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设计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的不少院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如何结合我国教育现状,通过艺术工作室的教育改革,提高现代设计教育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使教育和社会实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且能够推动整个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作室;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现今世界各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门都以工作室教学为主体,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在紧跟国际的步伐,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也都按各专业的特点设立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工作室。这种灵活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加上企业与行业的参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相应增加。
一、包豪斯“工作室”模式
(一)包豪斯“工作室”發展
工作室教学最早就是在包豪斯创立。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专门为培养设计人才的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统一,目的在于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技术相融合,最终创造“完美”的设计[1]。
(二)包豪斯“工作室”教学
包豪斯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方式与艺术训练相结合的,包豪斯认为艺术是不能通过老师教授的,但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授的,在这种情况下,包豪斯以工作室为基础,在作坊中学生通过手工技师的技术指导和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2包豪斯是没有老师与学生的区别,只有师傅和学徒之分。师傅有两类,形式导师负责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工艺导师则负责手工艺操作的实践环节,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交错进行[2]。
二、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
设计工作室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要付诸于实践的。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学生也能根据当今设计发展潮流,及时学习新鲜的知识,补充新鲜血液,让完成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份作业这么简单,而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直接被采用和利用的设计成品。相反,现在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会发现不适应公司的环境,对设计的要求和需求拿捏不准,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所掌握的专业技能难以与市场接轨,最后的作品不能成功转化成成品,让人觉得唏嘘。
三、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研究
“工作室”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对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探索,分析“工作室”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带上书本和备课材料,按学期、星期、章节的计划授课,讲授的内容以书本为主,大部分的实践内容需要老师提前从其他渠道寻找资料,学生对书本的内容及概念只能通过文字理解,对所学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也大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实际项目来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专业课,结合传统课堂的方案讨论法、实际课题教学法和模拟课题教学法等,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研究课题或模拟课题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增加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营造师生间的良性、顺利、积极的互动。最后以项目、成果的完成程度来量化学习内容和时间。
(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许多高校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需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条件,企业需提供实践课程师资以及技术、实际项目等,有的高校还通过与社会劳动主管部门,相关的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艺术设计相关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进行专业研发活动,为企业节省了研究经费达到“双赢”。学校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与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需要的接触,产生的良性的循环,学生借助这样的平台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地融于社会大环境。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再是只依据他的个人能力和获奖数量,而更多的是根据设计师的社会贡献、社会责任感,让作品更好的表达人们的诉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例如通过与项目结合,直接与生产工艺流程接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之间组成讨论组、小团队共同讨论方案,修改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的面对问题,通过共同协作完成工作;工作室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更加发挥主观的创造性,注重从不同设计专业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从设计主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总结
高校艺术工作室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保证了设计的完整性和质量,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设计课程的改革。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学习实践,通过对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研究,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一次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石岭,1987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栗瑞芳,1982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丁玉琴,1990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13,(03):125-126.
[2]张颀,许蓁,赵建波.立足本土务实创新——天津大学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筑,2011,(03):22-23.
关键词:工作室;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现今世界各国的艺术与设计教育门都以工作室教学为主体,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在紧跟国际的步伐,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也都按各专业的特点设立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工作室。这种灵活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加上企业与行业的参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相应增加。
一、包豪斯“工作室”模式
(一)包豪斯“工作室”發展
工作室教学最早就是在包豪斯创立。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专门为培养设计人才的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统一,目的在于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技术相融合,最终创造“完美”的设计[1]。
(二)包豪斯“工作室”教学
包豪斯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方式与艺术训练相结合的,包豪斯认为艺术是不能通过老师教授的,但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授的,在这种情况下,包豪斯以工作室为基础,在作坊中学生通过手工技师的技术指导和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2包豪斯是没有老师与学生的区别,只有师傅和学徒之分。师傅有两类,形式导师负责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工艺导师则负责手工艺操作的实践环节,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交错进行[2]。
二、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
设计工作室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要付诸于实践的。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学生也能根据当今设计发展潮流,及时学习新鲜的知识,补充新鲜血液,让完成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份作业这么简单,而是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直接被采用和利用的设计成品。相反,现在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会发现不适应公司的环境,对设计的要求和需求拿捏不准,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所掌握的专业技能难以与市场接轨,最后的作品不能成功转化成成品,让人觉得唏嘘。
三、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研究
“工作室”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通过对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探索,分析“工作室”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带上书本和备课材料,按学期、星期、章节的计划授课,讲授的内容以书本为主,大部分的实践内容需要老师提前从其他渠道寻找资料,学生对书本的内容及概念只能通过文字理解,对所学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也大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实际项目来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专业课,结合传统课堂的方案讨论法、实际课题教学法和模拟课题教学法等,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研究课题或模拟课题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增加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营造师生间的良性、顺利、积极的互动。最后以项目、成果的完成程度来量化学习内容和时间。
(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许多高校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需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条件,企业需提供实践课程师资以及技术、实际项目等,有的高校还通过与社会劳动主管部门,相关的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艺术设计相关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进行专业研发活动,为企业节省了研究经费达到“双赢”。学校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与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需要的接触,产生的良性的循环,学生借助这样的平台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地融于社会大环境。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再是只依据他的个人能力和获奖数量,而更多的是根据设计师的社会贡献、社会责任感,让作品更好的表达人们的诉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例如通过与项目结合,直接与生产工艺流程接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之间组成讨论组、小团队共同讨论方案,修改方案,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的面对问题,通过共同协作完成工作;工作室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更加发挥主观的创造性,注重从不同设计专业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从设计主题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总结
高校艺术工作室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保证了设计的完整性和质量,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设计课程的改革。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学习实践,通过对高校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新常态研究,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一次有益的探讨和尝试。(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石岭,1987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栗瑞芳,1982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丁玉琴,1990年生,女,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装饰,2013,(03):125-126.
[2]张颀,许蓁,赵建波.立足本土务实创新——天津大学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筑,2011,(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