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是呀,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已经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的语文课堂注重的是读写结合,只有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神"的境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下面,我就结合随文练笔的几种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策略一:补充想象——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材中的语言都是精炼的,有许多引人深思、让人遐想的余地,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加以补充,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功效,为写作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对于谈迁再次编撰《国榷》的艰辛历程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话,但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却蕴含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由此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谈迁在干什么?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又在干什么?穷困潦倒的他病了,又是怎么做的?……請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语言比较单调,就提醒学生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写。看似简单而无意的一个提醒,带来的教学效果却是立竿见影。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年老体弱的谈迁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也毫不在意。饿了,就嚼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溪水。"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袭破衫的谈迁面对孤灯,奋笔疾书。有时冷得实在坐不住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再回到书桌旁接着写。"还有的学生写道:"穷困潦倒的他病了,多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一想到《国榷》还没有完成,就硬撑着去写书,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孩子们的语言多么鲜活!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全跃然纸上。小练笔的设计,激活了孩子们言语生命的动力。学生在创造性理解及想象叙述的过程中,将"潜在的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文本",将书面抽象的人物形象转化成了心中富有个性的立体的感性人物形象,其语言、思维均得到了训练。
策略二:切换角色——回眸一笑百媚生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运用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通过切换角色,转换问题进行小练笔,也能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情趣,为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一些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其人称加以转变,如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如在教学《第八次》时,我问孩子们:蜘蛛一次又一次地结网,终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在切换角色之后的内心体验:
布鲁斯王子心想:多么令人敬佩啊!小小的一只蜘蛛居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真了不起!
布鲁斯王子自言自语道:"虽然蜘蛛结了七次网都失败了,可它毫不放弃,直到第八次才获得了成功。我作为一个王子,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我也要干第八次!"
从上述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切换角色,蜘蛛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布鲁斯王子,也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以致于他们的发言是如此的振聋发聩、精彩至极!
另外,在教学《航天飞机》一文时,我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一篇科普说明文变得更加有趣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东方之珠"》中,我让孩子们切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游客,当看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和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以及人流如潮、热闹繁华的铜锣湾时,说说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孩子们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无比璀璨,而且更加激发了自己对香港这颗"明珠"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策略三:仿写改造——二月春风似剪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适当加入仿写改造的训练,通过模仿迁移,二度开发,不仅可以丰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在段落的构成上非常规范,例如《庐山的云雾》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属于"总分"结构,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个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段落清晰明了。学完课文后,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小练笔——《秋天的菊花》,进行仿写训练。在讨论中,学生一致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秋天的菊花五彩缤纷",二是"秋天的菊花千姿百态"。经过观察和简单的指导之后,一篇篇内容各异、结构规范的习作就展现在我眼前了。
"从仿到创"是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基本途径。作文起步教学自然应该以"仿"为起点。例如三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长城和运河》,课后要求写一段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片段。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运河在生活中见过,而长城就仅限于图片或课外知识了。为了不让这次写作成为"无源之水",我在课上给学生展示了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然后出示填空:( )的万里长城,( )。它东起( ),西到( ),像( ),长城两边是( ),那( )给长城增添了生机活力。接着让学生照着长城写运河,孩子思维异常活跃。有的写到:银光闪闪的京杭大运河,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像绸带飘落大地。运河两边农田青绿、街道人流如潮、民居古色古香。河面倒映着塔影,把运河装扮得格外美丽。有的写到:银光闪闪的京杭大运河,如同绸带飘落大地。坐在船上放眼望去,河面不仅有穿梭来往的大小船只,两岸还有一幅幅应接不暇的美丽画卷……孩子们以仿为起点,了解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可以怎么入手,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和积累,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佳作了。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在我们的教材中,可以让孩子进行仿写改造的文章很多,作为教师,可以从段式、内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进行。"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仿写训练,培養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快乐。
策略四:拓展延伸——映日荷花别样红
拓展延伸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孩子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课文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经过喷雾器大夫的帮助,此时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经喷雾器大夫的帮助脱险后,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他能再一次脱险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生动。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纷纷拿出纸和笔,饶有兴致地写起来。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正当小稻秧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一群群蝗虫像乌云似的快速向小稻秧飞来,小稻秧大声喊道:’’可恶的蝗虫!你给我快离开!’’可蝗虫们根本不把小稻秧放在眼里,仍然大口大口地啃着小稻秧。小稻秧拼命地挣扎、抗争,蝗虫就是死死地缠住小稻秧不放。在这生死关头,喷雾器大夫又出现了,他不停地喷洒着’’毛毛雨’’,蝗虫们开始觉得胸闷,呼吸困难,不一会儿就全部掉到水田里,一动也不动了。此时,小稻秧又挺直了身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小稻秧、蝗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练笔中,孩子们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种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也放飞了孩子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恰当把握时机,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营造自由的想象氛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及时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锦上添花,我们的写作教学也会千锤百琢、美文倍出。
策略一:补充想象——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材中的语言都是精炼的,有许多引人深思、让人遐想的余地,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加以补充,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功效,为写作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对于谈迁再次编撰《国榷》的艰辛历程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话,但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却蕴含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由此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谈迁在干什么?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又在干什么?穷困潦倒的他病了,又是怎么做的?……請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语言比较单调,就提醒学生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写。看似简单而无意的一个提醒,带来的教学效果却是立竿见影。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年老体弱的谈迁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也毫不在意。饿了,就嚼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溪水。"有的学生写道:"也许,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袭破衫的谈迁面对孤灯,奋笔疾书。有时冷得实在坐不住了,就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再回到书桌旁接着写。"还有的学生写道:"穷困潦倒的他病了,多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一想到《国榷》还没有完成,就硬撑着去写书,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孩子们的语言多么鲜活!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全跃然纸上。小练笔的设计,激活了孩子们言语生命的动力。学生在创造性理解及想象叙述的过程中,将"潜在的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文本",将书面抽象的人物形象转化成了心中富有个性的立体的感性人物形象,其语言、思维均得到了训练。
策略二:切换角色——回眸一笑百媚生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运用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通过切换角色,转换问题进行小练笔,也能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情趣,为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一些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其人称加以转变,如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如在教学《第八次》时,我问孩子们:蜘蛛一次又一次地结网,终于在第八次结成了一张网,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在切换角色之后的内心体验:
布鲁斯王子心想:多么令人敬佩啊!小小的一只蜘蛛居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真了不起!
布鲁斯王子自言自语道:"虽然蜘蛛结了七次网都失败了,可它毫不放弃,直到第八次才获得了成功。我作为一个王子,难道还不如一只蜘蛛吗?我也要干第八次!"
从上述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切换角色,蜘蛛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布鲁斯王子,也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以致于他们的发言是如此的振聋发聩、精彩至极!
另外,在教学《航天飞机》一文时,我让孩子们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一篇科普说明文变得更加有趣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东方之珠"》中,我让孩子们切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游客,当看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和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以及人流如潮、热闹繁华的铜锣湾时,说说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孩子们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无比璀璨,而且更加激发了自己对香港这颗"明珠"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策略三:仿写改造——二月春风似剪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适当加入仿写改造的训练,通过模仿迁移,二度开发,不仅可以丰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在段落的构成上非常规范,例如《庐山的云雾》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属于"总分"结构,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个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段落清晰明了。学完课文后,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小练笔——《秋天的菊花》,进行仿写训练。在讨论中,学生一致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秋天的菊花五彩缤纷",二是"秋天的菊花千姿百态"。经过观察和简单的指导之后,一篇篇内容各异、结构规范的习作就展现在我眼前了。
"从仿到创"是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基本途径。作文起步教学自然应该以"仿"为起点。例如三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长城和运河》,课后要求写一段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片段。对于江南的孩子来说,运河在生活中见过,而长城就仅限于图片或课外知识了。为了不让这次写作成为"无源之水",我在课上给学生展示了长城和运河的图片,然后出示填空:( )的万里长城,( )。它东起( ),西到( ),像( ),长城两边是( ),那( )给长城增添了生机活力。接着让学生照着长城写运河,孩子思维异常活跃。有的写到:银光闪闪的京杭大运河,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像绸带飘落大地。运河两边农田青绿、街道人流如潮、民居古色古香。河面倒映着塔影,把运河装扮得格外美丽。有的写到:银光闪闪的京杭大运河,如同绸带飘落大地。坐在船上放眼望去,河面不仅有穿梭来往的大小船只,两岸还有一幅幅应接不暇的美丽画卷……孩子们以仿为起点,了解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可以怎么入手,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和积累,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佳作了。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在我们的教材中,可以让孩子进行仿写改造的文章很多,作为教师,可以从段式、内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进行。"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仿写训练,培養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快乐。
策略四:拓展延伸——映日荷花别样红
拓展延伸是指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孩子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这既是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课文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经过喷雾器大夫的帮助,此时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经喷雾器大夫的帮助脱险后,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他能再一次脱险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生动。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纷纷拿出纸和笔,饶有兴致地写起来。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正当小稻秧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一群群蝗虫像乌云似的快速向小稻秧飞来,小稻秧大声喊道:’’可恶的蝗虫!你给我快离开!’’可蝗虫们根本不把小稻秧放在眼里,仍然大口大口地啃着小稻秧。小稻秧拼命地挣扎、抗争,蝗虫就是死死地缠住小稻秧不放。在这生死关头,喷雾器大夫又出现了,他不停地喷洒着’’毛毛雨’’,蝗虫们开始觉得胸闷,呼吸困难,不一会儿就全部掉到水田里,一动也不动了。此时,小稻秧又挺直了身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小稻秧、蝗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练笔中,孩子们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种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也放飞了孩子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恰当把握时机,捕捉课文中的训练点,营造自由的想象氛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及时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那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锦上添花,我们的写作教学也会千锤百琢、美文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