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园林景观带来的愉悦感受成为人们一大期望。因此在居住小区的建设施工中充分重视园林建设就显得尤其必要。基于此,本文就将对植物配置在小区园林绿化中的具体运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区;植物配置;措施
1、概述
1.1、小区绿化的特点
根据调查显示,城市小区的绿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周边高,中间低,小气候明显。居住小区的周边多为高层建筑,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小气候明显。这对植物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光照强度大。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1.2、小区绿化功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小区绿化能够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保持城市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区绿化通过扩大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城市总体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率,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美化市容。首先,园林绿化植物的形态各异,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形状的植物进行排列组合,营造出美观的环境,丰富城市景色。其次,园林绿化植物的颜色各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使城市在不同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园林绿化植物的内涵不同,不同的植物能够体现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优美的植物组合也能够给居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2、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2.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一定要通盘考虑,整体规划,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要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分布等各种因素,要对一些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文化景点进行保护,同时也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要平衡这些因素与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布局。科学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体现各种植物搭配的艺术性、趣味性、自然性,避免人工设计痕迹过强,要通过园林绿化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体现自然植被类型齐全、景观格局有特色、体现人性化和亲近感。
2.2、生態优先的原则
生态在园林绿化中始终占第一位,无论是植物选择、树种搭配、花卉点缀,还是草坪衬托,都在最大程度体现生态,一切以改善生态为目标,以提高生态为出发点,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尽可能选用本地乡土树种,使植物群落稳定。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绿化还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为出发点,根据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所采用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根据其不同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群落稳定,各种植物共存生长,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之间的作用,并能可持续发展。
2.4、文化原则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不是通过多彩的霓虹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体现的,相反园林绿化、人文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中,一定要坚持文化原则,文化就是其独有性、独特性,在园林设计时,要使园林建设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3、植物配置在小区园林绿化中的具体运用
3.1、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对比和衬托,绿色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在对其进行配置时要运用植物高低、姿态、叶形等的对比和衬托,通过一定的艺术构思,展现出植物的美感。例如,进行树丛的组合搭配时,要注重它们的协调性,避免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以突兀之感;动势和均衡,不同种类的植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例如,杜英呈现出利落、规整的特点,松树则体现出一种动势、灵动之美;起伏和韵律,需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化,植物高低搭配适宜,起伏得当,产生节奏韵律,给人以生动、鲜活之感;层次和背景,为了避免植物景观呆板,要对多种类型的植物进行多层次搭配,根据花期、花色的不同进行分层布置,增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色彩度。作为背景的植物要高于前景植物,并且适宜较大的种植密度,形成绿色屏障,增强色调,前景与背景间的色彩差异能够起到很好的衬托效果。
3.2、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有层次感的植物配置能够为园林设计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位、更多角度的审美享受。目前,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有分层配置、色彩搭配等。要做好这些,营造丰富的层次感,就要注重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对不同高度的、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空间的景观,将人们的视野大大的扩展开来。再辅之以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植物搭配,叶和花相互映衬、相互点缀,使园林景观更富有层次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还应考虑到植物的花期,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避免花期的重复与过于集中,尽可能的延长园林植物的观赏期,给人们更加持久的审美享受。设计者还可以利用植物花期的不同,根据四季不同鲜花盛放的时间,合理种植植物,从而使园林景观在各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在静态中呈现出动态的美感。
3.3、植物配置的人文性
园林设计说到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为人们带来审美感受的产物,因而在其设计及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人文的特性。相关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除了要充分应用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还应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质,从而通过植物配置将该地区文化的底蕴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出来。也只有这样,相关的园林设计才会具有地方特色,才会具有生命力,从而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3.4、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第一,要保证各种植物配置的动态性和均衡性,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植物整体姿态的协调,同时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使一年四季的植物都能在园林中得到运用,保证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在植物的层次性、系统性的搭配中可以采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如让高低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花色、叶色不同的植物进行对比搭配,用颜色比较浅显的植物烘托叶色比较艳丽的植物,达到以绿色衬红花的一种效果,使园林绿化的主题更加突出,使植物之间的配置呈现出一种起伏感及韵律感。同时可以将花色、花期不同的植物进行相间的搭配,保障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各种植物的组合形成的群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艺术性的景观,错落有致、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效果,给人的视觉带来更具冲击力的美感。
3.5、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和发展性
第一,园林绿化中栽种的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应该与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禁止出现植物生长冲突和外来植物入侵的问题,并保持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长达到一种稳定和健康的生长状态,满足植物搭配的生态学要求。第二,在植物的搭配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到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对于养分的需求不要冲突,在层次的布置上要满足各自对光照的需求。只有互不影响,才能够在共同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能够促进对方的生长。
总言之,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在环境方面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更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与园林空间两相结合。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一定要得到一定的重视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东.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10:48+47.
[2]刘启花,孔令志.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分析[J].吉林农业,2014,19:57.
[3]徐宗谊.植物配置在小区园林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4,16:179.
[4]昝金金.城镇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239.
【关键词】 小区;植物配置;措施
1、概述
1.1、小区绿化的特点
根据调查显示,城市小区的绿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周边高,中间低,小气候明显。居住小区的周边多为高层建筑,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小气候明显。这对植物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光照强度大。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1.2、小区绿化功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小区绿化能够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保持城市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区绿化通过扩大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城市总体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率,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美化市容。首先,园林绿化植物的形态各异,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形状的植物进行排列组合,营造出美观的环境,丰富城市景色。其次,园林绿化植物的颜色各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使城市在不同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园林绿化植物的内涵不同,不同的植物能够体现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优美的植物组合也能够给居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2、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2.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一定要通盘考虑,整体规划,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要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分布等各种因素,要对一些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文化景点进行保护,同时也要考虑物种的多样性,要平衡这些因素与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布局。科学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体现各种植物搭配的艺术性、趣味性、自然性,避免人工设计痕迹过强,要通过园林绿化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体现自然植被类型齐全、景观格局有特色、体现人性化和亲近感。
2.2、生態优先的原则
生态在园林绿化中始终占第一位,无论是植物选择、树种搭配、花卉点缀,还是草坪衬托,都在最大程度体现生态,一切以改善生态为目标,以提高生态为出发点,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尽可能选用本地乡土树种,使植物群落稳定。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绿化还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为出发点,根据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所采用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根据其不同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群落稳定,各种植物共存生长,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之间的作用,并能可持续发展。
2.4、文化原则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不是通过多彩的霓虹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体现的,相反园林绿化、人文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中,一定要坚持文化原则,文化就是其独有性、独特性,在园林设计时,要使园林建设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
3、植物配置在小区园林绿化中的具体运用
3.1、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对比和衬托,绿色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在对其进行配置时要运用植物高低、姿态、叶形等的对比和衬托,通过一定的艺术构思,展现出植物的美感。例如,进行树丛的组合搭配时,要注重它们的协调性,避免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以突兀之感;动势和均衡,不同种类的植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点,例如,杜英呈现出利落、规整的特点,松树则体现出一种动势、灵动之美;起伏和韵律,需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化,植物高低搭配适宜,起伏得当,产生节奏韵律,给人以生动、鲜活之感;层次和背景,为了避免植物景观呆板,要对多种类型的植物进行多层次搭配,根据花期、花色的不同进行分层布置,增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和色彩度。作为背景的植物要高于前景植物,并且适宜较大的种植密度,形成绿色屏障,增强色调,前景与背景间的色彩差异能够起到很好的衬托效果。
3.2、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有层次感的植物配置能够为园林设计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位、更多角度的审美享受。目前,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有分层配置、色彩搭配等。要做好这些,营造丰富的层次感,就要注重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对不同高度的、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空间的景观,将人们的视野大大的扩展开来。再辅之以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植物搭配,叶和花相互映衬、相互点缀,使园林景观更富有层次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还应考虑到植物的花期,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避免花期的重复与过于集中,尽可能的延长园林植物的观赏期,给人们更加持久的审美享受。设计者还可以利用植物花期的不同,根据四季不同鲜花盛放的时间,合理种植植物,从而使园林景观在各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在静态中呈现出动态的美感。
3.3、植物配置的人文性
园林设计说到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为人们带来审美感受的产物,因而在其设计及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人文的特性。相关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除了要充分应用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还应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质,从而通过植物配置将该地区文化的底蕴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出来。也只有这样,相关的园林设计才会具有地方特色,才会具有生命力,从而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3.4、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第一,要保证各种植物配置的动态性和均衡性,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植物整体姿态的协调,同时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使一年四季的植物都能在园林中得到运用,保证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在植物的层次性、系统性的搭配中可以采用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如让高低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花色、叶色不同的植物进行对比搭配,用颜色比较浅显的植物烘托叶色比较艳丽的植物,达到以绿色衬红花的一种效果,使园林绿化的主题更加突出,使植物之间的配置呈现出一种起伏感及韵律感。同时可以将花色、花期不同的植物进行相间的搭配,保障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各种植物的组合形成的群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艺术性的景观,错落有致、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的效果,给人的视觉带来更具冲击力的美感。
3.5、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和发展性
第一,园林绿化中栽种的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应该与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禁止出现植物生长冲突和外来植物入侵的问题,并保持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长达到一种稳定和健康的生长状态,满足植物搭配的生态学要求。第二,在植物的搭配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到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对于养分的需求不要冲突,在层次的布置上要满足各自对光照的需求。只有互不影响,才能够在共同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能够促进对方的生长。
总言之,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在环境方面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更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与园林空间两相结合。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一定要得到一定的重视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东.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10:48+47.
[2]刘启花,孔令志.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分析[J].吉林农业,2014,19:57.
[3]徐宗谊.植物配置在小区园林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4,16:179.
[4]昝金金.城镇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