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需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高职院校教育适应性成为国家育人总目标的重要要求之一。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的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实现这一路径的高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目前已运用成果为本教学改革的高校的主要思路,分析了将成果为本教学实践到高职院校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成果为本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策划,为应用型专业提高成果转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成果为本;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成果为本强调对教学系统的每一部分的关注,其根本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取专业知识或技能,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成果为本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学生掌握和熟悉必要的职业技能。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成果为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历时性、长期性、终生性,其教育的意旨同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①。高职教育实现成果为本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成果转化能力,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完善配套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的思想,养成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习惯。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首先要明晰教育教学的结果,由此开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目前,成果为本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我国成果为本的教学改革实践举例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教育学校已率先开展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成果为本强调教学的每一环节的教学成果,包括教师备课准备中对教学目标成果的准确表述、基于教学成果的授课过程,以及对已实现的成果进行评估这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复旦大学开展的创新“教”与“学”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高校成果为本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讨论。会议文科教学分论坛中,针对“从外在的授课到内在的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研讨,为能使学生能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真实提高,作为教育者应采取哪些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改变又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怎样的新要求、新期待,参会各方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香港理工大学采用的成果为本教学四元模式,具体总结包括:1.确定学生理想的学习成果,2.配合学习成果进行课程、教学、专业的设计,3.成果评估,搜集数据,4.利用成果评估数据进行教学反思与改革。
此外,本文认为能够有效实现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高校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包括来自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国对职业高校毕业生的用人要求,对比学生目前掌握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建立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二、成果为本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进一步探究适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如何体现在教学效果方面,如何将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结合评价,是高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立足成果为本的教学思路,探索出适用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的较为高效的教学模式。这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吸引广大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向更加明确
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找准社会人才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成果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确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和技能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进而考虑专业所获成果,再细化到课程将取得何种成果,根据各阶段成果的要求确立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教师的能力发展方向。
(三)丰富教学资源,助力微课、慕课等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材料、实训产生的各种报告和成果等均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应用,有助于收集微课、MOOC和教学资源库等网络课程资源所需的材料,为进一步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打造精品课程起到推动作用。
(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成果为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际案例可以整理为课堂教学案例和调查报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实践策划
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提出和运用的时间并不长,相较于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已二十余年,在高职教育中仍处在实践和改进阶段,本文从团队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就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和具体实施建议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思路。
(一)团队建设
专任教师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力军,学校需要根据课程设计所需,确定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方向,构建以成果为本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资源水平。通过进一步的系统调研和分析,确立科学理念、注重互动合作、改进支持系统、凝练团队文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翻转课堂、MOOC、微课、混合式教学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坊。
外聘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可为高校开展教学方法分享会,为教师开展提升教学能力、创建优质教学团队的讲座或教师技能大赛的专门辅导,丰富教师教学思路,促进教师进行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
增加“双师”队伍规模,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在企业担任重要资讯职务或参与企业实践,也可以对教师创业实行政策支持。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接地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內涵”,扩大高水平“双师”队伍的规模,提高“双师”队伍的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水平。 在進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发挥“高校-企业”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使职业教育越来越适应产业的发展能力。鼓励高校将毕业生跟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中所运用到的课本知识多加总结,并收集企业对学生能力和多方素养的评价和期望。高校定期与企业开展有关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经验讨论会,形成以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校企共谋团队,有助于从高校和社会两方面确立高校育人的成果方向。
高职院校成果为本的教学成果包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通过资源库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围绕成果目标,将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加入成果为本的课程资源库中。注意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从而有助于促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升高效人力培养水平。
(二)课程设计
制定基于成果为本的课程设计方案,体现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组织方式,可以运用翻转课堂,MOOC等形式,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预期效果。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包括制造学习的情境、与学生达成有关学习成果的共识、组织课堂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堂活动的关键就是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的达成,即完成该门课程的学生将获得哪些知识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意思维能力,以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形式和结构。
课程设计要结合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将两者统一的结合到课程目标中,具体可通过校外调研和校内调查。通过校外调研,了解招聘企业对求职者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校内调查可通过对学校各方面的教职工和学生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以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学生有关思想理念、职业态度、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目标,进而制定相适宜的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教师需要积极的走出去,向各类院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扎根社会,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带动学生积极走出校园,积极参加企业社会实践或培养创业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技能相结合,将理论更多的用于实践。此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互补,拓展教学思路,加深对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努力培养和提升互动教学能力,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和学生基于课程主动学习的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教学评价
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灵活方式,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能力要求,提出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结合实训实践、开卷考试、课程论调研报告等现有成熟的教学评价方法,引进国内高校成功的创新型课程考核方法,有利于提高适用于高职学生教育的评价方法。
完善教学标准,激励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成果和成果的转换。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估要求评估者要了解教育政策和评估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成果、评估的重点和标准,检查评估方式的有效性、评估反馈的适应性等。对高职教育而言,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效,主要还需考虑学生是否熟练的掌握了职业相关的实用性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建构成果为本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在学习成果的导向下,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更具形成性的评估手段,使评估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根据学习成果所属的层次和具体要求,如“了解”“掌握”“应用”“创造”等不同要求,可以结合课堂嵌入式的评估手段予以实现,如案例分析、访问互动、课堂辩论、危机处理等多种形式。
四、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处于职业院校向应用型职业本科转型的重要时期,旨在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强国一代”,即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如今,成果为本的教育已经突破种种困境,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内得以实施。MOOC、微课等在线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教与学方式变革导火索,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果不断进步,有利于推动“两个变革”的发生,即网络课程逐渐加入高校课程体系的日常教学环节,基于成果为本的混合学习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变革的方向。当然,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深入应用,还需要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加入,模式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锴,孙燕芳.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6):59-61.
[2]张红峰. 高等教育中成果为本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 复旦教育论坛,2017,15(04):69-75.
[3]李春美. 成果为本的成人教育教学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3(36):21-23.
[4]林琳. 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成果为本”教育理念应用与实践研究——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9):37-40.
[5]朱渝. 人文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方式转变中的价值[J]. 中国成人教育,2015(05):25-26.
[6]王芳,王瑞金,吕明,冯莉媚,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0):88.
[7]巩建闽,马应心,萧蓓蕾,基于成果的教育:学习成果设计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50.
[8] Shreeranga Bhat,Rio D'Souza,Sathyendra Bhat,Ragesh Raju,B. Pavana Kumara.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Motivational Model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s,2020,33(0).
[9] Rajan Gurukk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n Open Framework[J].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2020,7(1).
作者简介:武秋红(1987- ),女,汉族,辽宁阜新人,讲师,管理学硕士,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课题信息: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ky2021031
注释:
①新华网客户端,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99228284651603&wfr=spider&for=pc
关键词:成果为本;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成果为本强调对教学系统的每一部分的关注,其根本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取专业知识或技能,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成果为本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于学生掌握和熟悉必要的职业技能。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成果为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历时性、长期性、终生性,其教育的意旨同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相匹配。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①。高职教育实现成果为本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成果转化能力,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完善配套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的思想,养成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习惯。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首先要明晰教育教学的结果,由此开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目前,成果为本教学模式改革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我国成果为本的教学改革实践举例
目前,我国一些高等教育学校已率先开展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成果为本强调教学的每一环节的教学成果,包括教师备课准备中对教学目标成果的准确表述、基于教学成果的授课过程,以及对已实现的成果进行评估这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复旦大学开展的创新“教”与“学”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高校成果为本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讨论。会议文科教学分论坛中,针对“从外在的授课到内在的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研讨,为能使学生能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真实提高,作为教育者应采取哪些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改变又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怎样的新要求、新期待,参会各方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香港理工大学采用的成果为本教学四元模式,具体总结包括:1.确定学生理想的学习成果,2.配合学习成果进行课程、教学、专业的设计,3.成果评估,搜集数据,4.利用成果评估数据进行教学反思与改革。
此外,本文认为能够有效实现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高校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包括来自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国对职业高校毕业生的用人要求,对比学生目前掌握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建立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二、成果为本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进一步探究适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如何体现在教学效果方面,如何将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结合评价,是高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立足成果为本的教学思路,探索出适用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的较为高效的教学模式。这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吸引广大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向更加明确
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找准社会人才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成果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确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习和技能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进而考虑专业所获成果,再细化到课程将取得何种成果,根据各阶段成果的要求确立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教师的能力发展方向。
(三)丰富教学资源,助力微课、慕课等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材料、实训产生的各种报告和成果等均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应用,有助于收集微课、MOOC和教学资源库等网络课程资源所需的材料,为进一步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打造精品课程起到推动作用。
(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成果为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际案例可以整理为课堂教学案例和调查报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实践策划
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提出和运用的时间并不长,相较于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已二十余年,在高职教育中仍处在实践和改进阶段,本文从团队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就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和具体实施建议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思路。
(一)团队建设
专任教师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力军,学校需要根据课程设计所需,确定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方向,构建以成果为本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资源水平。通过进一步的系统调研和分析,确立科学理念、注重互动合作、改进支持系统、凝练团队文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翻转课堂、MOOC、微课、混合式教学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坊。
外聘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可为高校开展教学方法分享会,为教师开展提升教学能力、创建优质教学团队的讲座或教师技能大赛的专门辅导,丰富教师教学思路,促进教师进行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
增加“双师”队伍规模,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在企业担任重要资讯职务或参与企业实践,也可以对教师创业实行政策支持。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接地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內涵”,扩大高水平“双师”队伍的规模,提高“双师”队伍的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水平。 在進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发挥“高校-企业”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使职业教育越来越适应产业的发展能力。鼓励高校将毕业生跟岗实习和定岗实习中所运用到的课本知识多加总结,并收集企业对学生能力和多方素养的评价和期望。高校定期与企业开展有关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经验讨论会,形成以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校企共谋团队,有助于从高校和社会两方面确立高校育人的成果方向。
高职院校成果为本的教学成果包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通过资源库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围绕成果目标,将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加入成果为本的课程资源库中。注意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从而有助于促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升高效人力培养水平。
(二)课程设计
制定基于成果为本的课程设计方案,体现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组织方式,可以运用翻转课堂,MOOC等形式,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预期效果。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包括制造学习的情境、与学生达成有关学习成果的共识、组织课堂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堂活动的关键就是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的达成,即完成该门课程的学生将获得哪些知识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意思维能力,以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形式和结构。
课程设计要结合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将两者统一的结合到课程目标中,具体可通过校外调研和校内调查。通过校外调研,了解招聘企业对求职者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校内调查可通过对学校各方面的教职工和学生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以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学生有关思想理念、职业态度、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目标,进而制定相适宜的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教师需要积极的走出去,向各类院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扎根社会,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带动学生积极走出校园,积极参加企业社会实践或培养创业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技能相结合,将理论更多的用于实践。此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互补,拓展教学思路,加深对成果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努力培养和提升互动教学能力,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和学生基于课程主动学习的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教学评价
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灵活方式,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能力要求,提出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结合实训实践、开卷考试、课程论调研报告等现有成熟的教学评价方法,引进国内高校成功的创新型课程考核方法,有利于提高适用于高职学生教育的评价方法。
完善教学标准,激励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成果和成果的转换。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估要求评估者要了解教育政策和评估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成果、评估的重点和标准,检查评估方式的有效性、评估反馈的适应性等。对高职教育而言,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效,主要还需考虑学生是否熟练的掌握了职业相关的实用性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建构成果为本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在学习成果的导向下,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更具形成性的评估手段,使评估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根据学习成果所属的层次和具体要求,如“了解”“掌握”“应用”“创造”等不同要求,可以结合课堂嵌入式的评估手段予以实现,如案例分析、访问互动、课堂辩论、危机处理等多种形式。
四、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处于职业院校向应用型职业本科转型的重要时期,旨在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强国一代”,即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如今,成果为本的教育已经突破种种困境,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内得以实施。MOOC、微课等在线学习方式的不断发展,引发了教与学方式变革导火索,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果不断进步,有利于推动“两个变革”的发生,即网络课程逐渐加入高校课程体系的日常教学环节,基于成果为本的混合学习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变革的方向。当然,成果为本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深入应用,还需要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加入,模式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锴,孙燕芳.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师培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6):59-61.
[2]张红峰. 高等教育中成果为本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 复旦教育论坛,2017,15(04):69-75.
[3]李春美. 成果为本的成人教育教学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3(36):21-23.
[4]林琳. 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成果为本”教育理念应用与实践研究——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9):37-40.
[5]朱渝. 人文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方式转变中的价值[J]. 中国成人教育,2015(05):25-26.
[6]王芳,王瑞金,吕明,冯莉媚,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0):88.
[7]巩建闽,马应心,萧蓓蕾,基于成果的教育:学习成果设计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50.
[8] Shreeranga Bhat,Rio D'Souza,Sathyendra Bhat,Ragesh Raju,B. Pavana Kumara.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Motivational Model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s,2020,33(0).
[9] Rajan Gurukk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n Open Framework[J].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2020,7(1).
作者简介:武秋红(1987- ),女,汉族,辽宁阜新人,讲师,管理学硕士,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课题信息: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ky2021031
注释:
①新华网客户端,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9922828465160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