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源泉。这运用到教学中更显得出创新的价值与意义。新课程下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探讨课题。生物实验中,采用激励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教学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创新教学;新课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092-01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高层次的,可以覆盖、带动其他素质的一项综合素质。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当今世界澎湃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单纯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 精心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先导,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往往是受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内容的诱导。由于是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旨在培养这种创新意识,挖掘这种创新潜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塑造优秀的创新人格。
1 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好奇,诱发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演示实验对象中所涉及的实验问题,虽是被人们早已认识了的科学事实,但是对作为实验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未知的科学事实。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按方抓药”去“表演”实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实验的兴趣感,创设实验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的演示时,可联系它在生活中应用,提出这个东西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就开始说,我上次到医院时看到过,它是用来化验的。
这位学生说完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来了,大部分学生是顺着这个思路在猜。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家都想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何正确的使用它。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愤”“悱”的状态,创造动机油然而生。
2 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实践探究协同创新
演示实验中实验者是教师,而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实验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教师通过实验操作,再现实验现象,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搭起认识的桥梁。这虽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概念和理解生物规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则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
二 注重学生实验,强化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新能力的灵魂和动力,它表现为探索和革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是要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主导”和“主体”,“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实验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让学生去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体验创新活动的乐趣。在教材所涉及的实验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和改进部分实验的内容,使实验更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1 改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先知道结论的情况下,再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结论是否正确,而探索性实验是指在不知晓实验结论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得出结论,它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活跃思维,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有利于其创新品质的培养。
2,改进实验,增加实验的创新成分
根据学生已掌握了的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同一实验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设计,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使知识内化、结构化,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新组合,体会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
三 广泛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力。这种创造给社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对社会成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对于本人来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发现或发明。课外实验就是要去体验这种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四 初步的体会和效果
经过几年来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来枯燥的生物课说教,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对生物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上课没人去听,教学效果较差。自从实践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教学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被调动起来了,都主动地参与到与教学中来。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还能积极地与老师一起研究和讨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围绕着生物实验教学这个核心,开展以生物实验的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生物素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学;新课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1)01-0092-01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高层次的,可以覆盖、带动其他素质的一项综合素质。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当今世界澎湃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创新。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广阔的空间、丰富的内容。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不单纯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 精心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先导,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往往是受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内容的诱导。由于是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旨在培养这种创新意识,挖掘这种创新潜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塑造优秀的创新人格。
1 创设实验情境,增强好奇,诱发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创新意识的形成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心开始的。演示实验对象中所涉及的实验问题,虽是被人们早已认识了的科学事实,但是对作为实验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未知的科学事实。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按方抓药”去“表演”实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实验的兴趣感,创设实验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的演示时,可联系它在生活中应用,提出这个东西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就开始说,我上次到医院时看到过,它是用来化验的。
这位学生说完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来了,大部分学生是顺着这个思路在猜。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家都想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何正确的使用它。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愤”“悱”的状态,创造动机油然而生。
2 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实践探究协同创新
演示实验中实验者是教师,而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实验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教师通过实验操作,再现实验现象,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搭起认识的桥梁。这虽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概念和理解生物规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将某些操作简易、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则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
二 注重学生实验,强化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新能力的灵魂和动力,它表现为探索和革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学生实验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是要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主导”和“主体”,“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实验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让学生去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体验创新活动的乐趣。在教材所涉及的实验基础上,适当地增加和改进部分实验的内容,使实验更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1 改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先知道结论的情况下,再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结论是否正确,而探索性实验是指在不知晓实验结论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得出结论,它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活跃思维,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有利于其创新品质的培养。
2,改进实验,增加实验的创新成分
根据学生已掌握了的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同一实验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设计,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使知识内化、结构化,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新组合,体会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
三 广泛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力。这种创造给社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对社会成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对于本人来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发现或发明。课外实验就是要去体验这种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利用活动课或布置家庭小实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兴趣广泛、个性发展等多种需要,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四 初步的体会和效果
经过几年来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原来枯燥的生物课说教,使得大部分的学生都对生物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上课没人去听,教学效果较差。自从实践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教学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无形中被调动起来了,都主动地参与到与教学中来。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还能积极地与老师一起研究和讨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围绕着生物实验教学这个核心,开展以生物实验的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生物素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