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今年3月,刘佳维先生的专题邮集《火》在泰国第13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荣获镀金奖。刘佳维,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秘书长。自70年代开始集邮,80年代初至今一直从事集邮工作。他对新中国、解放区邮票及邮品有所收藏,并倾心于专题集邮的研究和制作;曾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有关邮政、集邮等方面的文章;曾有集邮文献和邮集参加了全国集邮展览。
《火》这部展品之所以初出茅庐就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首先就是它的选题得当。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火”这个题目,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无误的,这就为展品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请读者别小看这一条,搞得不好就会出现麻烦,例如,在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的候选展品中,就有一部以“门”命名的极限展品,它分别在’97和’98全国邮展上获得了镀金牌,并没有碰到任何问题并公认为当今中国最好的极限展品。然而,在将“门”这个题目译成英文要参加世展时就遇到了麻烦。在中国人看来,无论是“门口”,还是院开的“大门”,或者屋子的“房门”都叫“门”,而英文则分为三个词“entrance、gate和door,不得已最后将“门”译成了“StartingPointorTerminalPoint”(“超起或终点”),由于这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只好再加上一个副题:“astorythattellsabloutentrancesandgatesofbuildings”(“讲述关于建筑出入口的故事”)。看看麻烦不麻烦!就是这样还将原展品中拓展的什么“厨门”、“柜门”之类与建筑无关的“门”都割爱了。
2.题目的规模适度由于一部竞赛性的展品一般不是5框80贴片(镀金牌及其以下展品),就是8框128贴片(大镀金牌以其以上展品)。因此,选题太小就没有足够的素材和专题细节供你拓展;反之题目过大,为保持题目与纲要的完全一致,势必造成许多专题细节无法纳入,从而影响了讲故事。
“火”这个题目,不大不小正适当。处在5框80片的阶段,它能保证完整地、均衡地满足《规则》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并从讲故事的角度,浓缩了某些故事性不强的章节,例如,“火与文化”只用了8个贴片。因此,一旦要向大镀金牌以上冲刺,也有着相当的拓展空间。
3.题目保证了在最大范围内拓展选题要保证展品的拓展不受地域、时间和素材种类的限制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汉字”、“京剧”这样的题目将受到地域的限制;而“电脑”、“互联网”之类的题目要寻找早期邮品入集则很困难;更不要使用诸如“邮票上的船”这种只能用单一邮品组成的展品,因为这是《规则》所不允许的!“火”这个题目可以保证你在选用素材时,不受到上述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纳入世界所有国家的邮品,不但可以使用早期邮品,还可以使用史前封等更早的邮品,在选用素材的品种上更是给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例如该展品就展出了3件“灾难封”,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4.题目为展品的新颖性预留了空间新颖性是对老题目的新作者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即你不能原封照搬他人的展品。“火”这个题目,虽已有人用它作出过专题展品,但该题目却有常作常新的余地,它允许你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故事。例如,该展品将“禁毒”作为一种“间接的火灾”纳入了“消防”这一章(参见图⑨)。
其次就是该展品把讲故事贯彻到始终。从前言页、纲要到每个贴片都尽量地做到讲故事。
①“前言”在讲故事:该展品的前言页中(图①),首先在题目“FIRE”(火)旁边放了一枚邮票,其主图就是一个拟人化的“火焰”,并用“手”指着它自己,同时也就指向了题目“火”。这枚邮票巧妙地起到了醒目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的妙用。
接下来的前言文字描述,仅用了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展品要讲的故事说清楚了:“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在这段文字的下面,用突出的位置展示了一件“灾难封”,用以诠释上述文字的最后一句话。
纵观整个前言页,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匠心独具,很好地起到了点题和吸引观众的作用。
②“纲要”全面地讲述了“火”的故事:该展品的“纲要”如下:题目,纲要21.火是什么1-1火在宇宙中永存31-2地球上的火31-3人类初识火31-4火=光+热52.日常生活用火2-1用火的条件52-2吃喝用火52-3其他生活用火22-4生活用火的改善43.火与文化3-1火与文艺23-2火与节日43-3火的象征24.战火4-1古代战火34-2现代战火34-3扑灭战火25.火与工交5-1能源45-2工业用火的主要设备———窑炉25-3工业用火的重点行业35-4利用热能作功的发动机25-5火与交通56.消防6-1火灾26-2防火46-3灭火46-4与火灾有关的机构26-5间接火灾的防御46-5火的象征4上述“纲要”完全遵守了“前言”中所讲述的故事。整个纲要的逻辑性很强,六章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每一章都是首尾衔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该“纲要”构筑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不是平行地摆放几大块内容,从而彻底地摒弃了“资料性”的“主题集邮”的模式。
③在一张贴片上也要讲一个小故事:例如,第3片的标题是“我们天天见的太阳”(图②)。先讲旭日东升,再讲“中午的太阳烤得慌”,最后是“夕阳西下”。
再如,第78片的标题是“禁毒”。先讲毒品的来源———罂粟,再利用马尔雷迪封上的海船驶向站有梳辫子人———中国人之海岸的画面,讲述英国人在19世纪前半叶从印度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事实。接着又用J115纪念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讲述林则徐禁烟和销烟和在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的故事,然后用纪47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型张上的文字:“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左下角展示的一戳两票表明世界禁毒的任务至今还远未结束,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其他图示的各贴片上,也均用类似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
最后一点,就是该展品注意到了优选素材。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素材的多样性:该展品除注意展示世界各国发行和使用的素材外,还在尽可能多地选用不同类型的素材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例如,展示了一定数量的印样、样票、变体、本票、水印和边纸等;邮戳的多样化也是该展品的一大特色,如日戳、纪念戳、宣传戳、特种邮戳以及邮资相符志等应有尽有,特别是注意使用邮戳上地名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巧妙地将中国相关的地名戳纳入了展品;在封片的运用上,从史前封、无票封,直到各种类型的邮政用品均有所展示,从而使该展品基本上达到了《规则》对素材多样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注意选材的质量:首先是尽量选用与发行国有直接关系的邮品,如在讲空间交通时,仅用了中国、美国和苏联(俄国)的有关素材。
其次是避免使用集邮封片。在该展品中没有展示诸如纪念性的首日封、贴全套票的实寄封等。
再有,注意选用了一些人们所熟知的素材,例如史前封、马尔雷迪封、印样、变体等。与此同时对具有一定收集难度的素材也有所展示,如我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珍品,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一版全白日徽票以及山东解放区的抛弹图票等。
该展品最大的不足,也表现在素材上。首先是素材的均衡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邮票的用量还嫌多了一些,以后应用一些特殊种类的素材取而代之。其次是还需要补充一些具有一定集邮价值、有收集难度的素材,来提高珍罕性。如有条件的话,选定关键素材,用一、二个贴片来展示集邮信息和知识性,这不失为提高该展品集邮分量的有效途径。如果这样做了,该展品再升一个奖级就指日可待了。
责编/董至德
《火》这部展品之所以初出茅庐就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首先就是它的选题得当。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明确“火”这个题目,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无误的,这就为展品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请读者别小看这一条,搞得不好就会出现麻烦,例如,在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的候选展品中,就有一部以“门”命名的极限展品,它分别在’97和’98全国邮展上获得了镀金牌,并没有碰到任何问题并公认为当今中国最好的极限展品。然而,在将“门”这个题目译成英文要参加世展时就遇到了麻烦。在中国人看来,无论是“门口”,还是院开的“大门”,或者屋子的“房门”都叫“门”,而英文则分为三个词“entrance、gate和door,不得已最后将“门”译成了“StartingPointorTerminalPoint”(“超起或终点”),由于这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只好再加上一个副题:“astorythattellsabloutentrancesandgatesofbuildings”(“讲述关于建筑出入口的故事”)。看看麻烦不麻烦!就是这样还将原展品中拓展的什么“厨门”、“柜门”之类与建筑无关的“门”都割爱了。
2.题目的规模适度由于一部竞赛性的展品一般不是5框80贴片(镀金牌及其以下展品),就是8框128贴片(大镀金牌以其以上展品)。因此,选题太小就没有足够的素材和专题细节供你拓展;反之题目过大,为保持题目与纲要的完全一致,势必造成许多专题细节无法纳入,从而影响了讲故事。
“火”这个题目,不大不小正适当。处在5框80片的阶段,它能保证完整地、均衡地满足《规则》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并从讲故事的角度,浓缩了某些故事性不强的章节,例如,“火与文化”只用了8个贴片。因此,一旦要向大镀金牌以上冲刺,也有着相当的拓展空间。
3.题目保证了在最大范围内拓展选题要保证展品的拓展不受地域、时间和素材种类的限制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汉字”、“京剧”这样的题目将受到地域的限制;而“电脑”、“互联网”之类的题目要寻找早期邮品入集则很困难;更不要使用诸如“邮票上的船”这种只能用单一邮品组成的展品,因为这是《规则》所不允许的!“火”这个题目可以保证你在选用素材时,不受到上述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纳入世界所有国家的邮品,不但可以使用早期邮品,还可以使用史前封等更早的邮品,在选用素材的品种上更是给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例如该展品就展出了3件“灾难封”,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4.题目为展品的新颖性预留了空间新颖性是对老题目的新作者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即你不能原封照搬他人的展品。“火”这个题目,虽已有人用它作出过专题展品,但该题目却有常作常新的余地,它允许你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故事。例如,该展品将“禁毒”作为一种“间接的火灾”纳入了“消防”这一章(参见图⑨)。
其次就是该展品把讲故事贯彻到始终。从前言页、纲要到每个贴片都尽量地做到讲故事。
①“前言”在讲故事:该展品的前言页中(图①),首先在题目“FIRE”(火)旁边放了一枚邮票,其主图就是一个拟人化的“火焰”,并用“手”指着它自己,同时也就指向了题目“火”。这枚邮票巧妙地起到了醒目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的妙用。
接下来的前言文字描述,仅用了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展品要讲的故事说清楚了:“火在宇宙中永存,没有人时就有火。人类在其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识火、用火、驾驭火,从而创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火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也是毁灭它们的死神。人们,可要小心用火呀。”在这段文字的下面,用突出的位置展示了一件“灾难封”,用以诠释上述文字的最后一句话。
纵观整个前言页,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匠心独具,很好地起到了点题和吸引观众的作用。
②“纲要”全面地讲述了“火”的故事:该展品的“纲要”如下:题目,纲要21.火是什么1-1火在宇宙中永存31-2地球上的火31-3人类初识火31-4火=光+热52.日常生活用火2-1用火的条件52-2吃喝用火52-3其他生活用火22-4生活用火的改善43.火与文化3-1火与文艺23-2火与节日43-3火的象征24.战火4-1古代战火34-2现代战火34-3扑灭战火25.火与工交5-1能源45-2工业用火的主要设备———窑炉25-3工业用火的重点行业35-4利用热能作功的发动机25-5火与交通56.消防6-1火灾26-2防火46-3灭火46-4与火灾有关的机构26-5间接火灾的防御46-5火的象征4上述“纲要”完全遵守了“前言”中所讲述的故事。整个纲要的逻辑性很强,六章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每一章都是首尾衔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该“纲要”构筑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不是平行地摆放几大块内容,从而彻底地摒弃了“资料性”的“主题集邮”的模式。
③在一张贴片上也要讲一个小故事:例如,第3片的标题是“我们天天见的太阳”(图②)。先讲旭日东升,再讲“中午的太阳烤得慌”,最后是“夕阳西下”。
再如,第78片的标题是“禁毒”。先讲毒品的来源———罂粟,再利用马尔雷迪封上的海船驶向站有梳辫子人———中国人之海岸的画面,讲述英国人在19世纪前半叶从印度大量向中国输出鸦片的事实。接着又用J115纪念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讲述林则徐禁烟和销烟和在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的故事,然后用纪47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型张上的文字:“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左下角展示的一戳两票表明世界禁毒的任务至今还远未结束,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其他图示的各贴片上,也均用类似的方式讲述着一个个的小故事。
最后一点,就是该展品注意到了优选素材。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素材的多样性:该展品除注意展示世界各国发行和使用的素材外,还在尽可能多地选用不同类型的素材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例如,展示了一定数量的印样、样票、变体、本票、水印和边纸等;邮戳的多样化也是该展品的一大特色,如日戳、纪念戳、宣传戳、特种邮戳以及邮资相符志等应有尽有,特别是注意使用邮戳上地名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巧妙地将中国相关的地名戳纳入了展品;在封片的运用上,从史前封、无票封,直到各种类型的邮政用品均有所展示,从而使该展品基本上达到了《规则》对素材多样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2.注意选材的质量:首先是尽量选用与发行国有直接关系的邮品,如在讲空间交通时,仅用了中国、美国和苏联(俄国)的有关素材。
其次是避免使用集邮封片。在该展品中没有展示诸如纪念性的首日封、贴全套票的实寄封等。
再有,注意选用了一些人们所熟知的素材,例如史前封、马尔雷迪封、印样、变体等。与此同时对具有一定收集难度的素材也有所展示,如我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珍品,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一版全白日徽票以及山东解放区的抛弹图票等。
该展品最大的不足,也表现在素材上。首先是素材的均衡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邮票的用量还嫌多了一些,以后应用一些特殊种类的素材取而代之。其次是还需要补充一些具有一定集邮价值、有收集难度的素材,来提高珍罕性。如有条件的话,选定关键素材,用一、二个贴片来展示集邮信息和知识性,这不失为提高该展品集邮分量的有效途径。如果这样做了,该展品再升一个奖级就指日可待了。
责编/董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