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的利弊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教考分离”的基本含义,辩证分析了“教考分离”的优越性和弊端,提出了改进“教考分离”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教考分离;辩证思考;利弊分析
  一、“教考分离”的含义
  所谓“教考分离”是指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换句话讲,是将过去某一课程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分的做法,改为从规范、标准的试题库中筛选、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或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非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并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阅试卷。
  二、“教考分离”制度的优势分析
  1.强化考试的严肃性,减少了命题的随意性。在“教考分离”制度下,由非任课教师命题。命题教师通常会严格依据计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按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标准进行审核论证。命题教师会因使命感而认真钻研大纲和反复推敲试题,减少了命题的主观随意性,强化了考试的严肃性。
  2.“教考分离”益于学风好转。在“教考分离”制度下,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不参与所教课程的考题拟定与试卷批改。实践证明只要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压力会变成学习的动力。“教考分离”考试制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促进学风的好转,保证考试的严肃性。
  3.“教考分离”利于优化教风,提高教学质量。“教考分离”制度会促使教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潜心钻研,按照教学大纲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所讲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优化教风,大大促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考分离”的弊端透视
  1.“教考分离”导致教育评价功能的缺失。“教考分离”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本该首尾相连的循环路线被人为地中断,考评成了一个终结点,这些迟滞信息已难以真正影响学习结果;教师也无法通过评价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不能实现评价的及时反馈和改进。“教考分离”扭曲了“反馈——校正——改进”路径,导致了教育评价功能的缺失。
  2.“教考分离”降低了教师探索研究的积极性。为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教师本应充分吸纳教材尚未反映的最新知识,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扩大、充实学生的信息量。然而由于在某些观点上存有分歧,教师往往放弃对不同学派和观点的介绍,无法讲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观点。可见,“教考分离”不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降低了教师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3.助长“应试”倾向,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教考分离”虽从形式上保障了考试的客观公平,但却可能把教与考的关系演变为以“考”为中心。教师在“教考分离”制度下,在命题时有可能为便于阅卷中能够统一尺度,使参考答案“标准化”,助长了应试倾向,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改进“教考分离”制度的建议
  1.因地制宜,区别不同考试方式。“教考分离”考试制度固然有其优越性,但它不是在所有课程中都能体现出来。“教考分离”制度特别适用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教材内容相对稳定的课程;而那些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研究性课程及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则不宜采用。为突破“教考分离”的局限性,可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阶段、对象、种类及内容,因地制宜,区别不同考试方式,采用形式灵活的考试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检验,促进教学。
  2.建立高质量的题库,使“教考分离”更科学化。试题库建设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考试大纲要求来进行,而不能只是试题的简单罗列与拼凑。高质量的题库,要求试题命制科学化、试题属性齐全、题量充足、试题的难度要不断调整,要补充最新的科学研究问题,并根据试题的被抽取率和正确率进行动态修订。只有这样,才能命制出高质量试题,才能客观合理地考核教学质量,才能避免试卷和教学内容脱钩的问题,使“教考分离”更加科学化。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得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自觉参与性。另外,应鼓励授课教师在平时课堂讲授与讨论中,融进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介绍新见解和新进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学习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考分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实践性很强,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与探索,并持续完善,充分发挥“教考分离”的优越性,进而加快教育考试改革的步伐,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鹏.对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92-94.
  [2]龙文祥,等.对高校“教考分离”制度合理性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81-86.
  [3]陈晟.浅谈高校“教考分离”制度的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115-116.
  [4]罗新华.制约高职教考分离制度推行的原因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0,(26):19-2.
其他文献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由国民劣根性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
中学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本文以先秦法制研究中的监察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功能分析的立场和方法,力图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角度去认识先秦法制.探寻先秦监察机制的基本形态。
生本理念作为课堂教学之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对于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文从激发认知动力、创设情境教学、增强合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