呈岩床、岩墙、岩脉等产出。岩墙横穿煤层,将煤层切剖成若干块;岩床在薄煤层中忽上忽下起伏变化极无规律;岩脉在煤层中上下横穿,极无规律,呈串珠状、脉状、扁豆状,厚度变化大,由于岩脉体积较小,勘探钻孔不易发现,但在采掘中却常遇到,时断时续很难掌握。岩浆岩的侵入形态同煤层厚度、结构、破裂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复结构、小断层和节理比较发育的厚煤层中,多为串珠状、扁豆状等不规则形态出现,侵入部位也多变;在薄煤层中,多成层状,连续分布,较有规律性。岩浆岩的侵入,不仅使原来复杂的构造更复杂化,同时使局部煤层的原始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煤厚变薄,煤质焦化,甚至失去可采价值。岩浆岩的大量侵入,对煤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给采掘生产带来许多经常性的困难,常因工作面遇到岩浆岩体而改变工程计划或设计,甚至造成废巷或出现丢失资源的现象。
3、煤层特征
本区石炭系和二迭系为含煤地层,该井田煤系地层划分具地方性,分为七个层:即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С2b1(称基底砾岩层)、本溪组上段С2b2(称马圈子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段C3t1(称北山砾岩层)、太原组中段C3t2(称张家庄层)、太原组上段C3t3(称喇嘛沟层),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称荒神山层)、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称茂山层)。
4、矿区煤系地层及沉积环境
4.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下段(基底砾岩层)(C2b1):以灰色、灰白色砾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为主。厚度最不稳定,最厚可达15m,薄至不到1m,一般在4-5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岩层为奥陶系风化剥蚀而残留的物质经地质作用而成。 4.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下部灰色铝土页岩较发育,层间夹中粗粒砂岩;中部为页岩及中粗粒砂岩;上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煤层。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滨海三角洲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
4.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段(北山砾岩层)(C3t1):以灰白色砾岩为主,局部相变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沉积。
4.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底部为粉砂岩及页岩,下部为炭质页岩或薄煤层,中部为灰白色、黄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和灰绿色铝土岩,层位较稳定,可作局部对比标志。上部为黑色薄层页岩、灰色粉砂岩及薄煤层。主要岩相有:沼泽相、泥炭沼泽相、滨海三角洲相。
4.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喇嘛沟层)(C3t3):下部为黑色粘土岩或粉砂岩,上部为黑色、灰色粘土岩或粉砂岩,顶部有时有0.5m左右的灰白色鲕状铝土质粘土岩。沉积环境为海湾相,沉积稳定,并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是煤系地层的重要标志层。
4.6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底部为灰色粘土岩、粉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上部中细粒砂岩、粘土岩和煤层。主要岩相有湖泊相、湖滨三角洲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4.7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主要岩性为下部灰绿色铝土质页岩,底部含三煤层,局部为三副煤层;中部砂质页岩,2—3层凝灰质页岩,坚硬,中下部含二煤层;上部为砂质页岩,有时为铝土页岩,含厚层泥灰质砂岩。主要岩相有湖泊相、湖滨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
5、煤层特征
煤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和石炭系含煤地层中,依据矿体赋存层位和分布位置,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含煤组十一个煤层,其中可采煤层八层,分别为二、三、三副、四、五、六、七、九煤层。
5.1一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底部,为不可采煤层。
5.2二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中下部,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一般1.65—5.0m,煤层中含夹矸0—4层,厚度0—4.75m。倾角15°—45°,为沉积不稳定,结构较复杂的倾斜-缓倾斜中厚煤层。
5.3三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下部,二煤层之下,距二煤层12—79m,为局部开采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厚度0—12.4m,一般1.5—3.9m。
5.4三副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茂山层)(P1x)下部。为局部可采煤层。仅在南马圈子井田零星分布,难以开采利用。厚度0-4.91m,平均1.60m左右。
5.5四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顶部,三煤层(或三副煤层)之下,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区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厚度2.26—26.12m,一般厚2.5—11.0m。
5.6五煤层:位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荒神山层)(P1s)中部,四煤层之下,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厚0—3.94m,一般为0.68—3.94m。
5.7六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顶部,五煤层之下,全区均有分布,大部分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厚度0—9.97m,一般1.5—2.0米。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
5.8七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中下部,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3.06m,一般厚度0.98—3m,属极不稳定煤层。
5.9八煤层:该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段(张家庄层)(C3t2)下部,极不稳定,不可采,仅个别钻孔见到。
5.10九煤层: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顶部,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4.3m,一般厚度0.7—1.67m,属极不稳定煤层。
5.11十煤层:该煤层位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段(马圈子层)(C2b2)中下部,极不稳定,仅有个别钻孔厚度达可采,且分布零星。大部分钻孔见火成岩将该层破坏。
6、结论
通过核实地质工作,截止至2014年9月30日,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堡煤矿整合区内,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11b+122b+333+2S11+2S22)23428k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41k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401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921kt,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3281kt,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1584kt。
参考文献
[1]《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北马圈子井田矿井收尾地质总结报告》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1994.9.
[2]《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南马圈子井田矿井收尾地质总结报告》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1994.9.
[3]《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承德市地质队,2007.11
[4]《河北省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平安堡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承德市地质队,2014.9
作者简介
张凤满(1965-)男,现职称: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矿井地质与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